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思
如今的职场,对个人来说,专业和能力是你职业发展的基础。不论职位高低,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职业品牌,将为你留下良好的职场口碑与个人形象。
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认为,21 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如今,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之中,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要让人们认识你、接受你,首先需要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倘若你埋头工作却不被人认知,你的杰出表现,很可能就会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淹没。因此,个体的价值被认知相当重要。
要想推动个人成功,要想拥有和谐愉快的生活,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当做“明星”一样,建立起自己鲜明个性的“个人品牌”,为自己的事业加分,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通畅。
个人职业品牌是个人出于竞争的需要,是表现出自我职业生涯中的努力付出、与众不同,也是外界对职场人的所有感受和评价的综合。
一般来说,个人职业品牌价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所有外界对象的感受和评价作为依据。其中,作为关键的一点便是价值的创造,包括:直接价值、关系价值、象征价值。
通过一份好工作、喜欢的行业,借助平台提升个人价值,形成核心竞争力。进入怎么样的平台工作意味着你以后与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更意味着你能接触到什么样的资源和人脉,对个人专业素质的打造极为重要。
其次,需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成为某些个人领域的专家。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多去学习一些领域专家的做法,多找一些专题去研究,逐步成为别人咨询的对象。学习或磨炼的专业能力不一定非得是多么高深的技术,只要是你职业领域内比较常出现的问题或专题即可。
其三,必须要重视人脉维护,打造职业品牌圈。这个时代个人职业品牌价值高的个体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努力和积累,更懂得如果通过建立自己的人脉圈,来提升职业品牌价值。能结交到这个领域的资深专业,认识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人,也就意味着你可以通过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沟通提升个人价值,并通过不同渠道将个人价值传播到已有的人脉圈中,形成你在该职业圈内的个人品牌。
最后,一定要坚持维护个人职业形象,长时间保持自己的个人品牌。从量变到质变的时间一般需要三年以上,需要建立个人职业形象也需要持之以恒的维护。在确定了个人职业品牌定位之后,一定要用坚定不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个人职业品牌,在工作行为上、工作形象上、工作文案和邮件上都保持统一性,只有这种日积月累的影响才会能树立品牌形象。同时,已有的品牌形象能够帮你把握住工作和机遇的选择方向,让行动和努力有韧性。
个人品牌的核心内涵是知识体系,即围绕某个领域构建的一套有逻辑、系统化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世界上最伟大的几个个人品牌,他们没有用任何的短视频、也不写自媒体,但是他们的粉丝有数百亿(非一代人,而是几十代人):比如老子、孔子、苏格拉底,即便现在已经过去了2500 多年,我们仍然受他们思想的影响,即便在今天他们依然拥有数亿粉丝,而且这些粉丝还在不断地裂变。
没有自媒体、不写朋友圈、也不做抖音,那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知识体系。
老子有一套关于“道”的知识体系,他的《道德经》堪称一套领导人素养手册,从天道讲到圣人之道,在《道德经》的最后一章老子点明“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美德即知识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并构建了一套“认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个人品牌的影响力,从时间上影响了2500 年并将继续影响下去;从空间上影响了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的几十亿人口,并将继续扩展。
从这些个人品牌中,不难看出,个人品牌的核心不是宣传,不是标签,更不是标榜自己是第一,而是一套完备的思想体系,这才是个人品牌的核心内涵。
这或许是古人经验,放在现代职场和商业社会中,也同样通行。比如,乔布斯、雷军、巴菲特等,这些具有非凡成就的个人品牌,都有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创造了千亿规模的企业。雷军最初做小米时并没有现在的知名度,甚至可以说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如何不花钱又能快速提升影响力?他建立了一套互联网思维的知识体系,简单到只有7 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被称为“互联网思维7 字口诀”。
而构建知识体系,简单又可以五大步骤。
搭建框架。首先要把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个框架给搭建出来。把这个框架给搭建出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图,就可以按照这个图去填充自己的知识点,把自己零碎的、碎片化的知识放到这个框架中。
获取知识。读书和搜索互联网课程。选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花时间做选择,宁愿花费2 小时精心挑选也不要随便选择一本书。选择书,要翻看目录,看看它的框架是什么样子,里面有没有你需要的知识点,如果有的话就可以把它拿回去。在搜索课程的过程中,要看自己的框架里面需要哪些知识,根据自己的框架去搜索有关的课程,把这些知识提取出来。
整理知识。知识的整理过程,也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每天给自己5 分钟的复盘时间,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复盘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个总结,还是加深记忆的过程。
填充框架。在收集和整理知识点后,你就可以按照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个结构,把知识点填充到这个框架里,之后再反复地修改调整,这样就能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调整的目标是要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要让这个体系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然后测试这个知识体系能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创造概念。创造理论概念对提升知识体系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最高维做法的一步,这会让你的知识体系上一个台阶,也会让你的个人品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创造概念,要有一个好的概念,要取一个好名字,并且赋予一个全新的定义。
个人职业品牌发挥效能的方式是内容的输出,有了内容还需要好的渠道去输出,才能在职业品牌树立之路上走的更高效。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成为了一大趋势。
90 后的Yogia 在某科技企业的市场部工作了近6 年,从毕业起她就投身于这家企业的科技赛道,对于AR 信息技术非常了解。最近,她的朋友圈的“画风”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前的打卡玩耍图文,突然变得“正经”起来,有了整齐的文案格式,图片也开始了精修。同时,她也开始力推小红书、抖音、b 站等时下时髦的自媒体平台开始打造视频输出,展示自己“探店博主”“无人机飞手”“科技科普达人”的个人形象。
“其实是为了更多展现自己的形象和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到我在干什么,同时也是一种记录和积累吧!悄悄地告诉你,也是未来可能的创业做准备。”Yogia 和朋友分享道。
个人职业品牌塑造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去努力打造职业形象,并最终获得想要的评价,而朋友圈是打造品牌的最近窗口,当你只有在朋友圈持续地在某些聚焦领域发声,别人才会对你有印象,而如果你发的内容,让大家觉得你在这方面比较专业,那么一旦对方有这方面的需求时,大概率就会先想到你。
当然,朋友圈的早期基础都在于较为熟悉的朋友,这种“强关系”下的宣传,很可能对个人品牌树立的转型产生一定的方案——毕竟,不是所有人愿意把朋友圈当做工作场所。此外,大家现在对“微商式”的朋友圈极其厌恶。因此,如何打造具有共情、有价值信息的朋友圈信息,就需要再三斟酌。
因此,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化为各类接地气的软广分享、拉近与受众和大家的距离,在其他广泛的社交平台上,向陌生的潜在朋友、雇主、客户传播自己,或许是一条拓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