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佳,于爱红
如皋市中医院八病区,江苏南通 226500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之一,当前医疗条件尚无完全治愈的有效措施,更多的是在控制血糖、改善生理状态方面进行干预, 并且在临床干预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在医疗干预期间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生理状态,提升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并有效提升患者对于该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2],基于糖尿病病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在临床干预中,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能够更好地促进生理状态、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作息习惯更好地改善。 该次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36 例, 探析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家庭单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该研究立项基础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选取该院老年糖尿病患者136 例,基于护理干预措施差异分组,常规护理的68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36 例,女32 例;年龄68~78 岁,平均(73.15±1.6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65±1.51)年;家庭单位护理干预的68 例患者纳入护理组,男38 例,女30 例;年龄69~77 岁,平均(73.25±1.5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85±1.41)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行。 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纳入标准: 入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状态下血糖浓≥7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口服糖耐量2 h 检测结果>11.1 mmol/L; 知晓该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调研意愿书;年龄55~80 岁。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者;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病症、精神状态异常、自主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者。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收录患者后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测与评估,基于患者病情进展状态,在临床干预中基于患者病情给予控糖、健康认知、作息、锻炼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指导患者按时、定量服用相关治疗药物,以最大限度上实现控糖、改善病情、提升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通过微信、电话或者上门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病情,提出改善意见[3]。
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家庭单位护理干预模式,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从院内延伸到社区、家庭之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相关病情干预与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有效改善,主要实施内容包括。
①基于患者病情的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受限于生理机能退化的影响,在生理、病理表现方面均有更大的影响,故在基于病情护理干预中,需要充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评估糖尿病对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从而降低患者病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更好地实现对患者病情的精准干预与延伸护理指导[4]。
②基于家属配合的护理干预:家庭单位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患者家属配合,毕竟家庭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主要场所在患者家中,故在护理过程,除了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以外,还需要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基于患者的日常表现,与家属达成一致,更好地督促患者在日常作息、饮食干预、锻炼方面开展相关干预计划,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5]。
③基于患者心态的护理干预:糖尿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 需要长期的药物干预来实行控糖目的,故需要定位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 在日常干预中,叮嘱患者家属监督患者定期服用药物,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护理干预期间患者负性心理情绪评分控制在警戒值以下,降低不良心态对护理质量的影响[6-7]。
④基于患者饮食的护理干预: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而言,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的不节制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临床干预与治疗药物的控糖效果,故在临床干预方面,患者家属在患者的三餐方面进行合理的干预, 早餐以牛奶、鸡蛋、豆浆等为主,主食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粗粮食物,并注意配菜的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配比,在控制饮食的同时保证均衡饮食,告诫患者家属,劝诫患者戒烟戒酒、控制日常糖分摄入,更好地实行控糖干预[8-9]。
依从性: 基于患者对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干预,分为完全依从(遵医嘱、有良好的自控行为、按时作息、规律饮食)、部分依从(遵医嘱、自控行为尚可、按时作息次数达到80%以上、 规律饮食次数达到80%以上)、不依从(生活状态慵懒、服药不及时、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3 项,收集各个区间患者例数,完成数据统计后用作两组数据对比。
满意度: 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 总分值0~100 分,0~50 分列入不满意范畴;51~80 分列入满意范畴;81~100 分列入非常满意范畴,统计各个分段患者例数。
健康认知:基于患者健康认知进行评价,采用自拟健康认知调查量表, 评价范围限定于饮食因素、生理因素、病情因素、药物因素等,评价分值0~100 分,评价分值与患者认知程度成正比。
