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玲
摘要:积累好词好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养成收集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提出要求,因此,培养孩子对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
现实中,许多学生对字词积累只停留在“文字的搬运”阶段,真正在表达和写作时,却往往陷入“肚中无墨”、“词不达意”的困境。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和课下提高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呢?
关键词:撷英采华 好词好句 积累 方法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和课下提高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呢?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创建了“撷英采华”课程。
一、实践研究
撷英采华,妙词生花。撷,摘下,取下。“英”和“华”——精彩之处,即“好词”、“好句”。撷英采华,简单地说,就是积累好词好句。
本次“撷英采华”课程用时12課时,每周一节课,每课40分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研究:第一:学生积累什么;第二:学生怎么积累;第三:学生积累后怎么运用。
本课程旨在对阅读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录,以课内好词好句积累为范例,逐步掌握积累方法,自主积累课外好词好句,具体围绕写景、写人、写物、写事四个模块展开。
模块一:写景。
可积累拟声词、时间的过渡四字词、景物的色彩描写词句、景物的姿态描写词句、景物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句子、景物拟人句等。
模块二:写人。
可积累人物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等方面的词句。
模块三:写事。
作为课程尾声的主题,与前面两个模块相融合,又注重情感的积累,是较为综合的一个主题,题材较为广泛。
三、研究理论、方法和过程
本课程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是主体性原则,第二是可行性原则,第三是实践性原则,第四是差异性原则。本课程研究使用方法如下:
(一)整合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摘抄本,并为自己的摘抄本命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小花园》、《采蜜集》、《词句小镇》、《种子密室》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书名、封面都是学生花了很多心思设计出来的,一开始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面对这本倾注了自己很多心思的本子,学生怎么不倍感珍惜呢?因此,他们在积累好词好句的时候也定会更认真,更细致。这样,学生便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收集,在语言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
(二)围坐学习法
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活动。每个同学交流两个好词或一个好句。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积累一下子增加到了原来的四倍,积累快,效率高。如小组内A介绍了春暖花开、春风拂面;B介绍了花红柳绿、万紫千红;C介绍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D介绍了冰雪融化、泉水丁冬。一会儿工夫,学生就掌握了8个词语,从怎么写到什么意思都掌握了,事半功倍。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计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环节等等。比如,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用不同四字词表达画面的意思。一位老大爷眼含泪水,激动地说:“我终于和我失散多年的女儿见面了。”这时老大爷的心情可以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学生可能会兴致勃勃地说:“惊喜万分”、“喜极而泣”、“热泪盈眶”、“激动万分”、“老泪纵横”、“百感交集”等,对学生采取轮流制,进行循序渐进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三)归类积累法
在词句积累中,可以将有语言特色的分别归类。可以把相同部分的集合在一起,如:含数字的:一心一意、三长两短、七上八下等归类在一起;含“心”的:心不在焉、心安理得、心比天高;含反义的:虎头蛇尾、扬长避短、口是心非、弄假成真;含叠词的:AABB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等、ABAB式——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等;ABCC式——小心翼翼、神采奕奕等;ABB式——绿油油、红彤彤等。
(四)美文摘抄仿创法
在词句积累中,遇到优美的句子,可仿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精彩的句子“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插着好些扇子,激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可仿创: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
(五)熟记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真正把积累的词句吸收进脑子里,才是他自己的知识,才能为其所用。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词句积累后要熟记,熟读成诵,写作时才能如行云流水。
(六)情境学习法
实践过程中,教师适当布置了小练笔。如学了《荷花》这一课后,把描写荷花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还可以用在哪些花儿上。如积累了“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等好词之后,也可运用在牵牛花或蝴蝶上。
同时,教师通过课程间的融合,如在积累春天有关的词语时,和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结合起来,在口语交际中运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百花争鸣”等词语。在积累描写外貌的词语时,与习作课“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相结合,在习作中灵活运用“虎头虎脑”、“眉清目秀”、“目光炯炯”等词语。
四、研究结果和结论
本次课程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坚持激励性评价,关注个性特色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本次课程研究,笔者得出的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学生知道积累什么——语言材料(如写景、写人、写事的词语等)、情感(如词性的褒贬词性等)和写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二,学生知道怎么积累——掌握积累方法,如整合学习法、围坐学习法、归类积累法、美文摘抄仿创法、熟记法、情境学习法等,能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第三,学生知道怎么运用——对所积累的词句进行简单的情境运用,能把所积累的词句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
本课程结束后,学生以摘抄本的形式呈现积累成果,对比未上过本课程的同年段学生,前者自主积累好词好句的兴趣更浓,所积累词句的质量更高。
六、研究的不足和反思
本次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仍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在借鉴组员积累的词语时,会出现词性误用的情况。学生提高了积累词语的使用率,但使用率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习总书记曾说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以上所述均为笔者的浅尝拙见,相信在往后的坚持实践和努力探索下,笔者定能对对三年级学生好词好句的积累和运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