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晞
[摘 要]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有助于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劳动教育方面的讲话精神,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针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地调查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旨在提高新时期职业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目的性。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112-02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劳动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但是通过文献查找发现,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献并不多,结合广东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谈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调查广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劳动课程开展的情况,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关联,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劳动课程和劳动教育提供实践途径。
二、问卷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问卷星调查方式,设计了39个问题,进行了线上问卷。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3099人,在性别比例方面男生1595人、女生1504人,主要是针对大一正在进行公益劳动课程的在校生。
(二)调查方式
利用问卷调查、档案资料研究、大数据R软件语言分析工具等方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途径收集,然后采用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和分析广东建设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然后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从而推进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
(一)学生基本信息
根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群众、共青团员、预备党员、中共党员学生基本信息如图1所示。
(二)学生对劳动认识水平条形图
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生对劳动认识水平条形图的数据统计(详见图2),图表中完全同意的比例越高,代表该类别人更满意。问卷调查中选择“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作为反映学生对劳动认识水平的研究因变量,因为这个问题回答的人数分布更加均匀,呈现右偏分布。
(三)劳动价值观、教育背景等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德智体美劳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而劳动教育是培养这些素质的重要手段。调查研究影响学生劳动认识水平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弘扬劳动精神(详见表1)。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十分重视劳动教育课程,但课程的内容却需要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的整体劳动认知水平较高,只有少部分学生劳动认知不深、抉择有急功近利的现象。通过进一步观察大学生对劳动认知的影响因素发现,对大学生劳动认知有积极影响的因素是高校、家庭以及自我认知教育,而社会劳动教育没有明显的效果。
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解和最终形成,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提升劳动能力,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好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除了课程教学之外,一定要开展好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借助高校各类教育平台形成系列劳动教育新模式,并做好劳动教育与常规教育的融合,与常态教育的兼顾,与日常课程的衔接,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养成产生持续效用。
(三)积极创建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为此,必须保证课程教学中使用的劳动要素的质量和效果,挖掘好所有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结合劳动教育的内容向大学生讲清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与责任。
(四)提高劳动教育师资力量
劳动教育课程的关键是配齐教师资源,将课程分为生活型劳动、生产型劳动和服务型劳动,并配备专业授课老师,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五、结语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必须久久为功,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高校应建立常态化劳动教育统筹机制,在劳动价值观教育层面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劳动精神教育层面需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劳动创新精神,在劳动态度教育层面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诚实劳动的态度,在劳动品质教育层面全面激发大学生实干兴邦的家国情怀。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真正融入劳动之中,进行实践体验、磨炼劳动能力、挖掘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
参考文献:
[1]佛朝晖,张宇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成效、问题与建议:来自754所职业院校的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6):20-25,49.
[2]张雷.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需要、理论价值、实践路径[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3(2):28-31.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