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问题探讨

2021-12-21 11:16盛时中
今日消防 2021年9期
关键词:安全建设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

盛时中

摘要:构建系统化、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的安全治理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而随着中心城区建设发展不断提速,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城区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电动自行车火灾问题成为了城市安全基础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城市安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安全建设

1  从结构特点看电动自行车用户分布情况

1.1  二元结构特征鲜明,以中低经济收入居民区为主要分布

一面是高楼大厦云集、商业商务繁荣,另一面却是大型城市旧房密集的城区,譬如黄浦区至今仍有成片旧式里弄248万m2,8.2万户居民家庭没有卫生设施。在繁华街道的背后,还有上千户人家每天还要倒马桶;在霓虹闪烁的后面,还有很多人洗澡要去公共浴室,甚至还有每月吃低保的家庭,而这就是上海中心城区“二元结构”的现实存在。受困于经济条件及客观物质所限,电动自行车无疑成为了这部分人群最为经济实惠、出行高效、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1.2  生活节奏分流人群,以生活作息形成时段性聚集分布

以商业步行街、生产资料街、美食街等典型区域为例,具有明显的时段性聚集特征,在高峰时段人流量大量聚集的同时,商业繁华的背后是大批量电动自行车的停放需求,马路沿线、周边社区、地下室、楼宇后巷等各种可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的区域被充分占领利用随处可见。

1.3  寄递行业迅速发展,从业人员活动范围呈区域分布

近年来,闪送、饿了么、美团外卖、顺丰速递、圆通速递等各类寄递企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支支成色鲜明的外卖、快递大军。而电动自行车是寄递行业极为重要的运输工具,每一名外卖员、快递员至少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并且根据行业网点情况存在区域性的集中居住环境,在休息期间非常容易形成電动自行车集中堆放充电的情况,伴随的各类违规充电现象也屡见不鲜。

2  从结构特点看电动自行车使用高覆盖的原因

2.1  辖区道路情况,决定了电动自行车更灵活通行

众所周知,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城区,人流量之大难以估计,各换乘站点的轨道交通在每日上下班高峰时段人员大量聚集,经常需要等2~3班地铁才能挤入人满为患的车厢。而中心城区停车难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由于中心城区二元结构突出,小马路、小弄堂较多,很多车辆无法靠家就近停放,取车用车不是非常便利,这就导致了电动自行车在使用率上占尽优势。

2.2  经济层次鲜明,决定了电动自行车更物美价廉

“很多人认为,大城市的郊区承接了大量外来人口,有二元结构矛盾不奇怪。但其实,在中心城区同样存在,主要特征是富裕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二元,突出表现是居住环境的天壤之别。”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任远说。尽管政府每年都在全力推进旧区改造工程,但至今仍有成片旧式里弄的居民家庭连卫生设施都没有。而生活在二级旧里老旧小区的居民,在经济条件水平相对较低的基础上,电动自行车的廉价出行明显更符合实际需求,在出行成本上电动自行车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2.3  出行便利与否,决定了电动自行车更效率快捷

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各大公交线路十分便利,但始终存在出行时间成本较高的问题。公共交通存在着班次间隔以及行人步行时间成本问题,即使是中短程出行距离,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时间花费半小时以上。从汽车用户来看,由于部分马路整体偏窄,单行道道路较多,在一些小马路或者单行道上存在着人车混行的现象,同时要考虑出行时段堵车问题,驾车出行的时间成本很难估量,而电动自行车用户的时间成本则相对低廉,体型小、速度快、易穿行,使其成为快捷的出行方式。

3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难点问题

3.1  经济情况参差不齐,市民抱有侥幸心理

电动自行车本身价格低廉,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电动自行车自然成为了出行工具的首选。尽管,政府部门始终致力于做好电动车楼道清零、整治乱拉电线充电等治理工作,但对于相当多的市民来说,尽管屡次发生电瓶车火灾亡人事故,但相当一部分市民会将其归类于个别案例,对火灾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因为对他们来说,就近停放充电已然成为了生活刚需,从而容易忽视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本身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3.2  老旧小区乱象丛生,设施环境条件滞后

