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1-12-19 11:47:30胡萍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情境

胡萍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下文笔者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认识和思考。

一、课前精心做足功课,奠定有效教学基础

课前的精心准备是课堂高效的前奏。一是备教材。不仅要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学的重难点等,还应注意技术的发展,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要尽力体现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除此之外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仅仅教课本上的知识,应该将一些内容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二是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水平,进行座位的编排及分组,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三是备教学设备、资源、软件。课前不仅要检查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教学辅助设备、教学用具等教学硬件设施,及时做好维护工作,还要检查教室中的软件系统环境,把教学中用的软件、素材、课件等相关文件资料复制到目标计算机,并做好安装和保存的调试。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就是为学生参与学习营造的学习环境。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我们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操作、应用信息技术,在情境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目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悬念情境、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演示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但是,情境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真实性原则。应该立足学生的生活,留心收集、积累能成为教学情境的事件、信息,把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面向生活,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的已有经验。

二是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情境设计成功与否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无趣的情境怎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精彩的课堂导入,是聚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精巧的开窗艺术。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眼球,勾住学生的心,的确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课堂导入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要针对学生认知的特点分析学生的特征,设计的情境要有层次性和挑战性。

三是学科性原则。关注学科性是情境设计之本。情境设计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来设计情境。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例如,设计制作旅游计划书,教学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旅游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规划,如利用网络收集旅游信息,利用电子表格预算旅游费用,利用演示文稿展示旅游方案等,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旅游过程中应携带哪些东西”等与信息技术无关的問题上。

三、利用恰当技术手段,培养多元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体验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既有利于探索全新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让技术更充分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又能突出个性化学习与交互,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宽交流的时空限制,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一是利用自建的学习网站,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用技术手段改进学科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自己搭建网站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种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站中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自主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是利用即时通信软件类资源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能有效引导学生使用即时通信软件进行合作学习,开展有效的师生、生生交流。例如通过QQ软件的“群”功能,在全班建立一个大群,小组成员还可以建立小群,在群中可以共享文件、分享学习内容,开展相互交流与讨论。虽然这些辅助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越是简单的技术,学生平时应用的越多。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些简单的技术辅助自己的学习与合作,它将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促进学习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是教师可以自己录制学习用的音视频资源,如微视频等。微视频作用不能小觑:其一,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其二,分层教学能够使所有学生得到进步;其三,让教师无需多次进行重复教学。但在制作时,要注意选题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感觉学完之后可以用到,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制作的资源应该围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尽量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时间一定要简短,因为过长的内容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重要平台,也是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信息手段展开助学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思维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契机,有效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讲授降到最低限度,让我们把更多的努力放在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上。愿老师们教的有效,学生们学得愉快。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