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松 尉健桦 孙家祺 邹雪梅
摘要:众所周知,地方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含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近年来,新媒体不断发展,地方文化也凭借新媒体得到广泛传播。新媒体的发展壮大,较为成功的解决了地方文化传播中的几个突出问题。新媒体的影响力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群体既是地方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地方文化的主要受众。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播途径;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一、新媒体与青少年群体
新媒体的影响力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更加明显。与传统媒体想比,新媒体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用户提供服务与信息的新型传媒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影响力也日益壮大,对青少年群体来说,这一特点表现的更为显著。青少年群体成长于一个不断变化、创新并且开放的社会中,愿意体验新的事物、愿意接受新的观点、也愿意尝试新的学习、交流方式。而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接受新媒体带来的传媒变革,因此它的影响力在青少年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例如微信、QQ等在线聊天软件;微博、论坛等BBS社交平台;以及日益壮大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作为新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少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新媒体平台已成为青少年群体在线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
二、地方文化传播现状
(一)什么是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的个性基于其所在地方的差异。中国国土面积广阔、五十六个民族交错杂居,各式各样的地域塑造了各有千秋的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扬弃,它既是对地方特色的通俗化表现,也是对地方经典的再现。地方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含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二)地方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
1、传播方式单一
我国的地方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阔,而与此相对的是地方文化的传播方式十分单一。大多数地方文化的传播依赖于电视、书籍等媒介,更有甚者仅仅依赖于当地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为外人所知。
2、文艺作品良莠不齐
我国地方文化丰富多样,但是也有少量的糟粕混于其中。它们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必然会遭到人民群众的抵制。甚至影响到受众对地方文化的整体看法,增加地方文化的传播难度。
3、地方文化形式多样
地方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部分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让它很難凭借传统媒体来传播。例如地方文化中的物质性文化与心理性文化,它们很难通过传统媒体得到很好的传播。
(三)新媒体的发展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新机遇
在当今时代,通过互联网、自媒体平台、手机与电脑等终端实现地方文化大量且高效的传播,能够迅速扩大地方文化的传播能力与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文化。把握住地方文化的关键内核,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时效性、交互性,就能推动地方文化的广泛传播。
由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各有不同,对于文化信息的关注程度与侧重点也不相同。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接受者有可能成为文化信息的传播者,从而产生模仿学习的行为,因此加快地方文化的传播。
社会环境的对新媒体发展影响。我国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要求。不断加大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在此背景下,地方文化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也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新媒体平台自身的特性。以新媒体平台来传播地方文化,相比于传统媒介更加节约成本,更具经济性与时效性;内容方面也更加详细,所取得的文化效益也更加明显。
信息技术的支持。新媒体以数字化的信息做为表现的媒介,以线上的互联网平台作为传播途径,避免了地方文化信息遭受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制约,克服了以往存在的各种障碍性因素以及不利影响。青少年群体中网民数量呈现数量级式的增长,其自由性、实效性、灵活性为地方文化实现及时和交互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三、青少年群体已成为地方文化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主力军
新媒体凭借其时效性和互动性受到青少年群体的青睐,以互联网和终端平台为基础的新媒体平台满足了青少年群体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
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新媒体迅速发展,由于其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因此它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大量的学习机遇,丰富了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渠道。青少年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平台最主要的受众之一。
此外,大量的青少年已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为地方文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与分析
地方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含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创造了重要机遇,青少年群体作为新媒体平台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受众群体,为地方文化的推广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说,青少年群体推动了地方文化通过新媒体传播。
在地方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因势利导,鼓励、支持、引导青少年群体的参与。还要做好审核与监督工作,对于地方文化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也是把双刃剑,引导青少年群体趋利避害。
参考文献
[1]乔丽华. 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D]. 河南师范大学.
[2]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04):63-66.
[3]王蕾.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的传播[J].青年记者,2017(8):2.
[4]李思璠,沈宇峰.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7):1.
指导教师:杨小花
本文系2021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学术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BSH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