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行音乐的主题变迁

2021-12-20 08:49李祥文
美与时代·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变迁基调主题

摘  要:流行音乐反映民众的心态与社会的主旋律。不同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有着不同的主题与风格。19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包含人生的抗争、对于世俗生活的渴望和青春的气息等三个主基调。19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最重要的主题是甜蜜的爱情,同时存在另外一种情调,即失恋的痛楚、人生的迷茫与怀旧的伤感。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表现出酒神式的欢醉和个性化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主题;基调;文化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弥漫着流行音乐的气息,流行歌曲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传唱。这股气息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因为其不登大雅之堂的性质,流行音乐并不为学术界主流视野所重视。其实,同那些高高在上的“雅乐”比起来,流行音乐更能准确地反映民众的心态与社会的主旋律。不同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有着不同的主题与风格,这也成为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一面镜子。

一、1980年代的青春与理想

文革期间,“高、硬、快、响”的革命歌曲响彻云霄,政治正确成为那个时代评价音乐的唯一标准。样板戏当中那些“伟光正”和“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成为所有人看齐的目标。然而,这种千篇一律的音乐并不能永久压抑人们内心对于各种欲望的冲动。1979年年底,李谷一的一曲《乡恋》点燃了人们内心久违的冲动与热情,宣告了通俗歌曲在中国大陆新的开端。虽然《乡恋》在诞生之初备受争议并一度被禁播,但是流行音乐的汹涌潮水一旦冲破了禁锢,定将势不可挡,一泻千里。

纵观整个1980年代,当时的流行音乐包含了三个主基调。

一是人生的抗争。1980年代中后期流行乐坛刮起的“西北风”充满了高亢、雄浑与沧桑感,唱响了人们渴望自由与富强的心声。崔健的《一无所有》正是这种基调的典型代表。正如崔健本人所说:“听众之所以喜欢我的歌,我想主要是因为他们从我的作品中找到了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我的歌只不过是一种媒介,别人通过它来发泄自己的情感。”同时期香港乐坛beyond乐队的歌曲在大陆产生了巨大的影響。《再见理想》《光辉岁月》和《海阔天空》等歌曲越过了男女情爱的藩篱,充满了崇高感、斗争精神、博爱与自由的理念,而这些情怀在当今的流行音乐当中已经变得十分罕见。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呈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尤其以崔健、黑豹乐队和唐朝乐队等歌手的摇滚乐为代表。

二是对于世俗生活的渴望。“文革”时期,样板戏的“三突出”原则强调文艺应塑造正面人物、英雄人物和中心人物。这个时期的文艺为每个人树立的榜样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英雄主义“完人”,甚至类似于宗教当中神的形象。人们的思想与情感被这些不切实际的符号所裹挟,而当改革开放到来之后,人们发现文艺所忽略的恰恰是普通人在世俗生活当中的真情实感。1983年,一曲《小草》一改英雄主义的音乐主题,歌颂了一株渺小的、“无人知道”的小草。这株小草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的象征。人们不再关心那些崇高的“大树”,而开始重视每一个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与此同时,邓丽君温柔细腻的歌声唤醒了人们心中最真实的情与爱。虽然比起后来那些醉生梦死的爱情歌曲,邓丽君的音乐已经显得十分克制与平和了,但是她的歌曲仍然一度被主流舆论视为黄色与颓废的洪水猛兽。历史证明,这种贴近人们生活情感的流行歌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三是青春的气息。长久以来,样板戏当中的那些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港台流行文化的传播,人们开始崇拜那些青春、靓丽和时尚的明星。人们模仿这些明星的穿着、发型和动作,把革命英雄形象渐渐地抛诸脑后。在1980年代,中国人开始以新奇的眼光探寻外面的世界,虽然一穷二白,但是充满了朝气。这时候,一些富有青春气息的流行音乐在大陆风靡起来。比如,台湾地区年轻组合小虎队的音乐在大陆传唱一时,香港乐队草蜢的一些经典歌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玲玉等早期甜歌皇后的音乐在当时也颇为流行。他们的歌曲大都充满了对于未来的向往和对于爱情的渴望,而很少涉及失恋的痛苦与人生的悲伤。

二、1990年代的甜蜜与悲伤

进入199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努力奋斗着。这个时期,各种娱乐行业在大陆逐渐兴起,所谓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开始侵入中国城市的各个角落。一种享乐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人心中蔓延。自由恋爱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热衷的交友方式。从这个时期开始,爱情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当中最重要的主题。与此同时,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的现象越发凸显,一些人在这种不利的境遇下感到悲观并怀念那个贫穷却无比公平的年代。这些思想倾向在当时的流行音乐当中有着鲜明的痕迹。

甜蜜的爱情是19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最重要的主题。男欢女爱与及时行乐的思想倾向在这个时期的流行歌曲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以毛宁和杨钰莹为代表的内地情歌歌手红极一时,他们“金童玉女”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并主导着人们的社交风气。港台歌星以刘德华、张学友、黎明和郭富城为代表的四大天王在内地极具影响力,而他们的歌曲同样以情歌居多。那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崇高的理想与英雄主义精神,正所谓“爱江山更爱美人”。1990年代,爱情至上与享乐主义的风潮在中国大陆逐步流行起来,正如《新鸳鸯蝴蝶梦》所唱:“鸳鸯蝴蝶,在人间已是癫,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大陆歌手郑钧的《赤裸裸》则唱得更加露骨:“我的爱赤裸裸,你让我身不由己的狂热。”

