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芳
[摘 要] 創新人才是医学发展和进步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是培育医学创新人才的重要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教育融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培育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
[关 键 词] 临床医学;创新能力;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052-02
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加强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1]。如何将创新能力培养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机融合,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是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关注的焦点。
一、培养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
意义
基层医疗机构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近年来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对医务人员的创新能力从知识、技术到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者在关注疾病本身的同时更要关心和理解患者,这就要求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循证医学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从临床决策、临床思维到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均提出了新的挑战[2]。因此,培养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
(一)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基础,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构建、技术技能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起关键作用。以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进行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等的意见与建议,借鉴同类高校的经验,结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梳理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新相关课程,丰富创新教育形式,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建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真正将创新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贯穿全学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不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具有精湛的临床技能,在关注理论课程的同时,应重视实践课程。加强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的紧密对接。
(二)转变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任务重,内容复杂、难理解,学生要有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牢固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才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应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案例教学等方法,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这种积极融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和谐统一,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评价方式
临床医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传统终结性评价侧重期末笔试成绩,考核形式单一。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思维方式较为固化,进行创新思维的空间不足,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部分学生平时并没有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点,只是在考前突击学习,没有做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因此,传统终结性评价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贯穿教学各个环节,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临床医学专业应实施形成性评价,各门课程可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及专业需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如课堂表现、章节测验、实验实训情况、作业、在线平台的学习互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建设创新型教学团队
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起着重要的引路人作用。教师不仅需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还需树立不断创新的意识。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探索新知识和新事物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实践,支持学生提出新问题和新想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创新学习。充分给予学生表达观点和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教育教学及专业相关领域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完善创新,使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无缝对接,建设创新型临床医学教学团队,并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创新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五)创造校园创新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文化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校园创新文化环境,围绕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开展创新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等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进一步夯实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紧跟行业新动态、新技能和新方法,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并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加强实践创新内涵建设,各部门支持配合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實践创新项目,采取激励措施提高指导老师及学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富有生命力的创新氛围,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有利条件[4]。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学术讲座等科研活动,激发创新活力,形成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
三、展望
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创新人才是新时代赋予医学教育的重要使命,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精湛的临床技能,还需具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转变教学模式、改进评价方式、建设创新型教学团队、创造校园创新文化环境途径,为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充足空间,培育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郭建如,邓峰.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7):70-77.
[2]焦明丽,方传龙,吴群红,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70-473.
[3]徐慧莉,董斌,赵丽莉.关于医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20,6(5):435-439.
[4]鲁俊蓉.以科研项目为引导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30):200-20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