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波 张俊强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新任务、新课题。近年来,沙湾区统一战线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坚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工作理念,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佛手柑、淫羊藿为重点,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沙湾特色的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子。
关键词:乡村振兴;统一战线;农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6.011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6-66-06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调研时明确指出,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提升是国家层面振兴乡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更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核心平台,它能有力地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可以说,抓住了现代农业园区,就牵住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
统一战线始终是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统战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统战力量服务乡村振兴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治共识的应有之义。这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又是把握乡村基层治理的现实需要。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统一战线以“四个三”为主要方法,充分发挥统战职能,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服务乡村振兴,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发展、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跨越发展、实现了从“粗”到“精”的创新发展,并形成了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思路。
一、沙湾区统一战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要载体服务乡村振兴
(一)夯实“三个抓手”,筑牢园区建设“保障网”
1.政治引领把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统一战线各领域干部群众,全方位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通过部务会、党外干部学习班、主题宣讲培训等途径学习、宣传、贯彻,保证全区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了全区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思想行动高度统一。
2.高位谋划抓推动。由区委统战部部长亲自牵头负责统一战线服务园区建设具体工作,定期研究推进,并纳入统一战线服务中心大局年度目标考核任务,月份看进度、季度看成效,严格考核,将考核成果作为统一战线领域年度评先评优、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确保统一战线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高效率推进。
3.完善机制促发展。对沙湾区10个区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建立“部领导包片、统战委员包园区”的“园长制”工作机制,落实了区、镇、村三级联络员,选派部机关和一批党外优秀年轻干部驻点园区开展工作,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统筹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起了统一集中领导、责任分工清晰、上下统筹联动的统一战线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运行机制。
(二)聚力“三个推动”,打造人才振兴“练兵场”
1.推动院所专家下村。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与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以及四川省中医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引进由7名“双一流”大学博士组成的“智囊团”,建立全省首个“村博士工作站”,围绕佛手柑的提质加工、产品研发进行技术示范与科研试验,最大程度地将统战人才资源转化为园区建设的智力优势。
2.推动外出人才回归。召开现代农业园区回引农民工座谈会15次,通过回引的人员建立起外出务工人员微信群,收集家乡发展建议50余条,形成尊重知识、珍惜人才、同心护才的人才集聚氛围。2021年通过统战联络联谊回引农业园区及乡村建设人才124名,其中本科以上11名,1人荣获“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1人获全市“脱贫攻坚奉献奖”。
3.推动农民技能提升。利用“同心讲堂”与农民夜校、沙湾村务手机APP等平台相结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民盟讲师团、农技服务员等,采取院坝会、田间课堂、送技下乡、农村广播和入户上门宣讲等方式,开展网络技术、电商创业及技能培训700余场次,帮助6400余名群众针对本镇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需要,人均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增强了本地群众农业技能潜力。
(三)做好“三项统筹”,形成政策扶持“集结地”
1.统筹保障政策。建立“同心服务+人才引进+交流学习+政策扶持”等机制,通过新联会、村集体经济20强联盟等平台组织部分农场主、村集体负责人交流学习130人次。在充分调研和交流座谈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建议》《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调研报告,直接推动《乐山市沙灣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扶持奖励办法》出台,实现对中药材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兑现奖补670万元。
2.统筹项目资源。充分发挥政党协商、政治协商平台作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专题协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高效节水灌溉等涉农项目进行党外人士建言征策。累计整合项目资金2.8亿元,引导鼓励工商资本下乡7.3亿元,促成现代农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实现园区内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为创建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统筹建言效能。开展党外代表人士助力农业园区建设视察,动员统一战线各领域成员围绕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通过人大代表建议、党外人士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社情民意等,提出意见建议(提案)50余件,被采纳35件。其中,《关于加快全区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的意见建议获区委书记亲笔批示,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每亩1000元补助金额”和“预留1%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激励政策出台。
(四)坚持“三个突出”,探索园区建设“特色路”
