浅析“没骨”技法在绘画中的表现

2021-12-21 02:30李彦錂
牡丹 2021年20期
关键词:墨线勾勒作画

“没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绘画语言形式,与写意和工笔画在技法上有区别,因此在绘画创作中的最终呈现效果也不同。“没骨”技法从缘起、发展、传承,到现如今现当代画家进一步继承的发展,现当代绘画审美意识的不同、与中西绘画技法的融合,是现当代没骨画新的艺术面貌。

一、“没骨”技法緣起

“没骨”的“没”字可以理解为“无”“没有”,但是不能直接认为“没骨”是“没有骨气”。恰恰相反,正因没有轮廓线或者轮廓线较浅而被色彩遮挡,“没骨”更需要“骨气”的支撑,更注重笔力“骨气”,色彩层层叠加分染完成。

“没骨”技法从晋朝张僧繇的“凹凸花”起源,张僧繇依据古印度佛教绘画而创,作画时运用朱砂、青绿等质地较厚重的颜色,不用墨线勾勒,而是用色描绘出事物的凹凸立体感。因立体感技法运用更偏向重色晕染,被称“积色法没骨画”,使“一乘寺”得“凹凸寺”别名。

隋唐时期,西域画家尉迟乙僧是“没骨”人物画的代表人物,尉迟乙僧用此法所绘人物画、壁画,继承了张僧繇的“凹凸花”。

后五代两宋期间徐熙创“落墨法”是以“无笔墨骨气而名之”,再到其孙徐崇嗣创立“没骨图”,由此,这种与传统绘画不同的特殊技法得到正式名称“没骨”。

北宋时期,徐崇嗣在当时院体画盛行时期创立了“没骨花”,减少勾勒墨线的使用,直接用色彩敷之作画完成。同时期赵昌所用“积色法”也是没骨花鸟的代表,敷彩相对厚重,颜色偏艳丽,墨线并非完全不用,而是用色覆盖。赵昌设色偏雅致,在创作没骨花卉时,用极淡的颜色勾勒外形,再用白粉分染,与偏写意的“没骨”不同,更注重染法的体现。

明代晚期,“没骨”山水技法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明代画家蓝瑛和董其昌。董其昌的“积色体没骨山水”用厚重的石青、赭石等矿物质颜料覆盖淡墨勾勒的山石轮廓线。蓝瑛继承了董其昌的这种技法,蓝瑛所画的山石皆用“没骨”技法,淡墨微微勾勒定型,偏厚重的颜料直接积染覆盖之前定型线,多以石青、石绿和赭石完成。颜料多选用矿物质颜料,在山石的表现上局部点染以达到,是现代重彩山水画的发展的基础。

明末清初,恽寿平创立常州画派,作为没骨花鸟画技法的代表性人物,其没骨花鸟画被称为“写生正派”,师出徐崇嗣但胜在新意,为之后没骨花鸟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朝后期,任伯年继承并发展了恽寿平的“没骨”技法。在用色上,追求恽寿平清丽秀美的文人画情怀;作画时下笔迅速,一气呵成,用色大胆,墨与色融合,在花鸟画中运用了泼墨法等偏写意的没骨法;人物画中衣物用墨色直接写出,不再用墨色勾勒外形轮廓线,用墨色与墨色之间的间隙形成“留白”的轮廓线。

二、“没骨”技法在现当代表现形式

现当代的没骨画创作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都有体现。

“没骨”在人物画中体现较多的是重彩人物画,矿物质颜料配合“没骨积色法”,在形式语言上追求新意。例如重彩人物画家唐勇力,与传统工笔人物画不同,他的画面里没有线。在作画材料上,唐勇力选用绢本作画,并像油画创作一样,将绢固定在画框中,以便在绘画过程中使用“没骨”技法用矿物质颜料的堆积完成色彩表现。同时,利用绢的正反面作画,不再局限于线的控制,用没骨法直接完成。

“没骨”技法在山水画中体现在青绿山水与重彩山水画为主。矿物质颜料的使用与近现代新技法相结合,打破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用色气势。

