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文化 推动乡村振兴

2021-12-20 07:06周燕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推动红色文化弘扬

摘   要: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依托红军长征过冕宁和“彝海结盟”这一重大史实以及建国以来冕宁县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乡村宜居新风貌,助推乡村产业新兴旺;同时,瞄准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建设契机,依托分院(州委党校)和冕宁校区(冕宁县委党校),开展党史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促进当地基层组织创新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使当地彝族群众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切实把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和农民精神家園建设好、使用好,铸就新时代精神丰碑,走好文化兴村之路,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弘扬;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6.010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6-61-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指明在乡村振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下一阶段我国乡村振兴将在提质扩面方面发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生态宜居之形,更要铸乡风文明之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红色文化彰显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人民性和时代性要求,是凝聚各方力量的先进文化。中国革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乡村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更是大有可为[2]。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凝聚奋进力量,是激励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广大农村群众同甘共苦、建设美丽乡村、共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是革命老区。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冕宁,“彝海结盟”这一中国革命史上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事件就发生在这里。该县彝海镇彝海村是彝海结盟遗址所在地。近年来,彝海村依托红军长征过冕宁和“彝海结盟”这一重大史实以及建国以来冕宁县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瞄准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建设契机,依托分院和冕宁校区,积极参与各个培训班次的党史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在打造现场教学点的过程中,当地基层组织创新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当地农民群众在创建“四好”活动中积极性很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热情被激发,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如今,彝海村更加坚定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一、依托红色资源,创新基层治理,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和革命优良传统等精神内核,是乡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源泉[3]。彝海村瞄准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建设契机,依托分院和冕宁校区,通过打造“彝海结盟”红色革命党史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推动基层组织创新社会治理,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一)主动作为

彝海村村“两委”主动对接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冕宁校区,积极为各个培训班次党史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提供后勤保障及相关服务工作。通过村“两委”的宣传和鼓励,当地彝族老百姓踊跃为现场教学做好服务保障,提供情景剧道具马匹、彝族服装、红军粗粮等,同时,村“两委”挑选普通话流畅、比较善于和人打交道的彝族群众参与情景剧表演,充当群众演员。通过参与现场教学,当地老百姓不仅在经济上创收,同时在思想上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4]。

村“两委”还充分发挥村广播站的宣传功能,定时定期宣传彝海结盟史实和时代价值,尤其在相关的纪念日,积极组织村民集体收看、收听州县相关新闻报道、影视资料等,让村民在感知革命历史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珍视、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积极性,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和凝聚人心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治理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5]彝海村于2016年退出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通过脱贫验收,但在产业发展、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积极进取等方面仍然与乡村振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两委”通过和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冕宁校区的共建共联活动,总结社会治理经验,从“彝海结盟”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中提炼出艰苦奋斗、民族团结等精神。结合“两教两促”树新风活动,在彝海村开展感恩教育、素质教育,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促进思想脱贫和精神脱贫。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涵育和提升了乡风文明。目前的彝海村,已形成常态化推进“四好家庭”(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创建和移风易俗工作,全村村民逐步形成勤劳节俭、清洁卫生、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等新观念,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崇尚科学、诚信友善、文明健康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深入人心。如今每到一户农家,入户路、院坝、室内干净整洁,卧室里的被子折叠整齐,住房内均设有炉灶。过去家家户户都设有火塘、立有三锅庄的现象再也看不到,曾经农村常见的聚众赌博等现象完全绝迹。

(三)抢抓机遇

彝海村瞄准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建设契机,和冕宁校区共建共联,充分发挥冕宁校区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协助冕宁校区承办全国各地党史党性教育培训班,不断扩大冕宁县、彝海村的影响力,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2016年至2020年5年间,冕宁校区承办党性教育对外培训班共87期,培训人数4218人次,其中包括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工商专业同学会西昌高级研习班、国家行政学院西昌老挝县委书记班等专题培训班。同时,县委党校在持续推进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冕宁校区的建设过程中,认真拟定发展定位,坚持立足冕宁、联动周边、面向全省、走向全国发展,拟将凉山分院冕宁校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全省一流、川滇结合部一流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力打造红色党性教育品牌。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截止9月底,凉山彝海结盟分院依托冕宁校区和彝海村办班180期左右,培训人数接近1万人次。在参与协助培训办班过程中,彝海村群众通过提供后勤保障、和学员分享红色故事、共唱《情深意长》红歌、共跳彝族达体舞等,加深和强化了对革命英雄、长征精神内涵的理解,引发思想共鸣,在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促进了该村乡风文明再上新台阶。