血糖指标:干预前后采集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相关数据进行两组数据对比。
心理情绪:患者焦虑心理状态评价表使用GAD-7 焦虑筛查量表完成病例筛查, 总共7 项评分项,每项根据焦虑程度分为0~3 分,最高分值21 分,假定得分为X,则X<4 表示无焦虑症:5 分<X<9 分表示存在轻微焦虑:10 分<X<13 分表示存在中度焦虑:14 分<X<18 分表示存在中重度焦虑:19 分<X<21 分表示存在重度焦虑; 患者抑郁心理状态评价表使用PHQ-9抑郁筛查量表完成病例筛查,总共9 项评分项,每项根据焦虑程度分为0~3 分,最高分值27 分,假定得分为X,则X<4 分表示无焦虑症:5 分<X<9 分表示存在轻微焦虑:10 分<X<14 分表示存在中度焦虑:15 分<X<19 分表示存在中重度焦虑:20 分<X<27 分表示存在重度焦虑。
采用SF-36 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完成数据统计与分析,其中评价内容涉及生理、心理、社交、自我意志等方面,总分值0~100 分,单项分值0~25 分,评价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组患者临床干预中,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占比98.53%,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占比8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护理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非常满意、满意例数占比97.06%,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例数占比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健康认知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健康认知评分数据对比[(±s),分]
表3 两组健康认知评分数据对比[(±s),分]
组别 饮食因素 生理因素 病情因素 药物因素对照组(n=68)护理组(n=68)t 值P 值20.74±1.14 22.35±1.21 7.986<0.001 20.41±1.11 22.47±1.24 10.207<0.001 20.16±1.09 22.16±1.25 9.944<0.001 20.69±1.17 23.04±1.23 11.415<0.001
干预前两组心理情绪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理情绪对比[(±s),分]
表4 两组心理情绪对比[(±s),分]
组别GAD-7干预前 干预后PHQ-9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68)护理组(n=68)t 值P 值15.62±1.05 15.68±1.04 0.335 0.738 11.34±1.02 8.17±0.89 19.310<0.001 18.64±1.78 18.51±1.76 0.425 0.669 12.41±1.28 10.29±1.09 10.398<0.001
护理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生理状态 心理情绪 社交能力 自我意志对照组(n=68)护理组(n=68)t 值P 值18.74±1.45 20.35±1.24 6.959<0.001 19.41±1.41 22.47±1.35 12.969<0.001 18.25±1.19 20.16±1.35 8.752<0.001 19.79±1.27 22.54±1.13 13.340<0.001
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人群占比也在不断上升[10], 由于该疾病的不可逆性,基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控糖质量的目的,在实施医疗干预措施期间,加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力度,更好地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11]。 在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中,家庭单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实施进一步实现了院内、社区、家庭之间的护理连续,通过随访、即时通信,更进一步落实临床干预中,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认知、健康认知、饮食作息等多方面实施干预,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生理状态,实现空腹与餐后2 h 血糖的有效控制[12-14]。 在该次护理干预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重点偏向于患者自身的病情教育、患者家属的配合需求、患者心态的疏导干预与日常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通过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实施,在患者病情方面实施有效地指导干预,帮助患者提升病情的认知,更好地遵循护理原则,在心态上缓解负性心理情绪, 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接受干预,在日常方面基于患者的饮食进行把控,减少患者糖分的摄入,优化患者膳食搭配,更好地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有效改善[15-16]。
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护理组患者临床干预中,依从性占比98.53%,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占比86.76%(P<0.05),证实在提升患者依从性方面,家庭干预护理措施的实施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护理组患者护理过程中,满意度占比97.06%,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占比88.24%(P<0.05),在程铃等[8]的相关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23%,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9.25%(P<0.05), 证实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护理干预质量,使得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护理组健康认知评分较之对照组,护理组明显占优(P<0.05),通过患者的病情护理干预、家属配合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与日常饮食护理干预等方面的干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患者对病情的认知,提升了患者的自律性, 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机体血糖指标,更好地实现了控糖,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焦虑、 抑郁心理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的有效控制促进患者的心理情绪好转,在依从性、护理这两方面均有更好的评价;护理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数据较之对照组,护理组占据数据优势(P<0.05),进一步证实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家庭单位护理模式的优势。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干预中,基于常规护理措施增加实施家庭单位护理模式,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实现血糖的有效控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