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

2021-12-19 21:39:18杜安娜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6期
关键词:华罗庚祖国德育

杜安娜

摘要:受制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的精力全部集中在字词、文章谋篇布局的讲解上,忽视了语文的人文内涵,以至于语文课堂枯燥、乏味,进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教师要明确德为先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三观,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文章立足小学语文,从德育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引言

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精神文明也是促进社会稳步前进的一股重要力量。青少年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希望,如若忽视品行教育,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会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所以立足新时代,我们要紧抓德育教育,以德规范学生的行为、语言,以德为纽带将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推动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1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虽然社会和广大企业在招收人才的时候,会对人才的技能水平以及专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那些脱颖而出的往往都是道德素质比较优良的优秀人才。这样的现象就说明社会和广大企业更看重的是人才的道德素养和品质,相比较于专业技能,道德素养才是支撑一个人更长远发展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在其全面发展过程当中,就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育领域开始逐渐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不仅开设了专门的德育教育课堂,还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引入和补充一些德育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水平,而且需要特别重视小学阶段这个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容易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做好表彰,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身体力行地对德育内容进行实践,对于学习成绩好和不好的学生能够一视同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耐心和关心,从而对教师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和学习。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

2.1重视德育资源的挖掘以提高其教育的效果

语言教科书中的许多内容包含丰富的道德教育,如果教师对授课语言略加改变和修饰,就可以更好地将德育滲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既有助于改进语言教育活动,也有助于有效开展道德教育。在《回自己的祖国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这样的语言总结全文:华罗庚临行前仍有美国朋友来劝告,让他留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美国,华罗庚是怎样回答的呢?让学生找到相关内容:把知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当学生找到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就适时追问: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吗?学生会信心满怀地回答:“会”。教师进一步创设语言环境,有目的地渗透德育策略。师生配合,三次引读:华罗庚毅然决然地说——回自己的祖国去;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自己的祖国去;华罗庚满腔热血地说——回自己的祖国去!这样的三次朗读,将课堂教学推到了高潮,情感教育也润物无声地得到了渗透。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华罗庚的书籍读一读。这时,“要我读书”就变成了“我要读书”,德育也巧妙地进一步得到了延伸和渗透。

2.2挖掘教材,发掘其中的德育契机

德育教育的渗透使语文教学更生动形象,有血有肉,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小学语文的教材当中有很多内涵深刻的课文,是语文教材德育教育的最好的契机。文章通过优美的语言、朴素的情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讴歌,或者描绘祖国山河的壮美,或者是对风土人情的诉说等等,都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和道德情操的熏陶。这些课文人文素养丰厚,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当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会在优美的语言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声兼备地讲解课文,以避免空洞的道理引起学生的厌恶之感。例如在《海上日出》中,描写了自然景物,在感叹祖国山河壮美的同时,陶冶学生的心灵,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小英雄雨来》的阅读,小学生们都非常敬佩小英雄的机智勇敢,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做了德育教育的熏陶。在《石灰吟》一诗的学习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中蕴涵的高尚品格,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坚定他们立志学习的理想信念,使他们保持高尚的品格,以石灰的高尚品格为榜样,坚持原则立场,努力为家为国学习。

2.3通过故事或寓言启发学生

语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寓言故事来启发学生,从而为学生积极接受道德教育做好铺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对人生教育非常重要的寓言小故事,相比较于那些理论知识来说,寓言小故事会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被小学生听懂,而且寓言故事当中蕴涵着大道理,相比较于通篇的语文教材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是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举止表现,提前下载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借助课后时间或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对道德素质培养和学习的高度重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兄长、关爱后辈的高尚品质,孔融为大家做了一个谦逊恭让的道德模范,教师需要让学生描述整个事情的经过和结果,采用这样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寓言小故事加深印象,在生活当中,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境,学生就能够想到孔融的做法,从而不断提醒学生形成谦逊恭让的良好品德。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借助生活情境,或者是学生同龄人中值得表扬的行为,有效激发学生模仿和学习高尚品德的兴趣和积极性。

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小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将来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在教学活动当中,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做人的道理,学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精粹,为中华的强国梦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朱殿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21(13):75-76.

[2]马德文,马进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2):185-186.

[3]许珍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J].格言(校园版),2021(01):38-39.

猜你喜欢
华罗庚祖国德育
刻苦学习的华罗庚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趣味(数学)(2021年5期)2021-10-13 06:49:1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我和我的祖国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30
华罗庚谈学习数学
对祖国唱出爱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和我的祖国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