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2021-12-20 02:16张晓明王豪
创新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当代启示共产党宣言

张晓明 王豪

[摘 要] 《共产党宣言》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和寻求人类解放的纲领,而它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自我否定逻辑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判断。《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政治性批判,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生成和发展过程,指出其本质特征,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商品化,生产力发展的合理化和资本的全球化,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和由此导致的危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对于今天我们准确把握当前的历史发展阶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规避资本主义商品化的发展陷阱;二是有效借鉴资本主义合理化的肯定性成就;三是积极应对资本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政治性批判;新发展阶段;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1)06-0012-11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公开发表173周年。回顾历史,一方面,1848年以来资本主义经历三次结构性转型后发展到今天危机四伏的全球资本主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和冲击至今仍未见底,这是生产社会化直至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根本矛盾的总爆发,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价值观的危机”[1];另一方面,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曲折中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煥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与复杂内涵。”[2]《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彰显了其当代生命力和鲜活阐释力。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探究《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对于揭示经典著作的当代价值,仍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近20年来,国内学界在研究《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政治方面,《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除了形成共识的“两个必然”和阶级斗争等常见的理论,栗智宽和俞敏认为,《宣言》批判了资产阶级追求政治权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资本增殖,其政治立场只能体现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并通过政治权力把全世界打造为资产者的世界[3]。丁春华认为,《宣言》指出资本主义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社会生产,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围绕资本增值展开[4]。在经济方面,《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全球化和经济危机等方面。舒展认为,《宣言》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全球化带来的正反两面的问题,一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使无产阶级和后发国家陷入困境[5]。王南湜认为,《宣言》开辟了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6]。吴波和秦志龙认为,《宣言》从资本主义的本质、空间时间、技术构成等方面描绘了资本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存在逻辑和基本路径[7]。在意识形态方面,《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针对资产阶级的自由观念、自私自利等观念。杨乐和包大为认为,资产阶级的自由理念是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的载体,《宣言》对其进行批判,是消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前提[8]。黄楠森认为,《宣言》明确指出了由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出来的自私自利的观念,与私有制相互作用导致了很多弊端[9]。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在《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一个或多个论点出发,在《宣言》中找到相应的论据和理论支撑点,从而形成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成果。但如此一来,从《宣言》中截取或引用某一观点,可能会导致对《宣言》中的资本主义批判的研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缩小其理论视野。本文直接立足于《宣言》第一章的上半部分,即对资本主义政治性批判的大部分内容,期望能系统地贴近《宣言》所阐释的内容和精神。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置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解读,试图为当前中国的发展提供启示。

二、《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

《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是指从阶级统治的角度出发,去讲清楚资本主义社会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定性原则以及这样的规定性原则何以走向自我否定。具体来说,《宣言》梳理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明确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不同是什么,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并从原则的高度上揭示出资本主义所宣扬的自由原则在实践中何以暴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一)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

《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主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切入考察资产阶级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过程。

从经济角度来说,资产阶级经历了城关市民、工场手工业和现代大工业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城关市民阶段,旧的社会生产方式开始崩溃瓦解,即封建生产所有制开始解体,从中逃亡出来的农奴在旧的生产方式所干预不到的模糊地带慢慢发展成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其次是工场手工业阶段,工场手工业是在封建社会生长出来的,依靠货币经济发展的,并以市场为目的和导向的生产方式与劳动分工关系。这一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是新的生产方式可以在这个尚未彻底瓦解的旧的生活形式当中被安放,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中所生长出来的与自身所不同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而在《宣言》后来的阐述中可以了解到,资本主义不允许也不可能从自身分化出另外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最后是现代大工业阶段,由于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而被机器加入的现代大工业所排挤,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10]401。而世界市场的打开需要两个重要前提:第一个前提是必须由理性国家确保私有财产,确保每一个人作为私有财产的掌管者具有自由的个体的权利,可以自由劳动进而能够和其他人达成自由的契约关系;第二个前提是当时的科学最新发展成果表明,科学和资本的合谋在这里已经准备好了客观条件。由于掌握国家和技术,经由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资产阶级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能够逐渐把整个社会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成为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的掌管者。

