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
摘要: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引入“双螺旋”理论,把“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从全新的角度促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形成相互影响又螺旋上升的“双螺旋”关系,推动高职高专思政教学质量持续螺旋上升,实现师生共赢和全方位协同育人。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双螺旋”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这些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会议精神的落实,当前全国各高校和学者都在开展关于课程思政和思政教学两者如何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就高职高专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研究方面,通过引入“双螺旋”理论探讨如何在高职高专教学全过程中,把“课程思政”和思政教学有机结合,实现师生共赢和全方位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为我国广大基层工作岗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双螺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生物学中,DNA两条相互影响的链呈上升趋势,之后被广泛地延伸到各行各业。本文在“双螺旋”理论指导下,以“教师”和“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两大主体,使“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着思政教学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循环交叉的动态有机整体。从全新的角度促进思政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形成相互影响又螺旋上升的“双螺旋”关系,推动高职高专思政教学质量持续螺旋上升。
一、最大化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
高职院校大都在强调技能型人才,容易忽视对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因而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不仅要把高职学生本身特点作为研究主体,开展调查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也要把教师作为另一个研究主体,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实现有效的知识传授。
“立德树人”强调的是新时代教育要发挥德育的功能,特别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施主阵地是课堂,思政课应该发挥主战场的作用,用好课堂主渠道,突出显性教育功能,做到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2],“润物细无声”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扭转教学重智轻德现象。
二、思政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和实施者
只有优化师资队伍,转变教师思维,才能保证思政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效果。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僵化结合的问题,通过组织相关培训转变思政教师的思维模式,改变职业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两者融合的成败,因此不断引导思政教师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思政教育的内容、原则等,由此改变职业教育片面强调技能化、实用化倾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1.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鼓励思政教师进行思政教学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探索研究,不断反思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提高两者结合的教学能力。把思政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上出“思政味”,都突出育人价值。思政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以真情实感打动人,以人格魅力感染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和挑战环境的自信和能力,激发学生的职业创新热情。
2.教师授课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根据不同专业课的特点,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充分融入课程,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教学,让思政课体现出职业院校的职业性,体现“专业味”,让专业课程呈现更多思政元素,体现“思政味”,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共筑“一体化”育人体系,使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增强育人合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职业观,实现铸魂育人。
四、逐步落实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螺旋”模式协同育人体系
1. 高职高专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大方向和大趋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专业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多种因素,从高校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评估机制等方面出发,顶层设计构建全校的“课程思政”体系。
2.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思政课和专业课两方面相互融合,构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从分析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情特点入手,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双螺旋”理论,以思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变量)作为“双螺旋”的主链,以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手段(因变量)作为“双螺旋”的互补链,使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着思政教学进行链接,形成相互影响又螺旋上升的有机体,实现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教学和思政教学又反过来拉动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创新,实现思政教学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同时反思现有思政教学中的问题所在,深刻剖析问题,力争双管齐下、全方位育人,提出改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和方法。
(1)在教学设计中,组织课程组成员对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充分讨论,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思政课的教学大纲。同时在专业课教学中明确课程思政要求,满足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要求。
(2)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案例驱动,通过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集体备课精选案例,增强案例选择的针对性;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案例教学的渲染力;通过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解,全方位立德树人。
(3)根据思政课和专业课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着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知法懂法,是否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3.实践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实践环节作为课程思政的课外延展。实践课程主要是校内和校外实践两种方式,逐步形成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推进体系模型。教师深刻挖掘思政与专业学科知识内在关联,使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程实践工作中,在与教学相关的实践实习环节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例如,思政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红色宣讲、社会公益等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到知行统一,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提升了思想境界,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逻辑,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各级职能部门合力把思政教育思想融入到专业学科课程顶层设计中,以全局的高度进行思政教育的整合,在校内形成人人讲思政,人人谈育人的良好教育风尚。学校教务处于2020年立项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教师发展中心推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形成思政案例资源库,为我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拓宽思路,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了以思政教学为载体,在“双螺旋”理论指导下,促进思政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相互结合,协同发展,全方位协同育人,为我国广大基层工作岗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PR
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课题:“基于‘双螺旋’理论的新时代高职高专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全方位人才培养探索”(课题编号:JRS-2021-306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
[2]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09-113.(责任编辑: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