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营养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2-20 02:19:32刘桂阳郭进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个体化孕妇饮食

刘桂阳,郭进华

泉州市第一医院产科,福建泉州 362000

妊娠期糖尿病(GDM)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妊娠早期,母体胰岛素分泌量为满足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需要会相对增加,此时血糖水平较低,在妊娠中晚期由于母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的增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血糖水平会逐渐升高,进而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孕期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过高的状态会影响胎儿发育速度,导致巨大儿的出现,进而在分娩时可能会出现难产、产道裂伤等不良情况,对母婴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同时妊娠期糖尿病还会增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风险,因此需要加强血糖管理[1-2]。 不良饮食习惯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饮食干预可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故该文将2019 年4 月—2020 年3 月在该院就诊的91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作用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随机抽取在该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1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共有 44 例,年龄 23~37 岁,平均(29.65±1.57)岁;孕周 25~33 周,平均(28.65±1.14)周;体质指数为 22.2~24.6 kg/m2,平均(23.30±0.45)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8 例,高中及中专13 例,大专及以上 23 例。 观察组共有 47 例,年龄 24~38 岁,平均(29.72±1.60)岁;孕周 25~34 周,平均(28.72±1.20)周;体质指数为 22.4~24.8 kg/m2,平均(23.34±0.52)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9 例,高中及中专14 例,大专及以上24例。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版)》 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50 g 糖耐量试验明确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②在该院建档并定期产检的单胎妊娠孕妇;③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宫内发育正常者;④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妊娠期并发症的孕妇;②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的孕妇;③存在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史的孕妇。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营养干预。 在孕妇产检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发放宣传手册,并讲解饮食干预的重要性、孕期营养需求及饮食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个体化营养干预。 ①建立个体化营养护理小组:成员包括妇产科医师、护士长、营养师、责任护士,前三者负责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管理方案,并结合病情进行调整,责任护士负责执行营养管理方案。 ②饮食教育:组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参与专题讲座,除讲解疾病基本知识外,对孕妇加强饮食方面的宣教,让其正确意识到饮食控制对疾病及妊娠结局的重要性;同时责任护士向孕妇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引导孕妇正确对待疾病,自觉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工作。 ③个体化营养管理方案:营养师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营养状态等情况调整每日能量及营养物质摄入量,对孕妇每日进食次数及进食的具体搭配进行明确的规定,如热量在早中晚三餐的摄入比例分别为20%、35%、30%,孕妇在饥饿时可加餐,每日最多3 次;每餐的蛋白质占总能量的20%~25%,碳水化合物占比为50%~60%,脂肪占比则为15%~20%。 告知孕妇饮食注意事项,如少食多餐、营养摄入均衡、适当增加绿色蔬菜,禁食动物脂肪、含糖量高及淀粉类多、辛辣刺激的食物。 ④食品交换份干预法:叮嘱孕妇每日记录饮食日记及每日监测血糖水平,利用食品交换份干预法,让孕妇根据自身饮食习惯和爱好选择并交换食物, 叮嘱孕妇注意补充适量的钙剂及维生素,指导孕妇在餐后散步10~30 min; 定期根据孕妇的血糖变化调整饮食干预方案[3-4]。

两组干预时间均在妊娠结束后停止。

1.3 观察指标

①在干预前、干预后应用应对方式量表评价两组孕妇对疾病的应对情况,共有20 个条目,主要包括积极应对(1~12 个条目,36 分)、消极应对(13~20 个条目,24分)两个维度量表。 采用0~3 分的4 级评分法,其中积极应对总分以分值高为优势,而消极应对总分则相反。

②采集两组孕妇干预前、干预后的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以3 400 r/min 速度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10 min。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应用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的EA-12 血糖尿酸测试仪进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营养相关指标(白蛋白、血清总蛋白)采用迈瑞BS-22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③观察两组的母婴结局。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应对评分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应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的应对评分均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积极应对评分比对照组高,而消极应对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孕妇应对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孕妇应对评分对比[(),分]

注:同组内干预前进行比较,*P<0.05

组别 积极应对评分 消极应对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4)观察组(n=47)t 值P 值21.54±2.73 21.60±2.75 0.104 0.917(25.66±3.18)*(29.71±3.42)*5.840 0.001 13.05±2.43 13.10±2.47 0.097 0.923(7.19±1.26)*(5.00±1.01)*9.177 0.001

