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行知理念,让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落地生根”

2021-12-21 15:43张娟
文理导航 2021年35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张娟

【摘 要】数学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当前素质教育下,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更要求教师以行知思想为理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行知理念;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使得数学教学过程异常艰难。这就要求教师能精心备课,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陶行知思想为理念,转化原有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各项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落地生根”。

一、融入行知生活思想,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的这一教学理念,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将生活作为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并从中捕捉有意义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行知理念反对以教授书本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果单纯靠教师讲解,学生跟着课本学习,学生不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生活主动探索,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除法》一课中,教师先带学生复习了整数乘除法,然后为学生讲解了小数乘除法的基本原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知识,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菜市场买菜的情境,教师在讲台上摆好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蛋肉类,每一种商品都标号了价格,例如,茄子标价为每千克3.8元,萝卜标价为每千克2.8元,猪肉标价为每千克38.8元……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是售货员,有的是顾客,小红拿起了肉称重为3.5千克,按照教师的方法计算出了13.58元,学生哈哈大笑,都认为肉不可能这么便宜,小红思考并发现,她在移动小数时,忽略了末位是0,造成了计算错误。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重现生活场景,并将数学知识有效运用到解决问题中,为生活提供了帮助,让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通过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融入行知创造理念,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在他看来一流的教育者要“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这也是行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往往以“塑造灵魂”为目标,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扼杀学生的活力,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造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将“创造精神”融入到课堂中,从陶行知思想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画出教学楼的平面图,各小组画出了五花八门的图形,图形不仅大小不同,而且方向也不同,教师问每个小组的想法,学生纷纷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最主要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实际大小和图上大小的关系,也不清楚如何确定好方向,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将图形画的更加准确?有学生提出:用照相机将教学楼拍下来,根据照片来画图更准确,教师表扬了学生的建议,为学生引入了比例尺的概念,列舉了我国的地图、建楼房的图纸等,都应用了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根据比例尺的概念,画出了教室、课桌等平面图形。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学生的大胆思考和分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中以单方面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真贯彻陶行知思想中“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知识间的规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拿出三张大小相同的纸张,先将第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在其中的一份上涂上绿色,然后将第二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在其中的两份上涂上红色,最后,将第三张纸平均分成八份,在其中的四份上涂上黄色,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三张纸,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发现,绿色、红色和黄色部分相等,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了1/2=2/4=4/8,学生仔细分析黑板上的式子发现:这个式子中分子和分母都发生了变化,当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倍数时(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上述案例,教师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深入思考、自主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增长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践行行知“新思想”,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陶行知先生在开展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强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做“活”教育,所谓“活”教育,就是教师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从思想层面上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质疑,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竞赛、评比等活动,为学生树立学习中的榜样,并且利用榜样的力量,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将改变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唯书本论的固化思维,让学生敢于怀疑书本内容,并在交流讨论中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容积与体积》一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正在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提出问题:“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瓶子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有魔方、牛奶盒、土豆、苹果等,让学生比一比,这些图形中,哪个体积最大?针对魔方和牛奶盒,学生都可以用正方体和长方体公式来求,但是土豆、苹果等都是不规则物体,该怎么计算更准确呢?教师将这些物体分别放入同一个杯子中,发现放入苹果时,杯子中的水上升的高度要高于放入土豆时的高度,教师由此为学生引入了容积和体积的概念。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生动直观的为学生展示了体积和容积知识,满足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五、关注行知生活理念,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落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中,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上周学校举行的朗诵比赛片段,五六年级分别有四名学生参加了比赛,五年级四名学生的得分分别是93,97,94,96,六年级四名学生的得分分别是92,96,98,96,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作为评委,哪个年级的表现更好?学生沉浸在朗诵比赛中,有学生认为六年级最好,因为六年级中最高分是98分,有学生认为五年级最好,因为最低分92在六年级,教师由此为学生引入了“平均数”的概念,并引导學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评判哪个年级的平均分最高就是胜利者,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身边发生的比赛作为切入点,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让数学真正走入学生的世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应用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适当的融入行知理念,用行知思想指导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理清隐含知识内容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英萍.结合行知思想,培养小学数学创新意识[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8):88.

[2]王付桂.浅析行知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中华少年,2019(17):76.

[3]吕继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陶行知思想培养学生习惯[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9(10):44-45.

[4]曹艺蓝.践行行知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J].求知导刊,2020(24):41-42.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风险均衡“落地生根”华夏睿磐受到热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顶层设计引项目“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