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的学分制课程体系研究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

2021-12-21 08:14刘小娟金志刚黄信兵
装备制造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分制课程体系技能

刘小娟,金志刚,黄信兵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中山 528404)

0 引言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用30 年的努力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的战略目标,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关键点和支撑点,就是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2021 年4 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就为职业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规格指明了方向。国家在2019 年开展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实施使得高职人才培养面临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各种群体的“多元化”特征,对于高职教育发展来说,这既是一次发展的机会,更是一次艰巨的挑战。

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现象,首先是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急需的具有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出现极度匮乏局面;其次是学校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过于机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结构不能很好的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很难适应“多元化”群体特征培养需求;再次是教学资源共享度低,教学策划、开展、统筹管理难度大,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严重制约了专业发展的步伐[1]。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实施专业群学分制课程体系改革,可以有效解决高职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以上问题和弊端,进一步形成与社会发展和个人需求相适应的结构恰当、开放灵活、特色显著、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 专业群学分制课程体系

专业群学分制课程体系是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是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各类相关课程的有序结合,其建设基本原则为全面发展、能力本位、因材施教、产教结合、统一性和灵活性及实用性结合、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原则[2]。学分制课程体系建立的前提是专业群的构建,专业群的构建一方面可以为课程教学实施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尤其是门类齐全的课程资源,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学生选课需求;另一方面从招生层面来说,专业群的构建有效扩大了招生规模,为后期专业顺利分流奠定了基础。例如:2017 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将4 个专业作为一个专业群招生,招生规模达到400人。以专业群形式招生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及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给予了学生多方面选择机会,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专业群学分制课程体系构建

2.1 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确立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职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主要依据,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候,一定要适应学科发展需要,首先要明确“为谁培养人”,要从培养“产品”的最终归属开始调研,展开企业人才需求深度分析,构建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统一组织和规划下,智能制造专业群老师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亚泰科技有限公司等智能制造领域企业以及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等专业群相关往届毕业生,最终联合企业骨干、经理以及毕业生得出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相关核心就业岗位如图1 所示。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生涯发展等情况,得出智能制造相关领域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希望专业对口,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定位为:培养面向装备制造、灯饰制造、家电制造、汽车制造等智能制造领域相关行业,具备数控机床及智能制造产线的操作编程、装配调试、维修、升级改造、销售及售后服务、产品结构设计与开发、机器人编程与应用、模具的设计与装配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够胜任数字化设计、工艺设计、操作与编程、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质量检验等相关岗位工作,具有“工匠精神”“国际视野”的“懂设计—精制造—能维护—会改造—擅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图1 智能制造专业群核心就业岗位

2.2 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面向中山特色产业装备制造、灯饰制造、家电制造等智能制造领域相关行业,针对数控机床制造及应用产业链,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老师深入先进装备制造行业企业进行供需调研,掌握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与要求,明确了专业群核心就业岗位群,针对智能化制造等相关专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架构为: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综合能力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基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先进装备制造行业岗位群的专项技能要求,依据“职业关键技能—专业群通用技能—职业专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专业拓展技能”的能力递进规律,将先进装备制造行业标准、企业规范纳入课程,将数控车铣加工等智能制造领域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大思政教育,以全面推行“6S 管理”为抓手,将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纳入课程体系中,构建多专业兼容,专业性、综合性并重的“平台+模块”柔性课程框架以及“基础通用、方向分流、拓展互选、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学分制课程体系[4],见图2 所示。

图2 智能制造专业群工学结合学分制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厚基础、精专业、活方向、重实践”,“厚基础”即课程体系强调专业群学生工程素质和专业基础的培养,为今后行业内宽口径就业打下牢靠基础。“精专业”即精简专业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专业群三个专业通过3~5 门特色专业核心课体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活方向”体现了课程体系人性化设置,学生第二学年开始成长与发展不再是一条路径,而是多条路径可以选择,专业群学生第一年不分专业,学习素质教育课和专业群基础课,第一年底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专业,确定主修专业,经过一年学习,如果对其他两个专业学习内容感兴趣,还可在第二年底通过选修专业拓展课的方式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经过两次专业选择,学生一定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到热衷的专业知识。“重实践”是指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上手快”,注重真实生产场景构建以及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可以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培养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

基础素质教育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培养的职业关键能力课程,承担着学生是否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最终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等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群所有专业学生在上专业方向课程之前需要掌握的宽泛的、普适的基础能力课程,培养的是专业群通用能力。例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前需学生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包括图样识读能力、二维三维设计能力、编程操作基础能力等。

专业方向课程和学生就业后的岗位群核心能力要求直接对接,由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支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塑料模具设计、五金模具设计等。

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学习以后的综合应用和提升训练,是特定专业岗位群所必须的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课程。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而选取的一些其他专业方向、或者前沿知识及技能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对于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起着关键作用。

2.3 实施“一条主线、三层递进、双证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掌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训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5]。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面向先进装备制造领域职业就业岗位群,在解决好理论教学“必需”和“够用”的基础上紧扣实践教学目标,把学生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目的,将“1+X 证书制度”纳入实训教学体系,形成以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训练为核心单元的“三层递进”模块,以产学研用结合为一体的“一条主线”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 所示。

图3 智能制造专业群“一条主线、三层递进、双证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山职业技术学业智能制造专业群“一条主线、三层递进、双证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的依托平台为:专业群基础实训室、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产中校、校中厂”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山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实训实践平台[6]。实习实训过程,将校内学习与企业工作有效对接,顶岗实习与企业学习有效对接,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有效对接,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有效对接,将课堂教学环境和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有效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人才培养规格。

同时,实践教学体系也紧密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X”证书代表智能制造领域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例如北京机床研究所开发的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证书。在所有实训区域推行6S 管理,将6S 作为所有专业实践课程的第一课与考核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

3 结束语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中核心专业数控技术专业2018 顺利通过了广东省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验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先后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7 级、2018 级、2019 级、2020级智能制造专业群进行了反复实践及完善,效果显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显著提高,这种课程体系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方面有效对接了企业对未来员工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开展奠定了基础,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岗位胜任能力。该课程体系的实施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力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学分制课程体系技能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