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兵
摘要:一直以来,阅读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阅读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掌握行文线索,并能正确解答阅读题目。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看到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及时优化阅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阅读困难点,不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初中阅读教学课堂。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为题,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在初中语文学習中,阅读是考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项内容,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很多学生的阅读水平比较弱,从而影响了语文成绩。阅读不是单一的让学生去看文章,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前提下,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通过阅读全面掌握文章,理解深层次的内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师正忙于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这也是教师应当研究的教学重点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提升阅读能力,不断完善阅读教学效果,为构建高效的初中阅读教学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氛围对个人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初中生,尚处于身心发展不稳定的阶段,更容易受到氛围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活动。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良好的氛围能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设备,创新阅读教学形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带动学生的阅读动力,让学生以更轻松、积极的心态深入阅读的世界,在字里行间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使教师更顺利的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比如,教师教学《苏州园林》的时候,本篇是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部分学生会觉得说明文比较枯燥,而且每位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建立有关苏州园林的印象,学生能具体感受苏州园林的美丽。然后,教师可以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去阅读作者笔下的苏州园林,领略江南园林建筑风貌。此阅读方式让语文课堂有了活力,学生受到影响,兴趣比较高,会更主动去阅读,利于教师顺利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二、进行阅读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掌握阅读技巧能让学生的阅读效果事半功倍,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有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速度比较慢,找不到文章线索,或是把握不清文章主旨大意。初中语文教师应及时看到学生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以阅读例文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去运用。由难到易,当学生运用的越来越熟练的时候,其阅读能力能得到明显提升,教师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目标更容易实现。比如,教师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先带领学生扫清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自主阅读,去思考文章的主旨内容。在师生的交流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在记叙文中正确把握文章主旨。然后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通过反复阅读,理清楚本文的层次,并一起讨论本文写景有什么妙处,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特点,如何通过阅读掌握记叙文中的有效信息。
三、拓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阅读内容不是单单指的是课上或是课内的文章,课外阅读内容也是学生应当学习的内容。拓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丰富学生在阅读中的心灵体验。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在课上进行相关延伸,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推荐相关课外书籍读物,让学生在课后去观看,然后总结阅读感受,与师生一起分享。这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逐步提升其阅读效果,使得教师的阅读教学更高效。比如,教师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知识,让学生对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以及名著有更深的了解。接着,教师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播放有关影视片段,让学生观看。并且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渠道,利用网络是纸质媒体,去阅读《红楼梦》中的其他感兴趣的章节,记录章节主要内容、人物特点及阅读感受。最后,在课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交流。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初中阅读教学课堂,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阅读的教学要求较高,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和魅力,逐步改善学生的阅读效果。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宗贵,杜甲芝.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0):69.
[2]黄剑香.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