2.2 两组孕妇血糖水平对比

两组孕妇干预前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组间比较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干预前、干预后对比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注:同组内干预前进行比较,*P<0.05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干预前 干预后餐后 2 h 血糖(mmol/L)干预前 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4)观察组(n=47)t 值P 值8.68±1.15 8.72±1.21 0.161 0.872(6.34±0.63)*(5.10±0.32)*11.950 0.001 12.66±1.72 12.70±1.74 0.110 0.913(8.44±1.04)*(6.55±0.67)*10.372 0.001 8.11±0.95 8.13±0.97 0.099 0.921(6.67±0.49)*(5.20±0.31)*17.217 0.001

2.3 两组孕妇营养状态对比

干预前,两组孕妇的营养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的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两项数据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孕妇的营养状态比较[(),g/L]

表3 两组孕妇的营养状态比较[(),g/L]

注:同组内干预前进行比较,*P<0.05

组别 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4)观察组(n=47)t 值P 值37.95±7.46 38.01±7.52 0.038 0.970(43.69±8.25)*(48.87±9.33)*2.798 0.006 61.80±11.57 61.87±11.62 0.029 0.977(69.73±12.45)*(76.38±14.50)*2.340 0.022

2.4 两组母婴结局对比

观察组的各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观察组的新生儿各种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表4 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比较[n(%)]

表5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与女性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孕期女性需要摄入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满足胎儿生长需要,但是盲目进食容易出现营养过剩情况,加上孕期女性的运动量较少,存在能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的情况, 因此会导致孕期女性出现体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情况,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最终形成妊娠期糖尿病[5-8]。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长期存在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情况会增厚毛细血管内皮及促使管腔狭窄,增加血流阻力,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羊水内过高的血糖含量会增加羊膜腔内渗透压,促使胎膜早破风险增高;高血糖水平会对胰岛β 细胞增生进行刺激,增肌体内脂肪蛋白质含量,形成巨大儿,促使难产风险、剖宫产比例增高,造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因此加强血糖管理的意义重大[9-12]。

孕期女性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均会直接影响到妊娠结局,因此在孕期合理补充营养、严格控制膳食摄入量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营养干预还对控制血糖具有一定的作用。 以往常规饮食干预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饮食指导的饮食相关知识比较笼统,未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指导,同时未明确规定每日营养摄入含量,加上孕妇和家属存在认知误区,因此孕妇的依从性仍较差,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故会出现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13-16]。 个体化营养干预是一种充分考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际情况来制定营养管理方案的模式, 由产科医师、营养师及护士长以孕妇病情、营养状况、血糖等多方面为依据制定每日营养物质及能量摄入的详细比例,确定每日进食次数以及进食种类,具有方法详细、针对性强的优势,可提高孕妇的依从性,在满足孕妇及胎儿生长营养需求的同时,能够改善孕妇的血糖水平[17-20]。另外个体化营养干预能够严格控制孕妇每日每餐的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量,有助于孕妇营养摄入均衡;同时孕妇在孕期内常会出现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会偏爱进食符合自己胃口的食物,导致饮食依从性不佳。个体化营养干预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加强饮食干预,能够提高孕妇对血糖控制、饮食控制的重视程度,纠正孕妇的饮食结构,从而可提升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应对疾病,避免出现盲目进食情况的发生;且通过饮食日记和血糖监测能够让孕妇直接观察到血糖变化,了解到饮食控制对血糖水平的有利影响,进一步提升饮食依从性,通过食品交换份法可使孕妇的食物选择性提高,让孕妇在提高食欲的同时获取到足够的营养,同时在餐后进行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体质量,还可较好地改善血糖水平,因此能够促进母婴结局的改善[21-22]。

此次研究中,经过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升高,消极应对评分及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营养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提示个体化营养干预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孕妇调整疾病应对方式,还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以及营养状态。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且新生儿围生期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更少,较好地表明了个体化营养干预能够保障母婴安全。分析原因在于,个体化营养干预可促使孕妇积极应对疾病,自觉配合营养管理,并通过调整血糖水平以及营养状况,能够促进胰岛素功能的恢复,解除胎儿高糖状态,改善胎儿周围环境,因此能够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优化妊娠结局。 国内学者在其研究中表明,应用个体营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4.26±0.42)mmol/L、(6.24±0.53)mmol/L、(5.68±0.38)%,均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3],表明了个体营养护理能促使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且其文章中的数据同该文对应指标的数据[(5.10±0.32)mmol/L、(6.55±0.67)mmol/L、(5.20±0.31)%]相比区别较小,证实了该次研究结论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个体化营养干预对血糖控制、营养状态及母婴结局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个体化孕妇饮食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20:12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0:48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学生天地(2020年33期)2020-06-09 03:00:18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何为清淡饮食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14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