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立德树人教育宗旨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此为教育理念和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高素质为指导方向,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到能力到涵养的培养与锻炼。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形式,深化立德树人核心理念,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可以发挥知识联系实际的作用,从而落实语文教学的立体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在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多以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为主要方向和目标,忽视了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涵养、德育因素等的挖掘,使教育脱离了本质,既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生成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又限制了德育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出现了能力与德行不一致、不匹配的后续问题。所以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入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借由文章解析、写作训练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做维护社会秩序的一员。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入手,学习与自己、与社会、与多元文化的和谐相处,客观看待大量的网络信息和外来信息。第三方面可以借由文章故事、创作背景、历史信息的学习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升个人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资源,提升学生德育水平
教师应当紧抓语文教材的核心内容,坚持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合在其中:其一,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体现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如實现生字到生词、到句式、到段落、到文章的解析。其二,还要注重对于文章信息中情感内容等的讲解,将其扩充为德育教育中的一种资源,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用。同时,还要做到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挖掘多种资源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1]。
《长津湖》在十一黄金档掀起了全民的观影热潮,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革命先辈的敬意与缅怀,从这一社会热点新闻和现象入手,提问学生们是否有和父母一起去观看《长津湖》电影,自己有哪些感受?再引入《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学习,带领学生去认识更多的革命先辈。在学习之后再请学生尝试着将该篇文章和电影情节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无产阶级革命先辈身上有哪些共性的特征,从而让学生认知到爱国主义情怀的伟大作用和力量,学习珍爱生命,珍爱和平,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以促进祖国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伟大理念而奋斗而学习。
在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以演讲这一口语表达形式为活动主题,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来一次演讲比赛,将课上自己的所观所感和所思整合在一起,综合实现对知识的再应用和对个人情感的升华。
(二)创设育人情境,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小学生还处在直观了解世界的时期,抽象的立德树人观念不方便学生把握其中的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和认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如动画、视频、模拟故事等方式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适当降低理解难度,并引导学生走入教学情境之中去深入感受,并通过趣味生动的描述调动学生自我进行探索和体验的意识[2]。
《坐井观天》一课本就是寓言故事,具有丰富的画面感,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对话过程,适当夸大或放大青蛙的视角,为后续对话的产生埋下伏笔;或者请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此课学习活动,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再利用较大的直筒模仿“井”,更方便学生带入自己的情感,走入课文中去认知为什么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引发学生的思考,即个人的知识或成长与自己的眼界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不能局限于现在的知识范围或生活范围,而应当走出去看天下,对于小学生而言,走出去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多读书多思考。
在学生有了基础认知之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该故事续写结尾,个人的理解不同,结局方式也不尽相同,可以是青蛙的远行,也可以是青蛙的晚年生活,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小组讨论之中学生更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情感认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的目的不是困于学习本身,而是要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提高认知世界、辨析世界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能够从教材内容出发,引入生活实际案例,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情境或活动之中实现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标,更可以在实践中理解“德”的内涵[3]。
授课开始之前先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讲一下家乡的美,如饮食文化、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等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来看一看别人的家乡都有哪些美丽之处,开始《海滨小城》一课的学习。既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又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无限的向往,更学会通过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使这份美好长留于世。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化立德树人理念既可以带领学生深度解读语文知识,又能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观,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为正确社会行为的生成做好情感和道德铺垫。小学语文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要做到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联系生活现象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温馨的、生动的、形象的教学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最终实现对个人学科综合素养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深化与落实。
参考文献
[1] 代祥贵. "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策略研究[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3):20.
[2] 黄巧玫. 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7):41-41.
[3] 张伟, 王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