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莹
[摘 要] 近年来,“00后”已然成为高校的主力军,对“0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深入调研,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育人策略,在新形势下高校可以通过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建立联动机制等方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036-02
一、“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00后”大学生出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时刻受到网络多元化的冲击,形成了多元化的信仰格局。同时,“00后”大学生平时不太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从网络上汲取的信息往往呈现出零星化、碎片化的特点,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受到网络多元化的影响,“00后”大学生认知模糊、信仰迷茫,甚至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跟随网络的错误思潮随波逐流。
(二)追求个性自由,集体意识淡薄
相比“90后”大学生,“00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加明显,一方面他们敢说敢做、敢爱敢恨、个性张扬、追求自由,喜欢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视野更加宽广。同时,他们也更加遵从内心的喜好,敢于正面直接表达自己,追求个人利益至上,对集体活动的热情普遍不高,缺乏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尤其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时,更多会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团队协作意识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思维活跃,不断探索新鲜事物
由于“0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他们从思维方式到生活娱乐方式都离不开互联网和新媒体。借助互联网,他们可以快速收集到最新的时事讯息和科学技术。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思维更加活跃,乐于关注、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他们不再习惯于墨守成规,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并能很快加以推广和运用。
(四)学习自主化、信息化
如今,“00后”学生所获得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他们自小就穿梭于各个社会辅导机构和兴趣班,因此进入大学后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课本知识,一方面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相关资源,另一方面从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獲取经验;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一方面特别感兴趣,通过参加校外培训或在线培训的方式考取专业证书。进入大学后,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有着宽裕的学习时间、自由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样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化和信息化。
(五)理想追求现实理性
“00后”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比较实际,一般不会好高骛远,更看重短期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他们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在于提升自我,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00后”学生的物质生活是丰裕的,但是精神世界的追求需要进一步的教育引导,将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关注当下,更要面向未来,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环境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二、新形势下高校育人策略研究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首先,加强党委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其次,从思想上进一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包含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更应涵盖所有的专业课教师。高校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对于从事思政工作的专职人员,首先要严格把控准入关,将教师的师德师风放在首位,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并重;其次,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将“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结合,有计划、有层次、有力度地加强思想政治教师培训;最后,高校要为思想政治教师提供机会和平台,使他们将本职工作看作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他的专业教师也应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节课,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有效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总体目标。
(三)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结合时事政治,分清国内外形势,使青年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仰,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前进动力。
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努力遵守并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诚信、懂感恩,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00后”学生总体上心理健康状态良好,适应能力较强。但是,面对挫折有时不能很好地调适,抗压能力较差,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育引导。在新生入学时,尽早进行新生入学心理测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预防为主,结合有效引导;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早治疗,主动出击,加强疏导,防治结合;充分发挥“朋辈”的正向引导作用,着力培养班级的心理委员,让他们通过专业的培训,在同伴中积极发挥作用。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助力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当下,职业生涯规划已逐渐成为一门大学必修课,但是该课程大多安排在毕业或实习学年,其实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贯穿大学的各个阶段,在低年级中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及早确立目标;在中年级中适当引导学生,针对自身特点和前期努力的结果,适当修改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在高年级中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加强职业素养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1.创新课堂教育模式。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但传统的“你教我学,你讲我听”思政课已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上课时学生的“抬头率”较低,学生希望能与老师进行平等对话和有效互动。因此,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将显性教育转化为隐性引导,将概念原理转化为专题讨论,将枯燥乏味的课堂讲授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将大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问题搬进课堂进行研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注重实践教育环节。结合特殊的时间节点,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真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劳动锻炼、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知识宣讲、科技支农、农村支教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00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利用网络大数据进行分析,抓好学生所关注的网站、App等,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渠道,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适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同时,建设好学校官网和校园微信公众号,抓住学校官网这个学生关注频率最高的网站,将其建设成为红色教育网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五)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教育网络
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整体工程,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整体观念,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统一,使之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打造多方联动的教育网络,增强学校与家庭间的沟通协商,家校共建QQ群、微信群,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配合学校共同达成教育目标。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资源共享,将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将线上和线下教育有机结合,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立體化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施晓燕,刘海泉.浅析“00后”大学生新特点和育人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
[2]刘晓丹.基于“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教育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7).
[3]肖敏勤.基于“00后”大学生特点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