从政治方面来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资产阶级由革命阶级上升为社会的统治阶级过程。具体来说,在第一阶段,由于封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为不同的政治群体,分别有被压迫的等级、城市共和国等。第二阶段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逐渐发展为君主国的基础和重要阶级。第三阶段是现代大工业阶段,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现代的代议制国家[10]402。概括来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资产阶级从革命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转变过程。资产阶级之所以要进行政治革命,是因为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只有切除封建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和宗法关系,才能使人与人之间自由交换的关系得到解放,以支撑起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宣言》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来解析资产阶级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超越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从政治革命来把握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视角,而且进一步继承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经济学视角,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更重要的是,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来解析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辩证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对重要矛盾,在政治领域中人人平等,在经济领域以自由劳动的契约关系为前提,但实际上是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和政治两个领域之间的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的历史生成和发展过程,是贯穿资本主义与民主之间的内在张力,同样也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局限性的重要原因。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资产阶级经过上述三个环节的发展,分别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通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宣言》阐述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不同,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生产关系的商品化、生产力发展的合理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第一个特征是生产关系的商品化。资本主义用商品化的社会关系逐渐取代了其他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使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标志。“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10]403这里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传统社会中原有天然关系的彻底破坏和瓦解,使土地上的人们成为无依无靠的被自由的个体,使之成为不论是在传统社会中还是在新的社会中没有任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的独立的个体,比如早期的农奴变成了城市里没有任何社会关系依靠的流民。其次是这样的个体如何在新的社会中存活下来,以何种方式嵌入资本主义社会中,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重新被安放。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及资产阶级革命所给出的答案是,要赋予每一个人自由劳动的权利,让每一个人能够以自由个体的方式和他人达成契约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强调,资本主义来到人间的第一个条件是货币经济的发展,以货币作为一般尺度才能实现。第二个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达成契约的一方可以出卖劳动力,直接承受另一方的剥削和支配[11]。商品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的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10]403。由此可见,商品化的运动没有任何内在限度,所有的一切无论是人、物或者观念都将被这个商品化的逻辑所彻底吞噬,对人的压榨、对物的掠夺、对观念的改变都没有边界,商品化使得整个社会生活无法持续。“资本主义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上进行扩张。第一,在广度上,商品化不断向原先不属于商品生产这一地区的扩展。第二,商品化不断加深,人类活动中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逻辑范围的部分也被纳入这一逻辑中。”[12]因此,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商品化无底线的发展趋势都进行了限定,由社会出发的商品化必须服从于国家的强力干预。例如,对商品化造成的社会贫富分化,西方福利社会国家主张由政府进行二次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否则商品化的逻辑必然瓦解整个社会。新自由主义国家主张国家是一个让资本自由流动和商品自由交换的机制,商品化需要在国家的支撑下才能进行。

第二个特征是生产力发展的合理化。商品化逻辑之下无限扩张的需求必然要求资本主义要不断地进行变革。“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10]403合理化最重要的表现方式是资本与科学技术的合谋,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资本主义能够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方式,使得资本主义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合理化带来的最重要的进步就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创造了空前的社会成就。但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意味着工人所承担的劳动进一步地抽象化,因为每一次产业转型靠的都是对内在于劳动当中的技术含量的再度剥夺,靠的是科学对技术的事先捕捉和固化,转而把夺取来的技术投入由资本家所掌控的生产资料和资本中,进而导致工人劳动的抽象化和机械化。除此以外,生产力的解放使得无法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容到自己内部的所有的异质的要素被彻底清除干净,进一步导致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关系变成掌握资本的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支配和统治。在生产力不断变革的背景之下,伴随着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转型,由于掌握技术而催生了一大批新的社会等级,使得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再加上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廉价的劳动力,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工人失业率上升和社会地位的衰落,典型的代表是美国“锈带”产业工人糟糕的生存状况。而这又进一步发展为民粹主义,导致西方民主危机。

第三个特征是资本的全球化。由于资本的本质是不断追求价值增殖,于是在商品化和合理化的支撑下,使得资本跃出国家的范围而走向全世界。《宣言》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世界市场为主要的目的和范围,但是同时需要借助主权国家的機制,因此世界市场和民族国家实际上是内在于资本的全球化过程当中的一对非常重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10]405由资本主导下的发展逻辑不仅在国内导致了严重的阶级冲突,而且随着全球化把资本的对抗性本质延伸到全世界的范围内,表现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以经济实力为基础构建起军事霸权、强权政治和话语霸权的国际秩序。