老旧小区具有人员居住密度高、空间狭小通道窄、生活品质质量低、公共合用部位多等鲜明特征。到了夜间,电瓶车停放随处可见,各种飞线充电屡见不鲜,没有条件飞线充电的,要么推进楼内充电,要么取下电瓶带回室内充电,或在弄堂、或在天井、或在厨房、或在门前、或在窗台等有条件可利用的各种区域进行电瓶充电。而老旧小区本身空间有限,很难专门开辟一块足够的区域用于电动自行车充电,尽管部分小区加装了充电桩、充电柜,但依然很难满足整个小区所有电动自行车用户的充电需求。

3.3  电瓶品牌杂乱不一,违规改造隐患重重

按照国家《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标准要求,自2019年4月15日起对电动自行车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规范。尽管对于电动自行车设置了诸多标准限制,但考虑到使用人骑乘体验及生产成本等各方面原因,往往会对电动自行车进行违规改造,使其能够在速度上突破25km/h的限制,同时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蓄电池,在牺牲电动自行车整体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车辆成本、提高行驶速度、提升续航能力,这也是造成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隐患的因素。

3.4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贪图便利无视隐患

在一些已经设置了集中充电桩、充电车棚的小区中,部分居民依然存在楼内充电的现象,究其原因大多因为集中充电点离自己家门太远,每次取车用车需要走路较多从而嫌烦,在自家或自家门口充电则便利不少,导致部分市民在小区具有集中充电的条件下依旧选择楼内充电的现象。从居民个人角度来看,电动自行车火灾毕竟属于个别现象,自觉正常使用正常充电不会发生火灾事故,从而抱有侥幸心理,意识不到电动自行车电瓶楼内充电的风险隐患,这也是电动自行车治理始终难治的原因之一。

3.5  行业领域复杂交错,单一部门难以根治

电动自行车的各类安全问题涉及生产、存储、运输、销售、停放、使用等各方面,而各个问题同时涉及工商、市场、公安、消防、房管、住建等行业部门,不论哪个部门都无法独立根除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的纠治问题,从而导致了电动车楼内充电的问题反复发生,纠治一批过段时间又返潮一批,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根治,对电动自行车的隐患治理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缺少法治社会安全管理的治理闭环。

4  从行业考虑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对策

4.1  从标准抓起,提高整车、配件的安全准入门槛

依照国家《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标准要求,由工商、市场、质检部门牵头,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生产厂商的资质鉴定,对相关生产条线进行抽样检查,严格对照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对安全生产资质不足的厂商予以停业整顿,对一些私人作坊乃至无照经营的予以取缔关停,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安全生产准入标准。

4.2  从质量抓起,建立电动自行车征信黑名单

对本市市面上现有流通在册的电动自行车厂商设立征信白名单,由市场、工商、消防、公安等职能部门对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差、安全系数不达标、发生安全问题的电动自行车品牌进行公示通报并拉入产品征信黑名单,直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彻底整改后,方能从黑名单中移除,进一步规范现有市场电动自行车品牌产品的安全监管工作。

4.3  从源头抓起,加强生产销售领域的安全监管

首先加强对本市范围内的电动自行车厂商产品质量标准监管,通过提高市场监管管控力度,紧抓电动自行车产品安全质量关。其次加强对锂电池蓄电池小型生产厂房、作坊联合执法,坚决打击劣质蓄电池电瓶的生产销售。同时加强边检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外省运输进入本市的各类电动自行车及锂电池电瓶的质量的安检工作,并由质监部门进行抽样检查,严把判定标准准入关,防止低质劣质电瓶流入本市销售领域。

4.4  从规划抓起,加强新建社区电动自行车基础建设

依照2016年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场所建设导则》(沪建标定〔2016〕528号)文件的规定,在新建小区的审验过程中,加强做好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的审验,确保新建小区在客观条件下能够充分满足常住居民停车充电需求,同时加强后期监管,防止物业擅自改动移除原有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及场所。对既有居民小区参照上海市住宅建设小区“美丽家园”专项工作,通过政府实施工程项目,由区房管局牵头做好对既有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设施建设工作,逐步提高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覆盖率。

4.5  从管理抓起,加强居民社区联合监管能力

居委、物业应做好楼道电动自行车治理,消防救援支队、公安派出所做好居民社区消防安全指导及监管,区房管局、业委会落实电动车充电装置、电梯智能识别系统等设施工程的推进,街道办事处统筹协调辖区居民社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多部门联合治理同步进行,形成日常巡防、定期整治、设施推进、联合破解等内容形式,建立长期的可持续治理工作机制,从而改善电动自行车进楼停放充电的隐患问题。

