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凤
这些年,张志鹏将所学应用于创业,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走出了一条精彩非凡的成长之路。
8岁跟着父亲学做生意,18岁在大学试水创业,22岁成立“梦想吧”创客空间有限公司,25岁创立国内首个涉农创业项目孵化品牌——乡信我……这就是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张志鹏的励志成长之路。他本科开始尝试创业,研究生期间开拓进取,读博时事业向纵深发展,一路走来,硕果累累。
这些年,张志鹏将所学应用于创业,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走出了一条精彩非凡的成长之路。
创业也要趁早
2012年9月,张志鹏来到扬州大学报到,开始了象牙塔里的新生活。出身农村的他深知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进入大学时,他就暗下决心:不花父母一分钱,实现经济独立。
“出名要趁早,创业也要趁早。”张志鹏勇于尝试,发过传单、做过服务员、做过旅游推介等,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他通过兼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實现了生活费、学费自理,赢得了周围同学艳羡的目光。然而张志鹏并不满足于此,他发现这些兼职只能满足一时的赚钱所需,不能作为长远发展的目标。
“兼职是短暂的工作,不符合我的职业定位,我想把当下和未来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张志鹏志在千里,想把兼职转化为专职。
一番筹备后,张志鹏在校内开了一家广告传媒工作室,目标客户是校园的学生。虽然收益颇丰,但因为市场饱和,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张志鹏乘胜追击,又开了一家二手电瓶车专卖店。考虑到校园很大,学生出行需要代步工具,他对这个创业项目充满期待和信心。
然而,运行一段时间后,张志鹏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因为他学的是畜牧专业,而电动车维修涉及机械专业知识,张志鹏对此束手无策,相当于门外汉。这次创业经历,虽然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却带来了通向成功的经验,善于思考的张志鹏总结一番后得出结论:创业一定要做自己擅长且专业的事情,而且要充分考察项目的市场环境,谨慎开始。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张志鹏敏锐地发现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的阻力和困难,“帮助有志青年创业”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日渐清晰起来。这样一来,不仅自己可以创业,还能帮助别人创业,一举两得,实现效益最大化。
2015年,扬州大学开发了一个创业园,叫“大学生创业苗圃”,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房租水电免费。这一优惠政策吸引了张志鹏,与他的计划不谋而合。通过考察校园市场环境,以服务学生创业为定位,他开了一家创业主题的咖啡馆,以100万元注册成立扬州“梦想吧”创客空间有限公司,为有志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平台和帮助。
咖啡馆的装修以蓝色的航海风格为主题,寓意着这里是“年轻人停靠的港湾,扬帆起航的地方”。张志鹏幸运地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风口,这样一家特殊咖啡馆的创立,契合了创业青年的现实需求,迎来了大批青年到此学习交流。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咖啡馆集多项功能与一体,通过餐饮经营、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和场地租赁等几种方式,以服务他人为导向,充分挖掘市场,最终实现互惠共赢。”谈及创业思路,张志鹏笃定又自信的言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睿智。
结合专业去创业
通过几年的经营与拓展,张志鹏的“梦想吧”咖啡馆遍地开花,开了20多家连锁店,影响力越来越大,众多大学生在张志鹏的帮助引导下走上创业之路。
温晓晓是张志鹏的学妹,她很喜欢养花,打算毕业后开一家花店,但是不知如何开始。通过到“梦想吧”咖啡馆参加活动,她对接了一批花卉行业的人脉资源,张志鹏给她推荐了租金便宜的场地。就这样,温晓晓毕业后顺利开了花店,很快就收获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17年,“梦想吧”创客空间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实践重点项目,并获得10万元奖励。为了激发更多青年“创”响未来,张志鹏向扬州大学校友会捐赠2万元,设立“融创汇”种子投资基金,回馈母校,服务校友。
“梦想吧”在全国各地“开疆拓土”的同时,追求上进的张志鹏又有了新的想法。创业苗圃的指导老师经常提到,结合专业的创业更容易成功。这句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他想利用专业优势去开辟新的创业项目,发挥所长,产生更多的效益。
机遇就在这时从天而降。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也为张志鹏实现梦想升级提供了契机。经过详细论证和精心准备,依托“梦想吧”和自身的专业优势,张志鹏创立了国内首个涉农创业项目孵化品牌——乡信我,重点关注涉农大学生创业群体,包括创业载体、创业孵化、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等4个服务板块。
2019年夏天,“乡信我”团队赴国家重点扶贫县安徽金寨县调研。调研至花石乡,张志鹏敏锐地发现,大别山深处蜜源充足,生态环境优越,适合蜜蜂生长。于是,他立即向当地政府建议,通过大力发展养蜂项目,带动当地贫困户精准脱贫,将花石乡建设成“甜蜜之乡”。很快,项目落地启动,张志鹏带领公益技术团队与当地蜜蜂养殖户开展交流,为建立蜜蜂养殖产业“传经送宝”。
姚大伯是村里的留守老人,独自在家倍感孤单。自从张志鹏的养蜂项目落地花石乡,姚大伯积极报名,认真学习科学养蜂,留守生活变得丰富充实。像姚大伯这样的蜜蜂养殖户还有很多,乡亲们通过养殖蜜蜂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
延伸产业链
“乡信我”的目标就是把涉农创业项目孵化成功,把涉农创客精准育成,助力更多的青年创客扎根乡村、干事创业。为了用更高更尖的专业技术引领创客的创业行动,张志鹏奋发求学,成功考取扬州大学畜牧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读博期间,张志鹏先后在SCI、CSCD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到农民的土地上,转化进农民的口袋里,这是张志鹏深造的初衷,更是他学习的动力。
2021年4月,为了巩固花石乡的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户返贫,张志鹏与江苏阿佳尔商贸有限公司签下了一份价值500万元的产品采购合同,为大别山里的蜂农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此外,张志鹏的项目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双方的合资助力下,“品牌+工厂”顺利开启运营,花石乡的蜂蜜告别单调的包装,逐渐走向品牌化的专业发展之路。
“我们利用技术优势,努力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帮助花石乡的蜂农们扩大销路,把大别山深处的‘中国好蜜’送出国门。”张志鹏说。在他的努力拓展下,花石乡的蜂蜜远销到了土耳其。除了延伸产业链,他通过技术指导,帮助蜂农提升蜂蜜质量和产量,使得蜂蜜价格超过了每斤一百元,大大提升了蜜蜂养殖的产业效益,帮助广大蜂农建立了创业自信。
疫情期间,张志鹏一刻也没有闲着。在吉林省通榆县大学生村官张淼的奶牛场里,由于病原菌防范不到位等因素,不少奶牛患上了乳腺炎,严重影响产奶量。得知情况后,主攻奶牛乳腺炎研究的张志鹏主动提供技术指导,联系牛奶销售渠道,为当地挽回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为帮助更多涉农企业复工复产,张志鹏牵头组织了畜牧学、兽医学、作物学等学科的10多名党员博、硕士研究生,组建党员博、硕士公益技术服务团,线上、线下指导涉农企业开展生产和防疫工作,累计服务吉林、江苏等地涉农企业22家,开展技术指导120余次,承办各类交流活动200余场,累计服务创客1.3万余人,指导、帮扶大学生创业项目136项,帮助48名返乡大学生创客成功创业。
“一个涉农创业项目能带动一个村、一个镇,甚至一个地区的农民致富,服务好涉农创客,做他们的‘梦想摆渡人’,就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张志鹏说。他将坚持把“乡信我”做大做强,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把青春挥洒在被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