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祥,宋禹强
(黄河三门峡医院麻醉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临床常见的外科手术类型,具有创伤小、患者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减少机体的创伤与应激反应[1-2]。静脉麻醉或椎管内部麻醉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但由于人工气腹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心率加快等心血管反应,故该手术中对麻醉的要求较高[3-4]。而地氟烷为血气分配系数较低的麻醉药物,具有组织溶解度低、起效快等优势[5]。有研究显示,采用主动控制系统给予麻醉药物不但麻醉迅速且麻醉深度稳定[6]。基于此,本研究将靶控吸入地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探究其对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血压变异性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1.1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新鲜气体控制地氟烷吸入麻醉的42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采用靶控吸入地氟烷吸入麻醉的38例患者归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无手术禁忌证;(2)治疗依从性较好;(3)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合并心力衰竭;(2)术中转开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术前常规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脉氧饱和度、BIS等。所有患者均予以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1、丙泊酚2 mg·kg-1、
芬太尼4 μg·kg-1、罗库溴铵0.8 mg·kg-1,快速序贯诱导行气管插管,将潮气量设定为VT8 mL·kg-1,吸入氧浓度为50.0 %,新鲜气体流量为1 L·min-1,采用机械控制呼吸,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 μg·(kg·min)-1,丙泊酚50 μg·(kg·min)-1以维持麻醉。观察组在手术开始时使用自动控制模式吸入地氟烷,将呼出浓度设为5.0 %,而对照组采用新鲜气体模式,吸入地氟烷浓度为10.0 %,当浓度降至5.0 %时立即调整浓度至6.0 %并将浓度维持在此区间。两组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追加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等。缝合创口前,观察组浓度设为0 %,而对照组直接关闭地氟烷吸入。术后呼吸空气脉氧饱和度≥93.0 %即刻拔管。
1.3评价指标 (1)BIS:记录并对比两组麻醉前、插管后5 min、气腹建立后10 min、术毕时BIS变化情况。(2)血压变异性:使用多功能计算器计算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3)苏醒质量: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停止麻醉后呼唤患者直至睁开双眼所需时间)、拔管时间(停止静脉麻醉用药后直至拔除患者气管插管所用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询问患者姓名、生日并得到准确回答为定向力恢复)。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BIS对比 麻醉前,两组患者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5 min、气腹建立后10 min、术毕时BIS均逐渐降低,但观察组插管后5 min、气腹建立10 min、术毕时BI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BIS对比
2.2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对比 手术期间,观察组患者SBP变异性、DBP变异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对比
2.3两组患者苏醒质量对比 术后,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苏醒质量对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通过在腹部切开数个微小切口并置入镜头或手术器械,将腹腔内图像上传至屏幕,以便医生更精准地切除病理组织[7-8]。但术中人工气腹可导致患者胸、腹内压均明显增高,进而造成静脉回流严重受阻,且二氧化碳(CO2)进入血液后可诱发高CO2血症,致使血浆中皮质醇、儿茶酚胺水平提高,导致术中极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9-10];同时,由于部分老年患者神经元数量减少、器官功能衰退,大量应用全麻药物可诱发术中血流动力学异常,术后苏醒缓慢[11]。因此,选择一种可控性与安全性高的麻醉方式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插管后5 min、气腹建立10 min、术毕时BIS均高于对照组,且手术期间观察组SBP变异性、DBP变异性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靶控吸入地氟烷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分析其原因为:地氟烷具有麻醉诱导快、组织溶解度低的特点,且对机体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在体内几乎无代谢产物[12-13]。同时,地氟烷可刺激心肌产生触发因子并发生级联反应,发挥预处理的效应,对心肌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这对于患者手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14]。而吸入用麻醉方式可精准地控制呼出气体中吸入麻醉药物的浓度,当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地氟烷浓度低于目标值时,自动控制机便可将药物快速注入呼吸环路,使患者迅速恢复麻醉状态,避免出现吸入麻醉滞后的现象,进而有效维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靶控吸入地氟烷吸入麻醉可提升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这可能是因为靶控吸入地氟烷吸入麻醉中烷血/气分配系数在常用麻醉药物中最小,可在精确控制药物浓度,并在调节麻醉深度的同时确保麻醉剂量的安全性;此外,当手术结束时,麻醉剂可自动使用快速气流迅速从肺泡中吸出地氟烷,加快患者的苏醒。且孙丽华等[15]研究表明,地氟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有效提高苏醒质量,保证患者尽早恢复自主通气,避免了麻醉后期可能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更为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靶控吸入地氟烷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