《宣言》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描绘出了资本主义体系的三个特征。资产阶级按照资本发展所需的前提条件,经由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实现了由革命阶级向统治阶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在围绕资本增殖的核心逻辑表现为生产关系的商品化和生产力发展的合理化,在其二者的支撑下实现了资本的全球化。首先,从生产关系商品化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资本主义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实现了资本对劳动者的规定和剥削,以及商品化对社会的反噬和国家对商品化的限制;其次,从生产力发展合理化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资本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绑架实现了对社会的全面统治;最后,从资本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可以察觉到,资本通过依靠主权国家实现了对全世界的主导和掌控。从这三方面出发,《宣言》全面深刻地勾勒了一个将要统治社会、国家和世界的资本主义体系,以商品交换的形式为中介实现对人和社会的掌控,以科学技术为手段消灭所有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因素,以主权国家为凭靠把资本主义推广到全世界。《宣言》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进而表现为经济危机,从而必然走向灭亡。

(三)从《宣言》看当代资本主义民主危机

随着全球资本主义陷入困境,资本主义民主开始陷入危机,主要表现为民主政治转化为精英政治,以及民粹主义的兴起。结合今天的时代背景重读《宣言》,我们会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民主必然会陷入危机。

首先是资本主义本身具有的两对矛盾。第一对矛盾是前文所阐述的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之间的矛盾,即经济上资产者对劳动者的剥削在政治上以统治与被统治的形式存在。第二对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10]406。资产阶级通过政治革命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资产者来说是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保护,对无产者而言是法律确保其可以通过与资产者签订契约来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产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革命是商品化和合理化,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产品和财富并没有属于全体劳动者,而是在商品化和合理化的过程中导致了劳动者的赤贫化,从而断绝了劳动者所生产的产品返回去满足社会需要的途径。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根本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而这两对矛盾之间的关系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13],因此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与民主之间的冲突,进而引发西方国家的民主危机。

其次是在经济危机的推动下民粹主义的兴盛。2008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来,民粹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兴起并蔓延开来。民粹主义的特征是在政治领域反对代议制民主,在经济领域反全球化,在意识价值观方面以偏概全[14]。而从《宣言》中可以发现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源,一是由于经济危机和全球化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劳动者失业,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通劳动者没有真正的政治权利。造成劳动者大量失业的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危机造成的“过剩”人口;二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廉价劳动力,取代了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工人。2008年经济危机中,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人成为被牺牲的群体。而导致普通劳动者失去政治权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劳动群体的分化。在资本主义合理化的推动下,由于资本与技术的合谋催生出掌握技术的群体分化了原来的劳动群体,从而导致了左翼阵营也出现分化,整体上丧失了对劳动者群体的影响力。二是资本主义政治对普通群众的排斥[15]。由于日常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会治理被政治家全面垄断,同时媒体成为资本的代言人,使得普通群众在政治面前无能为力,既不能也无意参与政治,从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少数人的政治。

三、《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的当代启示

《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不仅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把握,而且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重新进行解读,体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当前,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中国不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而来的,并没有完全占有“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资本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繞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改革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反垄断监管,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利用好资本有着充分的认识,既充分发挥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资本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依规依法为其划出严格界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如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16]中国在新的历史阶段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发展阶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动规避资本主义商品化的发展陷阱,二是有效借鉴资本主义合理化的肯定性成就,三是积极应对资本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一)主动规避资本主义商品化的发展陷阱

“互联网时代,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与积累正寻求新的途径扩张,我们的日常生活全部被纳入商品化的经济自由主义逻辑之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之意,考量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背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7]《宣言》明确指出了资本运动是以资本增殖为目的,以商品化为手段,替代了其他的社会关系,而且其商品化的趋势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张,对人的压榨、对物的掠夺和对观念的侵蚀都没有底线,任由其无序扩张会使得社会生活无法持续。根据商品化的发展趋势,在新发展阶段必须要对商品化造成的破坏进行限制,这种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资本过度商品化会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其二是资本商品化的无序扩张。

第一,资本过度商品化会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资本的过度商品化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互联网平台垄断、文娱产业乱象频生等问题,实质是资本逐利最大化的不良后果。资本让这些领域的生产目的发生了异化,一旦资本过度商品化以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不利影响,就会使得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日益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力有序开展市场监管,强化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就是要在这些领域限制资本过度商品化,引导其健康发展,这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坚守。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8]。这意味着,中国经过努力在经济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现阶段,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区域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等。其中,很多方面直接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关,是制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從《宣言》中可以看到,“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0]41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仅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而且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9]。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结合本国国情,在政治和经济等多个方面创造性地建立了有效保障人民权利和利益的制度。在政治权利方面,建立并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实现了人民民主权利。在经济领域,建立并发展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又实现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资源与环境消耗,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和国家的工作依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聚焦发展中存在的短板,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对资本的商品化进行划界和规范,限制资本在公共生活领域内无序扩张,防止其造成消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有序运作,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但资本的持续扩张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如互联网经济快速崛起,新兴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的结合,重新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甚至在某些领域内产生了决定性影响[20]。更重要的是,资本在属于社会公共服务性质的领域的无序运作,使人民利益受损。因此,必须正确认识资本无序运作的危害,对资本的商品化进行规制和监管,引导资本的商品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内健康有序运行,引导资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二)有效借鉴资本主义合理化的肯定性成就