二、激活红色基因,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6]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产业是一条重要渠道,一方面,发展产业为红色旅游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更能优化红色旅游产业结构。

(一)文旅融合

彝海村以文旅深度融合优化红色旅游产业结构,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激活红色基因,找准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最佳联接点,打造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乡村振兴产业新兴旺。彝海村盛产土豆,2018年以前,村民们的大量土豆因无法销售而烂在地里。2018年四川能投彝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彝海公司)成立后,村“两委”借力彝海公司对彝海景区的开发,打造了当地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结盟新寨”,利用当地盛产土豆的优势,在彝海景区开发“土豆宴”并对游客进行推广。“鱼水情深”“结盟土豆”等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土豆菜品好评不断,迅速成为网红菜品,同时也成为到彝海进行党史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各培训班次体验“红军餐”的必备课目。仅2018年彝海特色土豆餐厅就在彝海村采购土豆约50000斤,使当地土豆供不应求。小小土豆,实现了村民致富、游客满意、公司增收的经营目标。

(二)农牧结合

彝海村立足当地实际,采取“村支部+合作社+农户入股”的模式,制定了农牧结合、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流转村民土地種植706亩高原优质红花椒,同时试点发展林下养殖,打造生态食用鸡品牌“结盟鸡”,林下套种南瓜、大豆等作物,增加产出。在此基础上,要求每户农户根据自身实际参与1至2项产业发展项目,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2020年以合作社牵头,村集体和村民出资入股各占50%,盈利各占50%,同时将管理权全部交由出资入股的村民,将集体收益的15%作为管理分成划分给入股村民,最终分配比例为集体占35%、入股村民占65%。通过发展村级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带动村民致富,助推乡村产业新兴旺。

(三)创新模式

彝海村与彝海公司不断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彝海景区开发和结盟新寨建设,成立了“彝之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用于农产品种植和牲畜养殖。积极引进优良土豆品种,引导农民发展花椒种植产业,花椒产业从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种植;带动该村114户442名老百姓共同参与经营,获得租金、就业及经营分红三方面收益。同时,彝海公司通过派驻驻村干部深入了解彝海村基本现状和发展优势,按照基层党委政府“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要求,与凉山农村电商平台“山里淘”合作,通过“企业+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模式,对结盟新寨实施绿色农副产品“产购销”一条龙,统一农产品收购标准,让村里的土豆、玉米、萝卜等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出大山。通过发展观光农业解决农作物培育期收益问题,发展高附加值有机蔬果种植、生态养殖解决农产品利润率低问题,实实在在为景区周边村民搭建以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种种措施和平台,使村民自有资产及集体资产增值增收。截止2020年底,彝海村已开发农特产品30余种,逐步形成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稳定增收。村民主动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开农家乐、销售农副产品,就业人数增加了,收入也提高了,日子过得更好了。

(四)主动出击

彝海村在彝海景区创A级景区工作中主动出击,积极参与景区创建工作,在帮扶单位和公司的帮扶支持下,工程建设期间共解决当地村民2100余人次的就业问题,运营期间解决就业岗位14个,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实实在在实现以产业扶贫富民的目标。

三、整合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提升乡村宜居新风貌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发展红色旅游,应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以当地红色文化遗迹遗址保护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在带动乡村建设的同时,提升乡村宜居新风貌[7]。