1.突出统战带路。强化园区建设党的领导作用,以“凝心、聚力、汇智”为导向,探索推行“大党建+大统战”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模式,促进园区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建设。发挥民主党派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将园区非公企业及统战对象纳入“统战人士志愿服务团”,推动园区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产业共兴”,最大程度将园区统战对象团结好、联系好、合作好,推动统战助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效开展。
2.突出“村企共建”。重点对已创建或确定为区级以上农业园区培育点的重点村开展“村企共建”,动员德胜钒钛、天宏不锈钢等35户民营企业与30个村开展结对共建。其中,区知联会副会长单位德胜钒钛公司依托福禄镇龙柱村2000亩茶叶基地优势,投入资金50多万元,在该村建成占地8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促成“福禄茶叶+生态种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3.突出纾困解难。开展“统战服务进园区大走访”活动,走访农场主、农业带头人、集体合作社等农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职业经理等43人次,收集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设施配套等方面意见建议22条。实行会商制、清单制、责任制,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累计协调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盘活闲置土地4亩、房产600余平方米提供给柔毛淫羊藿基地作为办公和科研场所,协调8亩闲置土地给佛手柑基地作为加工和仓库用地,为企业争取科研经费50余万元。
二、沙湾区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发展
1.龙头企业从无到有。通过积极调动统战对象投身乡村振兴产业建设,引进2名归国留学人员担任重点农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整合统一战线各类资源,通过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激活企业发展潜能,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目前,已孵化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
2.现代农业园区从无到有。全区统一战线积极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献计出力,通过市、区两级商会组织共同协调,成功引进乐山市蜀景苑种植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合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川佛手产业。按照川佛手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规范要求,建成全国最大的川佛手种植基地,成功创建为沙湾区第一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3.科创团队从无到有。为充分调动统一战线知识分子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面向社会发布“乡村振兴英雄帖”,建立“沫若智库”特聘专家库,入库专家已达28名。探索实施院地共建、校地共建模式,签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乐山师范学院、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4所高校院所12名博士并聘任为“沫若智库”特聘专家,建成佛手柑、柔毛淫羊藿、高山果蔬、茶产业、大渡河流域特色水果等产业博士工作站4个。直接推动了乐山市川佛手种植协会的成立。
(二)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跨越发展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坚持把壮大农业产业规模作为筑牢乡村振兴底部支撑的关键,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全区五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中药材产业达6.3万亩,建成全省唯一“全国农业标准化黄连示范区”“全省中药材产业示范县”;林竹产业达到59.3万亩,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市前三;茶叶产业基地4.7万亩、果蔬产业基地3.4万亩、出栏生猪11.71万头。
2.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通过重点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办、创办园区,实现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生产运营,形成“园区平台+种植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区建成专业合作社143个、培育家庭农场34个、专业大户58家,其中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7个、市级12个,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
3.农业经济不断壮大。全区统一战线紧紧围绕做强农业、促进振兴开展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2+3”产业体系,奋力推动统一战线在农业经济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多做贡献。2018年沙湾区被评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202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93元、同比增长10%。
(三)实现了从“粗”到“精”的创新发展
1.产业展现新亮点。充分发挥中药材生长环境优势,在黄连、白术、白芨、黄精等20余个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基础上,新发展全国最大川佛手产业基地1.6万亩和全国最大柔毛淫羊藿产业基地2000亩。成功创建为“全省川佛手标准化种植示范区”,被列入全省32个中药材产业重点县之一、全省13个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之一。
2.经营催生新模式。依托傲龙康瑞牧业、明仕农业等省市养殖龙头企业,大力推动种养循环和农旅融合,独创并推广了“柑下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延长“种植+养殖”种养循环产业链。通过“中药材园区+属地景区+乡村民俗”联动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采摘体验、观光休闲、民宿民居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园。2020年携手文旅等部门成功举办了“醉佛手丰收节”,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目前,正全力创建“四川道地中药材三产融合示范基地”,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帶动样板。
3.发展增添新动能。联合区科协、区老科协等引导科技人才下乡,把科技投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集中资源力量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不断拓展沙湾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组织党外干部人才入园入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宣传、指导,“范店黄连”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认证。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注册商标品牌14个,发展有机农产品6个,申报扶贫商标7个,成功开发“四峨生态大米”“蜜蜂耙耙柑”等特色农产品30余种,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项。目前正积极申报“乐山佛手”和“乐山柔毛淫羊藿”国家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
