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芳,沈冬
[摘 要] 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进入学校后能迅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及今后的工作岗位,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和自豪感,稳固专业思想。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 键 词] 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166-02
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导论课程,重在对本专业学生的启蒙引导,使学生步入大学校门能接受规范的专业启蒙教育,全面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与前景以及在医学中的作用,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和自豪感,稳固专业思想;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对促进学生将来投身医学检验事业起极大的推动作用。开设专业导论课对促进学生发展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充分的教学准备、过硬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条件与资源支撑、合理的教学方法运用及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都将成为专业导论课成功开设的重要保障。
一、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的开设,对于帮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新生尽早了解和认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增强其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1]。通过本课程开设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不了解的占比63.4%,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工作内容不了解的占比53.3%,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不了解的占比50%。通过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形成较系统的专业认识,满足学生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内涵和发展趋势的要求,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所学专业、培养专业兴趣的目的。本课程强化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力求学以致用,通过穿插一些情景案例导入与知识拓展内容,引导学生尽早关注临床,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做好专业基础铺垫。在普通高职检验班还没有开设这门课程的时候,卓越检验班首先开设这门课程显得更有必要。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课程设置
由于这门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首次开设,先要设计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的课程标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导论课程设置,符合新生的认知规律,使新生在入校后能对本专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新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引导新生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导论课程开设的具体要求,选用龚道元教授主编的2016年第1版发行的《医学检验导论》为教材。根据我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实际情况,选取的内容包括医学分类与研究范畴,医学检验形成与发展,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简况、培养目标与课程,医学检验专业的学习,医学检验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岗位;职业道德与人际沟通,临床实验室管理,临床实验室有关的法律与法规,医学检验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规划等。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1.采用工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采用临床案例进行多元化理论讲述,结合医院见习的教学手段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熟悉临床环境和培养工作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奠定后期专业学习基础。早期接触临床,就是从第1学年就安排学生到医院检验科去见习[2]。通常,专业导论课程都是纸上谈兵,在教室里给学生灌输一些相关知识,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个以动手实践为主的专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比较高。为了帮助本专业新生更好地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后的工作岗位及工作环境,我们安排了一周的见习时间。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聘任临床导师进行见习带教和管理。主要是到二级以上医院检验科见习,让学生了解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标本的接收方法、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及与患者的沟通,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今后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对将来的医学检验事业充满信心。
2.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设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3]。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学,这样的“单边活动”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了适应岗位人才需求,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整合课程内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同时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模拟演示法、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理论结合临床,灵活应用知识,促进学生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学习、汇报。采用学生制作PPT、撰写报告、交流感受等多种方式,随机抽取汇报人员,以增加学生相互间交流、沟通与合作的机会。
3.聘请一线的临床专家现场讲课,以临床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实施
(一)课堂教学
以医学检验形成与发展一章的教学方法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指出注意点;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资料,熟悉相關内容,准备好医学检验形成与发展过程的PPT,进行分组汇报;展示医学上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相关视频。
课中,回顾上节课内容,检查复习效果,引出本节内容。师生互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与参与小组活动、解答问题实现知识内化;小组讨论,以课前搜集的检验发展内容为基础,3~5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分享搜集到的知识内容;总结法,教师课堂总结医学检验形成与发展的历程,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通过复习课上内容,熟悉医学检验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成就,思考医学检验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二)临床见习
医院见习的目标包括人文知识的内化、技术技能的观摩与尝试应用和真实情景下的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由学校老师提出学习目标,布置见习任务,医校双方教师共同确定见习安排,临床兼职教师负责教学实施,学校教师全程跟踪小组的见习过程,负责协调和见习作业的批改。见习时间为一周,30名学生5人一组,分别由六家医院专门的导师指导临床学习。了解三大常规标本的采集,各科室标本接收和处理的见习为主导,由检验专业教师负责安排,通过见习,使学生掌握医院检验科的组织框架、检验科各科室的职责与功能,知道医疗环境的设置要求、生物安全概念及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在此基础上写出见习报告。
(三)评价方式
要使教育达到提升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就必须重塑学习评价体系,实现多元评价和过程考核。课程教学的重点是素养的内化,应减少闭卷理论考核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考核,通过团队完成学习情况,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情况,以提高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
技能考核根据学生对病人、标本的分析与处理情况,设计并进行合理可行的检验方案的能力,评判学生的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和表现,对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进行全面评估。
本课程采用多元考核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注重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评价。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同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积极提倡。过程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团队合作、临床应用、总结报告、网络测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自主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考核形式。知识评价50%:其中过程评价占比30%,试卷占比20%;技能评价30%:其中过程占15%,技能考核占15%,标本的接收和处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评价10%:过程评价为主,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自主学习评价10%:过程评价为主,重在引导。
四、结语
通过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的改革,一方面改变一些在校老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聘请临床专家亲临课堂教授课程,与学生有直接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安排学生直接到临床一线亲自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有直观的体会,了解临床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合作的能力、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最初在2018级检验实验班开设,进行试点教学,对学生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已经推广到检验专业的所有班级开设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王跃,金家贵.检验医学导论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188-189.
[2]沈钦海,秦召敏.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8.
[3]徐建,许雨乔.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建设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6):449-451.
◎編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