《宣言》中指出,资本通过与科学技术的合谋,不断变革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力,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成就,使得资本主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在新发展阶段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是要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而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新兴产业发展问题,二是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问题[21]。一方面,新兴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由于社会需求拉动形成的新产业,这些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支撑。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的发展可以拉动需求的增长,因此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新发展阶段解决需求不足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如何对待传统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是新发展阶段需要面对的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将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致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其导致的结果是多方面的,对美国而言,积极的方面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处于全球分工的上游,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消极的方面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处于劣势,美国传统制造业受到后发国家的挑战,传统制造业工人成为全球化中被遗忘的群体,进而导致了近年来美国的民粹主义和民主危机兴起[22]。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积极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来说,要重视制造业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把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高质量发展,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带动效应。除此之外,要吸取资本主义国家在产业转移时的教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更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这需要普遍而深入的实践探索,以及在法律层面的逐步总结完善;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准确把握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既能够给人以充分的经济自由,保障个人权利,又能够形成完善的经济社会活动的规则和秩序,保障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23]

(三)积极应对资本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阶段是对这一时期复杂的国际环境的科学把握。当前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由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及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带来的世界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科技力量和文化力量等相互作用和综合演化的结果。21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际力量对比开始出现历史性的变化,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此同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当今世界仍处于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在资本主导下的世界体系具有不稳定性,当全球市场被掠取殆尽和技术创新红利被攫取完之后,由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必然再次上演。资本主义以资本增殖为主导,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分离为前提,以占有生产资料优先的分配原则,不仅引发了西方国家的民主危机和民粹主义的泛滥,而且还导致了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反全球化逆流。资本主义从利己的立场出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把对本国劳动者的统治和剥削推广到全世界。其中,以美国为典型代表,极力宣扬“美国优先”“单边主义”等价值主张,落实到社会生活中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统治,落实到国际关系上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权力的关系,是赢者通吃、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表现,由此导致了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时期,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考验和挑战。

另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仍是大势所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9]公平正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主张,也与《宣言》价值追求一脉相承,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宣言》价值追求在当代国际社会最好的体现,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和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原则,这些措施都是回收周期长但能够支撑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拉动了后发国家发展的信心,坚决回应了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等逆流。因此,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到其中的挑战和机遇,危险中有机遇,危险可转化为机遇。中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和新要求,统筹两个大局,增强风险和机遇意识,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18]。

参考文献:

[1] 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李杨,任文科,郑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2.

[2] 郗戈.《共产党宣言》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77-82.

[3] 栗智宽,俞敏.解蔽与建构:《共产党宣言》中的政治权力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理论月刊,2019(9):33-39.

[4] 丁春华.《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批判的当代解读:《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J].学术探索,2019(11):35-43.

[5] 舒展.《共产党宣言》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继承与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5):78-85.

[6] 王南湜.回归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的资本主义科学批判之路[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3):1-6.

[7] 吴波,秦志龙.《共产党宣言》中的“资本逻辑”批判[J].长白学刊,2018(6):59-66.

[8] 杨乐,包大为.自由观念的澄明:《共产党宣言》的政治哲学意涵[J].浙江社会科学,2020(7):86-93,159.

[9] 黄楠森.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三个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3):12-14.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24.

[12] 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M].高明秀,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8-9.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51.

[14] 程春华,张艳娇,王兰兰.当前西方民粹主义研究述评:概念、类型与特征[J].国外理论动态,2020(1):96-105.

[15] 张双利.再论《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J].探索与争鸣,2020(8):34-44.

[1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5.

[17] 福克斯,莫斯可.马克思归来[M].传播驿站工作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7.

[18] 陈理.深刻理解把握我国进入新發展阶段的重要依据[J].中共党史研究,2020(6) :5-16.

[1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0] 申文君.资本扩张秩序与规制研究[J].财会通讯,2021(14):14-17.

[21] 郭克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与“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9(7):24-41.

[22] 张丽娟,郭若楠.美国贸易逆差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的研究[J].美国研究,2019(3):9-25.

[23] 张立群.新发展阶段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24):52-55.

[责任编辑:杨彧 见习编辑:李妍]

猜你喜欢
新发展阶段当代启示共产党宣言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把握好阐释好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大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