5  城市安全发展建设健全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防控机制

5.1  政府牵头部署,部门联合推进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是完成城市安全发展工作的一块拼图,由于电动自行车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及监管部门,仅依靠个别职能部门“一头热”是无法妥善做好整个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需由政府牵头发动部署,自上而下全方位多部门联合推进落实,形成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科学治理方案,设置各自行业领域任务目标,从电动自行车行标、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管理、维护、配件等多行业领域为切入点联合推进,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防控机制。

5.2  完善行业标准,制定专项法规

针对现有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提高标准门槛,需特别明确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的使用、充电安全保护措施,明确电动自行车车身材料使用要求,明确电动自行车年修年检维护保养期限要求,制定行业门槛淘汰规则。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的行业法规,加强日常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对电动自行车进楼道等隐患问题明确违规条款及执法处理条款意见,进一步明确对电动自行车类隐患问题的执法对象、部门、依据等,规范电动自行车执法处置方式确保执法效果。

5.3  提高基建覆盖,解决基本需求

从解决停车、充电的基本需求入手,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难的顽疾。对于新建居民小区基本可以参照《上海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场所建设导则》(沪建标定[2016]528号)文件落实。现有老旧小区的停车充电问题,应综合规划充电设施,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充电桩或充(换)电柜布设标准规范,列举不同类型住宅小区、商务楼宇、企事业单位的电动自行车综合管理模式,明确各类建筑布设管理要求,依照实地情况研究制定“一社区一方案”,通过增设集中充电桩、充电柜、规划区域改建、政府征收改造等措施,以逐年递增的方式逐步改善老旧小区停车充电需求。

5.4  健全安全规范,强制电池标准

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标准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组合相应安全充电技术条款,在蓄电池防篡改的基础上,增加对蓄电池充电断电、短路、过负荷、热失控、內阻增大、硫化严重等保护阻断措施要求,从技术标准上对电动自行车蓄电池问题引发火灾的问题给予提前干预措施要求,从而大幅降低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自燃概率。电动自行车火灾核心问题在于蓄电池,提高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标准要求,能够非常有效地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5.5  規范监管执法,建立治理机制

建立多行业部门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制度,结合属地与行业领域范围进行划分,以“分片包干”的形式具体负责相应领域治理工作,严格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和巡查考核。由属地街道及行业部门牵头,对隐患问题突出、治理难度较大、隐患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开展联合整治工作,并专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制定推动整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治理期限、整改措施、目标效果、责任分工等任务内容,严肃事故调查处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形成长期可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治理机制。综合梳理各职能部门法律资源,制定综合执法指引,配套企业和个人征信联合惩戒措施,强力惩治有桩不充、有柜不用、有法不依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警示震慑效果。

5.6  加快升级改造,助推城市建设

对城市结构进行风险评估,加快对老旧小区、小商品市场、零售批发市场等电动自行车高风险聚集点的升级改造工作,推动城市产业现代化结构调整,治理整顿安全生产条件落后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场所,以中心城区为原点向外辐射逐步推进城市现代化结构升级改造,逐步更新转变一些历史遗留的安全风险点,同时配以相应的硬件基础设施,解决城区中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需求问题,以达到城市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体系目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Z].北京:新华社,2018.

[2]王玉普.着力打造安全发展型城市[N].人民日报,2018-02-05(10).

[3]赵瑜.宣贯安全发展意见 落实城建安全责任[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4640ddf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c.html

[4]周城.超大型城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9):118-119.

[5]高晓嵘.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的预防与对策[J].科技与创新,2020(13):89-90.

Discussion on safety management of electric bicycle

Sheng Shizhong

Huangpu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of Shanghai

Abstract:It puts forward urgent needs for the citys safety governance capacity for building a systematic and modern urban security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afe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city.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urban area, the urban population, function and scale continue to expand,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 urban structure and regional layout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e urban operation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e safety risk is increasing. The electric bicycle fire probl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weak links in the urban safety foundation.

Keywords:urban safety;electric bicycle;fire safety;safety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安全建设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
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检测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无信号T型交叉口左转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冲突研究
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难题以及应对之策
高职院校公共数据平台安全建设分析
“一户一表”改造给老旧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
电动自行车违规行驶现象统计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安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