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艺
当前,随着贸易自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水产品贸易变得更为频繁,而随之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由此发达国家对水产品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国家的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但这种安全标准的提出在我国水产品出口时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只有对水产品安全标准不断进行研究,才能为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长期、稳定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 食品安全標准对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1.1 食品安全标准概述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于公共卫生的问题,主要指的是关系人类健康的食品当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等,而《食品安全法》的提出就是为了区分出不会对人体造成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危害的、符合相关食品的营养价值要求的、无毒无害以及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品。
1.2 食品安全标准
由于食品在进行生产、加工以及运输、储存和分配的过程中,有可能被加入或者混入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因此想要判断出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和健康,就需要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对相关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
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人们的身体素质以及饮食习惯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同时,还会经常进行调整,而这些方面的差异在向其他国家进行食品出口时,就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各国在实施食品安全标准时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以国际标准及公约为最高标准,二是高于国际相关标准的国内标准为次要标准,三是在国际和国内都没有进行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要采取临时的措施,为国际食品贸易正常、有序的进行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2. 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食品安全标准主要是通过数量以及价格两方面的抑制产生作用。数量抑制主要是对食品的出口规模进行抑制,而价格抑制主要是通过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使产品在出口时不再具有价格优势。
2.1 数量抑制作用
通常来说,如果进口国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以及实施都非常严格,就会对出口国商品的数量以及种类造成一定的限制,从而进一步改变贸易的流向以及规模。如果出口国以及进口国相关的各项食品安全标准都较为一致,那么对产品出口的影响就较小,但各项食品标准如果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检测,就会进一步增加商品的出口成本,影响最终出口的价格以及数量。而出口国如果暂时达不到进口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就需要通过技术以及其他手段的不断改进才有可能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就会影响商品的供给。而出口国如果因为技术等原因暂时无法达到进口国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就意味着其商品无法对国外进行出口,对出口国商品的国际贸易就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2 价格抑制作用
当海外企业与进出口生产厂商都需要对生产过程依据新标准的要求进行改进时,会进一步增加产品进口的成本以及价格,而更为严格的行业出口体系标准的建立以及抑制又会促使企业对相关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不断改进,从而使产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这样就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
2.3 动态作用分析
食品安全标准引发的数量抑制作用和和价格抑制作用需要相互结合才可以不断发挥作用,在两个标准的共同实施下,可以实现各自的动态作用的发挥。在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数量抑制会率先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出口之后,价格抑制才会发挥相应的作用。随着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以及标准化实施的进程,食品安全的行业标准也在不断改进。要保证数量抑制以及价格抑制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发挥,可以将两者的动态作用联合驱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护进出口企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国对商品的需求量也会随着出口的质量而发生变化,相应地也会影响到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3. 对策建议
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我们应该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趋利避害,寻找对于自己有利的发展契机,从而推动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合理有序的发展。
3.1 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是水产品顺利出口的基本前提。水产品的质量是发展的重要前提。水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由于保鲜时间较短,对于产品的质量会有影响。我国的水产品企业应该根据进口国家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改进水产品的出口标准,从而帮助我国的水产品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水产品在生产加工中要克服药物残留问题。水产品企业需要严格把关药物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残留、微生物等方面的限量情况,从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管控,这样才可以从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出口环节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对于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产品质量,才是水产品顺利出口的重要保障,才可以不断增强水产品的竞争力。
3.2 调整出口结构,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
我国当前的水产品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以及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我国水产出口到这些国家的占比较高,同时对于这些国家进口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高,这样也会使得我国的出口企业产生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应该不断规避市场风险,合理有效地降低对于市场集中化程度的依赖,应该朝着市场多元化方向发展,努力开发更多有潜力的国际市场,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竞争力。
3.3 提高检测能力,发展科研平台
目前,我国对于水产品的检测能力略显薄弱,较之发达国家稍显落后,导致我国水产品行业对某些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实存在难度,因此,我们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在科研、设施设备等方面下功夫,借助行业协会的第三方检测平台进行水产品检测。加大研发以及监管力度,落实每个环节的监管和体系化,不断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从而赶上发达国家的科研水平以及行业监管水平。与此同时,要与发达国家加强交流沟通,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成果。
3.4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法律标准落实到位
在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法规的监管之下,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标准的完善以及标准的落实。我国水产品安全监管模式已经有了重大变化,但是还是应该实现行业标准的统一和升级,提高我国水产品监管效率。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食品的进出口贸易早已屡见不鲜。企业应该在转型的过程中,掌握行业相关标准,不断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建立科研平台,培养自身产品的竞争力,确保食品可以顺利进出口,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