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

2021-12-20 22:19王吉伦
成功密码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熊猫角色扮演生物

王吉伦

对于正处偏重实例学习阶段的初中生来说,生态文明观念虽有明确定义,但其概念比较抽象。初中教材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观念及其概念,但是知识点里蕴含着生态文明观念。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对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是教学中亟须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情境教学策略、概念图教学策略和探究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生态文明观念。

一、实行情境教学

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学习生物知识相得益彰,对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大有裨益。生态文明观念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真实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学习中,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不断互动中最终形成。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教学中,播放甘肃省2018年7 月中上旬以来的因暴雨灾害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观看所展示的图像后学生可以增强图像化记忆能力,加深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由具体的生物学现象总结生物学知识,最终提炼出“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和“生态观”等超越知识具有上位性的生态文明观念。真实情境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自主性增强。

二、巧用信息技术

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视频、音频、图片,可以让学生有更好、更直观的认识。直观教学的特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与其他教学方法比较,有着很大的优势,而且因初中生本身的特点而言,更易于被这些视频、图片等吸引。直观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氛围,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堂课中,教师讲解生物圈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立体的示意图让学生识别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分层,加深学生的记忆。播放关于各个生态系统的视频,视频播放的同时教师融入讲解,让学生更生动地看到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由此形成热爱家园、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鼓励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开展讨论”的方式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角色扮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课程的需求和教学的目标将学生分组,且让学生扮演动植物,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探讨动植物之间或是动植物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等,展开讨论,得出结果。角色扮演教学法相对于其他教学法更能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进行自由讨论的同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兴致“上扬”,从而升华课堂氛围。

例如,在讲《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学生持有不同观点,每组成员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分析的同时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一番讨论后,小组得出结论,然后各个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交流表达能力,关注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形成爱护家园意识,养成保护生态文明的行为。

四、融入时事热点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初中生要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与生物科学技术等的发展现状。只有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形成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并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关注及收集与课程相关联的环境时事热点问题,在课堂中渗入环境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交流心得与感受,让学生了解到现今的状况,多举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实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文明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从而使学生形成生态文明意识。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节课中,我例举国宝大熊猫的现状:目前全世界上只有1000多只大熊猫,不仅数量如此之少而且还在不断減少,大熊猫的繁衍也遇到重重困难,据统计,大概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可爱的大熊猫不仅是我们的国宝,还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和外国友谊的使者,它作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在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用可爱的大熊猫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了解大熊猫目前的情况,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五、关注学习评价

评价生态文明教育应当具有系统性、层次性以及完整性。通过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课程评价才能够及时反映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并能够及时调整学习的内容、方法,对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每个要素、过程与结果进行判断。综合考虑到各方面发展的结果,以教学过程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三种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之前,对学习主体的生态文明知识、意识、行为等做出综合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到学生目前的生态文明素养水平,根据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确定好此阶段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主体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分成三种进行,也就是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教师自评可以更好地反思教学过程,把握课程进度;学生自评可以更好地让他们反思和了解自己对于生态文明的知识掌握、意识形成、行为养成的情况,从而促进他们调整学习的方法与计划等;师生互评是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彼此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各方面的内容,为教育教学提供动态依据,实现动态发展。

总结性评价是对教育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是评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可采用的方法有书面试卷测试、谈话法、日常行为观察法、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等。

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爱护生态环境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初中生的心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预备力量,使其接受生态文明教育以提高生态文明素养,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重要且关键的一步。初中生物教师应紧密结合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有关生态文明的素材,摸索出更好的实操方法,把生态文明教育与生物课程相融,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大熊猫角色扮演生物
寻找大熊猫
第12话 完美生物
遗憾的大熊猫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生物趣多多
大熊猫也消暑
最有名的大熊猫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