中国古人讲“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人应该适当克制情感,这样才能求得内心的和谐。与放纵的享乐如影随形的往往是极度的忧郁和悲伤。因此,在19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当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情调,即失恋的痛楚、人生的迷茫与怀旧的伤感。自由恋爱的风潮给无数年轻人带来激情与欢乐,但是失恋的悲伤也成为众多年轻人所经历过的深刻体验。无论是四大天王还是情歌王子张信哲的歌曲都有大量关于失恋的曲目,这些歌曲也成为失恋或者渴望爱情而不得的年轻人最迷恋的作品。1990年代,社会的分化愈发明显,城市与乡村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底层群体在这个花花世界艰难地谋生,因此,一些反映这些人心声的歌曲也流行开来。1997年,为农民工发声的歌手陈星演唱了一曲《流浪歌》,其哀婉的曲调感动了无数人,一时风靡大江南北。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每一个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有时带着一种怀旧的气息与淡淡的哀伤。台湾地区女歌手孟庭苇的歌曲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她的经典作品《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仿佛召唤着迷失于大千世界的每一个浪子,让他回归到温暖的心灵家园。

三、新世纪的放纵与迷狂

进入新世纪(21世纪)之后,中国流行音乐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由于KTV的兴起与泛滥,全民狂欢与全民娱乐模式在中国大陆疯狂开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草根歌手的走红提供了可能。雪村、刀郎和杨臣刚等歌手通过一两首歌曲的网上传播而红极一时。歌坛上的大批新鲜面孔在超女、快男、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新歌声等娱乐节目中涌现。这个时代的人们像品尝各色的美酒一样去欣赏流行音乐,挑剔的耳朵往往只关心音乐曲调和音色的新鲜感,而对其歌词内涵与思想境界毫不在意。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的现实给了许多人巨大的压力。英雄主义理想与爱情理想在这个时代的流行音乐中似乎都被遗忘,人们在流行音乐当中寻求的是沉醉与迷狂。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表现出两种鲜明的风格倾向。第一,酒神式的欢醉。由于KTV文化的风靡,男女老少都可以在现代音响设备的辅助下一展歌喉。这种场合往往成为人们社交过程中发泄情感的重要机会。柏拉图指出:“科里班特巫师们在舞蹈时,心理都受一种迷狂支配。”古希腊人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往往伴随着狂欢暴饮。人们在KTV飙歌时,通常也离不开酒精的刺激,因此,这种迷狂的行为是发泄原始欲望与情感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不像过去校园民谣那样通俗和平淡,这个时期的流行歌曲往往都具有明显的高音部分以引起歌唱者情感的高潮。人们在唱着像信乐团《死了都要爱》那样的歌曲时,可以通过撕心裂肺的嚎叫一吐胸中的郁结。新世纪初在大陆影响很大的台湾地区歌星周杰伦的歌曲具有明显的吐字不清的特点,这暗合了人在醉酒时含混的谈吐。因此,周杰伦的歌曲给人一种迷蒙和半醉半醒的感觉。

第二,多元化的唱腔与音色。新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个性解放的时代,人们有着多元化的追求。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就像一道道美食一样刺激着人们的感官。流行歌曲不再是理想和信仰的载体,仅仅是一道生活中的调味品。因此,在这个时期音乐家们使出浑身解数去折腾音乐,去调制出新的“味道”,去迎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态。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很“奇怪”的流行音乐家。比如,“超女”明星李宇春以男性化的嗓音搅得天下“大乱”;帅哥李玉刚以女性的装扮和音色表演,仿佛再次掀起戏曲时代那种“男扮女装”的辉煌;龚琳娜以一曲《忐忑》颠覆了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理解。“超女”“快男”和“中国好声音”等娱乐节目捧红了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歌手,这些歌手通常具有独特的嗓音。人们在倾听他们演唱的时候,仿佛是在品尝新调制的红酒或是新口味的大餐。然而,这种快感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它不具备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因此,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歌手大多是昙花一现,你方唱罢我登场。

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流行音乐集中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剧变。从自由理想、爱情渴求到情感放纵,流行音乐的主题变迁既反映出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愈加丰富与多元化,又凸显了中国人内心世界浅薄与空虚的发展倾向。这大概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人不得不承受的精神代价吧。中国流行音乐究竟会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李冰.通俗音乐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2]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3]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史稿[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

[4]伍福生.广东流行音乐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9.

[5]孙雨聪.中国流行音乐史及流行音乐赏析[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李祥文,博士,湖北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编辑:刘贵增

猜你喜欢
文化变迁基调主题
摩登基调
定好生活基调
藏族文化变迁对其教育的影响
传统与重构:一个水族村寨端节文化传承与变迁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电影《三个白痴》中的情绪基调种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浅析迪士尼童话电影的继承与创新
百威啤酒超级碗系列温情广告创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