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德生
摘要:初三是中学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严格的复习时期,学业负担较重,闲暇时间不足,还面临着中考带来的压力。针对这部分学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贯彻新型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争取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帮助其在语文课堂上掌握语言技能。对此,本文基于创新的角度下,对初中语文高效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创新;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8-18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许多教师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思创新,这反倒阻碍了学生的成长。除此之外,初三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艰巨,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并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教学的要旨,深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走向快速成长的道路。
一、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自主探究能力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锻炼,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逐步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设置问题,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语文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部分的课程时,就可以结合自身经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如: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在前后有着极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变化之中又有什么不变的东西?从中又能看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是怎样的?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文章为什么要一个小孩的口吻来叙述?通过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能够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主探究,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保证学习的质量。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语文课堂是一种内涵丰富、教学优势突出的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点,创造更多成果。初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有效掌握这种方法,就可以让知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为学生呈现出来,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活动的不足,能够有效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来,信息化的教学课堂也是促进其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注重信息化教学法的应用,丰富教学手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来展开教学。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部分的课程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应该明白古诗、古词这部分内容都比较晦涩难,许多初中学生相关的语文技能水平不足,难以理解诗词所要表达出的意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古代战场的视频,构建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诗词雄壮悲凉的风格,感受词人壮志未酬、英雄遲暮的感情,增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其课堂学习的质量。
三、融合游戏与课堂,实现趣味教学
初中语文教育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知识的传递、内化和应用,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很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在这个方面,游戏化教学法主要以游戏为手段,能将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化为学生可以轻松娱乐的游戏,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的状态下完成学业,进而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追求快乐,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语文教学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故乡》这部分的课程内容时,可以采用分组叙述、集体接龙的方式进行课堂展开,将学生合理分组,共同探究文章的主要的内容。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段落,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依次讲解自己对段落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能够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实现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离不开创新理念的引导。教师应该重视创新的作用,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探索出富有新意又有趣味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解决初中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努力让语文教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玉梅,陈世国.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中国教师,2020(S1):127.
[2]杨文平.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研究[J].中国教师,2020(S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