(一)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提升乡村宜居新风貌

彝海村以“依托景区开发助力乡村振兴”为发展理念,秉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原则,在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与公司通过“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各项事业发展。用好军队援建项目,盘活企业支持资金,将该村2组原名“海子包包”的贫困高寒二半山区,纳入彝海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探索以旅游产业带动精准扶贫的模式,打造为彝家旅游新寨——“结盟新寨”,大力发展民宿旅游,让青山绿水、革命情怀、文化魅力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满足多样性的旅游市场需求。“结盟新寨”是在原有旧址上经过拆旧并按乡村旅游标准进行全方位打造新建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新寨,新寨建筑风格融合了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走进结盟新寨,一排排以红、黄、黑配色为主的新瓦房映入眼帘,建筑上绘有云朵、火焰等代表民族图腾的图案,体现出鲜明的彝族特色。新寨集住宿、观光、休闲、文化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36栋民房、1栋幼儿园综合体、4栋彝家乐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丰富了当地旅游内涵,让当地人民群众搭上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快车,是民族团结创建融入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成为冕宁县民族团结事业的一块样板。

(二)加强红色资源保护,走好乡村生态新农路

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难于复制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彝海村“两委”抓住当下文化自信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期,提升和强化遗产保护开发意识,高度重视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借助彝海公司在彝海景区的建设项目支持,对当地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修缮保护,进一步完善经典红色景区基础设施,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推进乡村公共卫生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的落实落地,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

(三)统筹整合红色资源,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整合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革命先烈的故事。彝海村依托当地红色遗迹遗址开展“讲红军故事、喝结盟泉水、唱红歌、跳彝族达体舞(团结舞)”等参与性较强的活动,让游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游客参与干彝家活、宿彝家屋、吃彝家饭、享彝家乐等农事体验和彝居民俗生活体验,在扩大当地旅游空间的同时,增加本地群众就业,实现人民增收,进一步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四、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铸就新时代精神丰碑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彝海村坚持把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融入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工作中,使其成为提升基层党支部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和精神武器[8]。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依托彝海结盟纪念地和“彝海结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创新开展内容和形式丰富的红色主题党组织活动,在“三会一课”、党员主题日等活动中学习红色历史、講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基因中感悟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理念[9]。

(一)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感悟革命精神

村“两委”广泛发动村民收集与“彝海结盟”历史事件有关的红色物件、红色照片等“老物件”,以及红色故事等史料。目前,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内,有“中国工农红军外出证章”(国家一级文物)、红军顶针、铜壶、铜手镯等当年红军长征过冕宁时留给、送给当地老百姓的礼物;有“一面旗帜”、“外出证章”等众多红色故事,进一步丰富充实了红色资源库。

(二)建强红色阵地,坚定理想信念

“彝海结盟”是中共党史、军史、民族团结史上光辉的一页,也为彝海村留下了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2004年,彝海结盟遗址被列入百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已荣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凉山州廉政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如今,冕宁县倾力打造的彝海景区内有彝海结盟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馆、结盟新寨、结盟泉、相望树等景点。景区以彝海为核心,以“彝海结盟”事件为灵魂,形成了集红色文化体验、研学团建、旅游观光、民俗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精品旅游景区。在“彝海结盟”精神的传承下,共生、共赢、共享的盟誓文化璀璨夺目。

(三)讲好红色故事,铸就精神丰碑

彝海村把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融入日常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带头人选拔以及党建阵地建设工作中,通过“基层干部座谈会”“党史知识竞赛”“守初心担使命心得体会交流”“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使该村每名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红色文化滋养,让红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让每名党员都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把革命历史所蕴含的力量和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务实举措,以毫不松劲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彝海村振兴发展新篇章[10]。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0(01).

[2]邓凌月.传承红色文化  推动乡村振兴[N].经济日报,2020-12-01(11).

[3] 郭宗标.让红色基因成为乡村振兴前行力量[J].唯实,2019(12):81-82.

[4]周燕.对凉山州长征遗迹遗址保护与开发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51-55 .

[5]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02).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58 .

[7]龚建飞,庞振宇.以红色旅游为抓手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N].光明日报,2021-02-19.(08).

[8]刘秀芳.弘扬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N].贵州日报,2021-07-28(13).

[9]文俊.冕宁:深挖红色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N].凉山日报,2021-05-24(04).

[10]付远书.红色是冕宁最为鲜艳的时代元素[N].中国文化报,2021-06-28(02).

猜你喜欢
推动红色文化弘扬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论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让企业报助推企业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推动普通纪念币参与流通的对策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