近现代青绿山水画用石绿、石青直接平铺或渲染,根据不同的画面意境选用颜料、调整画面的色彩对比度,石色、水色相融合,减少富丽感,更注重追求清雅静谧的幽林神秘感,斑驳的矿物质颜料仿佛树林山石呈现的光影效果。

重彩山水画中“没骨”技法体现比青绿山水更为丰富。牛克诚老师的重彩山水画,用色艳丽,用大面积的朱砂绘制完成,画面中使用丹青色——朱砂与青绿色,作画时颜色单一但不单调,两种颜色非常和谐。他的画中减少了墨色的使用,用颜料层层叠加形成画面中的重色,山的脉络不再用墨的皴法,而是用朱砂一遍一遍套染。他用“凹凸花”的技法完成山石的山脊与色彩变化,在不使用墨的情况下画出暗部的重色效果,颜料的堆积形成“厚度”,表现出山石的凹凸感。

近现代没骨花鸟画更注重细节的刻画,重写生,在创作中注重绘画题材的写实性,整体画风追求清逸与高雅的风格。其作品构图更偏向近现代设计平面构图,画面装饰性较强,主题明确,不再注重花卉枝叶“折枝走势”构图,以表现绘画中光影效果为胜。近现代构图方式加上传统绘画晕染、平涂、撞粉等技法,是新的艺术尝试,形成了带有近现代特色的新“没骨”技法。

三、“没骨”技法的新气象

近现代“没骨”画多用矿物质颜料作画,矿物质颜料的不同使用方式呈现不同的画面效果。近现代画家以矿物质颜料厚色敷画,再叠加植物颜料,或是在熟宣上运用水彩颜料,配合传统工笔的渲染技法,画面上斑驳的颜料组成现代感的创作,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同样注重传统水、墨、色的运用,工笔花鸟画家莫高翔,在创作小幅花鸟画时,用没骨法直接在泥金笺宣纸上作画,用“撞水”“撞粉”法——在颜料未干时将水冲进刚画的颜色里,控制了轮廓线水迹的形成,因为没有用墨线勾勒,画面有写意的气势。作画时颜色一步到位,虽然不像工笔画层层分染完成,局部的撞色却形成深浅不一的虚实变化。画中虽然没有墨线,却用没骨法的“骨力”撑起画面。

著名艺术家、画家刘人岛创作山水画时,运用“没骨”技法,并结合其他材料运用、揉纸法、泼彩等完成创作,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加以改造。在作画过程中,趁水墨未干时吹动水迹,加入高度酒、洗衣粉等材料,营造出仿佛阳光打在西方浮雕上的光影效果,既配合了传统绘画技法,又形成画家个人特色新风格。他先用淡墨画出山的基本造型,再根据山型有规律地朝一个方向用手揉出痕迹,破坏纸的纤维,在背面用墨直接画出斑驳的纹理,不用皴法画山,也不用中锋、侧锋“写”山,不用笔画线,折痕代替了传统山水中的皴法,却依旧画出了山脉的走势。

四、结语

“没骨”技法并不是一个独立学科,它融入各个画种中,从古时产生发展到现当代,一直在发展变化。受到近现代中西方美术绘画融合的冲击,各种作画材料出现,“没骨”技法也随着改变。古时,各大名家的“没骨”不用墨线勾勒,偏爱厚重的“凹凸花”技法,但笔法中依旧带着“骨力”。后至近现代时,各大艺术家各显神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揉纸、泼墨、撞水等丰富“没骨”技法,继承传统,又不被传统所囿,大胆追求“没骨”技法的出新。没骨法虽然“减掉”墨线,却没“减掉”中国画的传统气势。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恽寿平没骨花鸟画技法的探究与运用”(SJCX20_1134)。

作者简介:李彦錂(199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技法。

猜你喜欢
墨线勾勒作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折段麦秆来作画
墨水作画
墨线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关于小便器洗净功能试验方法中墨线画法的探讨*
用简单线条勾勒一个“王朝”
指纹来作画
顺着“墨线”拉大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