三、沙湾区统一战线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虽然全区统一战线各领域积极投身以农业园区为载体的乡村振兴实践,全力促进沙湾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但还面临不少艰巨的问题。一是规模不大。沙湾作为“七山二丘一坝”的山区县,土地较为分散,集中成片发展建设资金不足导致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目前园区发展规模總体仍然偏小。二是质效不高。园区业主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先进技术应用还不是很多,品牌意识不强,“三品一标”数量依然偏少。三是土地不多。由于沙湾区农旅融合发展起步较晚,农户较高的土地收益期望值与传统的小农意识结合,导致农村土地流转难度大,园区建设用地协调解决较为困难等。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抓园区、强农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广泛动员统一战线各方力量,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绿色、特色、高效、活力、智慧、开放”助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沙湾区现代农业综合水平显著提升。
(一)做强产业基地
坚持以产业集聚发展为原则,由统战委员牵头协调,探索打破镇、村、组、户界限的建设格局,科学引导园区承包地适度集中,形成若干集中连片的产业发展带。坚持围绕现代农业“2+3”产业体系规划布局,组织新联会、商会会员企业外出考察、专家授课、银行对接,带头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药材、茶叶、林竹、果蔬、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强化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先导性支撑。力争到2023年,全区形成8万亩中药材、5万亩茶叶、60万亩林竹、3万亩果蔬、15万头生猪产业规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引导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和设施农业,抓好秸秆、农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形成绿色农业生产方式。促进路、水、电、气、讯“五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补齐短板,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二)做响农业品牌
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坚持品质为先、质量兴农,着手推动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追究制度,实现入园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农产品可追溯全覆盖,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品牌化建设,对接市场提高品牌价值,依托园区创建一批区域公共品牌,重点抓好“乐山佛手”和“乐山柔毛淫羊藿”道地中药材品牌培育。大力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围绕金福纸品、康瑞牧业、明仕农业、蜀景苑种植、玉芽茶业等知名企业和特色产业产品品牌培育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建言报告。拓展新阶人士覆盖范围,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针对培训,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注入品牌,借力传统和新型媒体进行宣传推荐,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做大精深加工
开展统一战线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根据统战组织资源情况合理确定加工类型和加工产能。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引荐本地企业和农业企业采取合资、联营、独资等方式,就地就近建设烘干、保鲜、包装、储藏等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提升产地初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5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产值比达到2.2 ∶ 1。着力发展品种专用、生产定制、产销对路的精深加工新模式,有效探索“新零售+新农业”,创新消费方式。依托“太平豆腐干”“范店老腊肉”等地方特色美食,“金冈茶”“四峨印象大米”等土特产品,大力发展中央厨房、加工体验等新业态,推动传统加工技艺与现代食品工艺、现代消费方式有机融合。
(四)做实经营主体
依托沙湾区民营企业在市场开拓、品牌运作、生产组织、加工营销、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龙头优势,发挥合作社组织农户、利益联结、规模经营、桥梁纽带和农户提供土地、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作用,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调动民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形成农业产业经营强大合力。发挥工商联(商会)资金资源优势,引导鼓励商会企业工商资本,重点投向基地建设、产能扩张、产品研发等。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入园发展,支持其做大做强,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组建发展一批利益关系明晰、组织管理规范、群众信得过、企业连得上的农民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民发展产业,提高收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8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0个。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户从小市场汇入大流通,形成合作社负责原料和初加工,企业负责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良性互动格局。
(五)做优服务支撑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智力密集的优势作用,强化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主动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和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建设,促成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示范运用。发挥商会作用,通过“以商招商”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企业,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发挥种业“芯片驱动”作用,集中力量支持打造一批种业创新核心基地,突出农业装备支撑,推广应用大棚温室、喷灌滴灌等节能节水设施。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土壤地图服务信息平台,构建农业大数据系统,积极建设智慧农业园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转变,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
(六)做好融合文章
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商会)、新联会商务合作、联谊交友平台作用,促进民营企业通过“园中园”“园外园”模式,打造多园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增强“接二链三”节奏,加快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设施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休闲、文化价值,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文创农业、乡村旅游,建设农业博览园、主题公园、特色小镇,培育特色消费、现代供应链、共享经济、体验服务等新增长点,促进研学旅行与农业园区融合发展。深化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庄清洁和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把园区布局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宜居宜业,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提升农村社区服务能力、人居环境条件、乡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