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摘要:自1998年制药工程专业被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已有近300个制药工程专业办学点。随着我国制药产业、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医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各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开展高层次的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对接区域产业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以特色求发展、形成错位发展,以确保制药工程专业跟上医药产业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制药工程;社会需求;专业建设
引言
制药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后组建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较新专业,涵盖了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药工程相关新技术的涌现促进了制药工程产业结构的变化,高等制药工程教育的培养人才模式急需随之改变。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注重素质教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厚、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研究型和应用型“二合一”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课题(尤其是国内)研究重点也聚焦到这两方面:一是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培养面向企业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是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1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办学模式“趋同化”特性显著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未能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医药行业技术创新实际需求合理定位,导致办学模式趋同化明显,人才培养方案呈现“同构性”的显著特征。2)师资结构不合理,工程教育理念落后地方高校由于其历史积淀和外部环境的限制,各类工科专业都存在着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偏少的短板。与此同时,专业认证开展时间较短,工程教育的三大核心理念还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内容落后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过于强调对既有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化学类和药学类课程开的比较多,但是工程类课程很少,忽视了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对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了“新工科”教育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尤其是随着智能化制药时代的到来,培养的学生如何才能适应企业需要;过于强调学生的同一化培养而相对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化培养,缺少培养特色。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策略
2.1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引入交叉学科发展前沿、产业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工艺等,持续优化、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制药工程发展趋势;加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将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依据课程特点采用案例讨论式、PBL、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融合、现场教学、虚拟仿真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相关课程以掌握和应用知识为导向,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素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开展现场教学,在企业见习时开展现场理论授课,培养学生工程制药观念;“药物化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并依托课程组制作的在线课程平台线上课程“药物化学研究案例简析”,积极开展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等。
2.2课程体系与时俱进
近三年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根据通用标准及补充标准要求,及时调整更新专业课程大纲和课程体系。以毕业設计和毕业论文方案的调整为例:2016级之前的培养方案中,学生的毕业环节是采取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二选一的培养方案,从2017级起,调整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个环节都必须选择的培养方案,从工程能力和研究能力两方面同时提出了较高的培养要求,有利于学生成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二合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020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依据立德树人、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体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等要求,结合工业4.0、智能制造等现代制药行业特征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常州大学高水平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如:《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程序设计》更改为《大学计算机及Python程序设计》;增加《劳动教育类》、《劳动教育实践》、《仪表自动化》、《智能制造导论》等课程。
2.3制药工程专业各门课程大纲的制定与实施
依据学校要求,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课程大纲体例进行了改进,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包含课程信息、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重难点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内容。在修订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时,主要结合毕业要求及毕业要求指标分解点,对课程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设计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措施,优化课程考核方法,加大过程性考核,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与持续改进。本专业在制订各门课程大纲时,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大纲时,按照课程群(相近以及相关课程)的方式进行研讨,逐门课程进行大纲的修订,在听评课过程中,重点关注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能否体现OBE理念等,在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后,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进行课程达成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科面狭窄,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战略,让教师多接触一线,了解一线,服务一线,提升综合教书育人能力。要求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必须在实验中心相关实验组或药厂车间实习半年,有计划、有专人指导、有考核。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实验课程,选派相关教师国内进修,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同时从业内聘请高等技能人才作为我校的专兼职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2.5完善校内实践平台建设
由于受到场地和条件的限制,过去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多以工艺理论为主,与生产实践脱轨。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工程属性,学校投资建设了药物制剂生产线,选用的喷雾干燥设备、药物粉碎、混合、过筛设备、沸腾制粒设备、压片设备等均为实际生产的最小型号或者是中试设备,与大生产基本吻合。并且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的药物合成中试车间直接搬进校园,真正实现了教学与一线的零距离。
结束语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会发现新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会持续完善和优化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园园,王乾,郭慧,等.复合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19,43(16):223-225.
[2]刘磊,王静,王海君,等.基于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仿真实验教学浅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4(20):7,75.
[3]卜明,王海君,王静,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5):196-198.
[4]郑寅,陈晶晶,胡盛,等.基于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州化工,2020,44(10):218-220.
[5]陈宝泉,李彩文,史艳萍,等.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