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化学类课程的途径探析与实践

2021-12-20 06:17李媛媛胡乐乾陈方平陈会会李晶晶
化工时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化学

李媛媛 胡乐乾 陈方平 陈会会 李晶晶

(河南工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在习近平总书记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思政教育的讲话后[1],诸多高校分析了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实施的紧迫性,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要求。我校同样也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河南工业大学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2],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在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等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做人。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中心,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等属于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则为相应的重要基础实验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化学、化工、粮油食品、材料等理工科专业而言,是基础核心课程,关乎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与传统的专门从思想政治角度授课的“思政课程”不同,理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侧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在适当的时候融入思政教育。如何将自然科学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在讲授相关的课程知识的同时,巧妙地引入正确的思政教育[3]。笔者近年来一直从教“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几门化学类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何在相应的课程当中引入思政元素,适时的实施思政教育,需要我们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1 将思政教育融入化学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化学类课程从内容、学时、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均存在其特殊性,在设计适当的教学进程,适时地开展思政教育前,需要认清几个现状和问题:

课程内容现状:对于不同的课程,无论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等理论课程,还是“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都存在诸多公式、定理和计算等知识点,内容相对枯燥而深奥,理解起来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课程学时现状:在教学大纲的安排中,现有的课程学时安排往往只够上完大纲要求的课程内容。尤其是“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基础理论课,笔者的从教经历表明,某一节课的讲解稍微放缓一点速度,在后续的课程就必须加快速度,而习题课或考前复习课则往往需要额外补课方能进行。因此,在如此有限的学时内,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是极大的挑战。

教师的认识现状:目前,由于传统的化学类课程大纲中往往只规定了对学生的知识目标的达成,使众多任课教师在上课时只注重于知识的讲授,而缺少对学生的思想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因此,这也导致了化学类课程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刻板,教学内容也往往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点,缺乏思政视角,失去了思政教育的良机。

学生的思想现状:在大学期间,理工科类学生基本每学期均开设有专门的思政课程,比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这些课程均有自己特定的课程内容和讲授方式,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接受程度不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些课程非主课,加之考前临时背一背就能满足考试的需求,因此上课时不认真听课,导致学生在思政课程上受到的思想教育效果甚微。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自律性,常常发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表现出了其局限性,探索合适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更认可和追逐的方式。

因此,在众多的非思政课程如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思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化学类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具有上课学生多、到课率高、学生重视、课堂效果好等特点,非常有利于开展思政教育。根据目前的教育现状,通过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对思政教育进行探索并贯穿渗透于各门化学类课程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广大化学类课程教师的重任。

2 思政教育融入化学类课程的具体措施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虽为不同的课程,但都归属于化学类课程,其内容框架基本围绕“结构、平衡、性质、应用”的思想编排,涉及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实际应用等相关理论和计算,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知识储备。因此,在这些课程中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探索出合适的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和可借鉴性。我们将围绕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图1)。

图1 化学类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2.1 编制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

现行的教学大纲主要从知识方面实施教学,对学生的知识目标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对其德育(即思政)目标并无特殊要求。因此,修订并完善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可评价的可量化的思政育人目标,以此加强和督促任课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也鞭策学生时刻重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比如,在“材料化学”课程中,在原有的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五个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哲学观点、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绿色化学理念、终生学习、团队协作、求真务实、谦虚严谨等多方面。使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培养成积极、健康、正确的学习和人生态度,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2.2 深入梳理课程内容,全方位挖掘思政元素

与传统的“思政课程”不同,理工科专业的化学课程侧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因此,如何将自然科学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起来,需要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巧妙地引入正确的思政教育。对于化学类课程而言,关键在于找准该课程中思政内容的切入点。这些课程内容往往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知识点,而对于这些知识点则需要根据其深浅程度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如何引入思政元素,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吸收,并在无形之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比如,在“无机化学”的“分子结构”相关内容中,介绍“杂化轨道理论”时,引入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的例子。AIE分子是我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于2001年首先报道的一种与传统荧光分子截然不同的新型分子[4]。通过采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典型的AIE分子四苯乙烯的结构特点,使学生学会判断和分析哪些分子具有AIE特征,加强了杂化轨道理论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将来报效祖国[5]。又如,在学习“分析化学”时,结合本校粮油食品学院的专业特点,介绍缓冲溶液在粮油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同时提出做人也要像缓冲溶液一样,做到自身足够强大才能够抵御外界的诱惑,而且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2.3 改革教学方法,体现课程思政内容

在提前充分挖掘化学类课程中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思政元素的前提下,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适时引出思政元素,也尤为重要。教师需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或手段,比如,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方法[6],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式或定理的推导过程;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超星学习通、腾讯QQ、微信等构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和虚拟班级[7],以便于课前推送相关的课程知识、课中在线学习和互动、课后总结评价学习效果,起到随时随地提醒和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此外,借助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慕课、讲座、小组展示、生生互评、抢答、选人提问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堂中,同时也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理解的效果。比如,对于“无机化学”的“沉淀反应”这一节内容,在学习“溶度积规则”时,可以在课前请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提前预习所学知识点,并调查和思考我国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课中采用选人或抢答的方式,请学生表达自己对重金属污染的调查和思考结果,在课后给学生留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计算题,即通过控制pH条件来使金属离子沉淀进而解决工厂废水的重金属排放问题。这样的实施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并且通过思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锻炼了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做自然和环境的捍卫者。

2.4 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实现知识和思政目标的多元化评价

通过修订并完善教学大纲后,在原有的知识目标基础上增加了思政教育目标,因此也需要使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更客观和全面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在化学类课程中,为了评价知识目标,传统的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方式应当保留,而且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无论是哪一种考核方式,均应增加案例分析、情景设计等融合思政元素的题目,起到加强对思政目标的评价。比如,在上一节提到的“无机化学”的“沉淀反应”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要将学生的表现情况记录到平时的考核成绩中,督促学生及时、正确地学习,学会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又如,在“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的期末考核中,增加与本学期实验内容有关的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思考题,深化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不断总结、终生学习的辩证思维能力。

3 结语

化学类课程是众多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而言,传统的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深奥而枯燥,如何针对学情做好教学设计,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全方位地、深入浅出地融入思政要素,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本论文从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探索在化学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和措施,希望本文能为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化学类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化学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实践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