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银霞 王瑛
摘要: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相对于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来说,更注重校企之间的双向交流,对于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对于流动站实践路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很多院校在建设流动站时缺乏经验借鉴。对此,文章通过实践案例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向流动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实践路径,对于提高流动站的建设水平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高职院校承担提质培优项目,并且在通知中对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的建设作了重点说明,多所院校开始承接并建设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以期达到提高教师水平的目的。
一、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的界定
近年来,虽然学者专家对于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的研究在逐步加深,但对于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所谓教师企业实践流动战是指高校与校企合作企业合作建立的教师交流中心,其职能是学校师资与企业员工之间的纽带。学校教师与企业职工之间获得交流、沟通的机会,是知识传播的一种方式。
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建设目的
教师企业流动站主要是着眼于优化学校教师资源,以师资培养、技术服务、企业发展为纽带,通过流动站的前期和后期建设,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平台与学校师资平台的互动,企业工作场所及学校实际教学的对接。其目的是通过双向交流来提高人才培养改革、提高师资水平,提高科研開发能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流动站的建立,对于学校和企业具有双重的促进作用,它能够让校企在资源共建共享、师资互聘共用、人才的共育共培上互帮互助,最终达到双赢。
三、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实践路径
(一)以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为纽带,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1.成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指导委员会”,制定管理制度
成立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指导委员会”,负责决策与协调重大事宜,对流动站进行管理。与合作企业商议正式成立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的相关事宜,包括调研、建站规划、功能定位、建站目标、培养方案、站点硬件条件、站点运行管理方案、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
校企联合召开教师实践流动站培养方案制定研讨会,确定教师培养标准、培养内容、进站遴选标准、出站考核指标等,制定站点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
2.构架组织框架,确定流动站的主要功能
校企双方共同完善企业实践流动站的组织构架及功能,确定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的主要职责及功能,明确教师进站实践目的;确定企业、学校、教师等相关各方应担负的职责。
3.推动校企人员流动互派,建立流动站的“双向”流动机制
加强学校和流动站的沟通联系,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搭建平台;落实教师到企业任职兼职与企业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兼课任教的“双向”流动机制。
(二)以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为平台,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按管理规定,有计划的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并完成相应实践任务,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1.校企双方确定教师实践项目及进站教师
依据流动站管理机制与相关管理制度,遴选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教师实践项目及符合相应岗位需求的教师。
2.教师进站参与企业实践工作及相关技术研发项目
组织首批教师到流动站进行实践锻炼,以员工身份深入企业实践,完成了解企业、熟悉岗位、学习新知、应用新技能、与企业共同完成产学项目。
(三)以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为窗口,提升教师服务社会能力
1.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通过流动站,教师通过在流动站的工作学习,学习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并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用友新道公司及其合作企业提供管理及专业咨询服务,并形成咨询报告
2.为企业职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流动站所拥有的企业资源,积极承担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技术及工作流程改造等工作。为企业提供职业技能等级或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
(四)以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为桥梁,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1.形成“岗证课赛”融通的课程体系
教师通过流动站的企业资源,掌握大数据时代真实的财务工作过程,以新岗位要求为导向,以技能大赛为抓手,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构建体现新时代财会职业能力的“岗证课赛”融通的课程体系。
2.校企共同开发实践类课程资源
加强课程建设,教师以在流动站实践中所参与的典型企业工作案例为载体,将其中涉及的生产工艺流程、新技术、新方法等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其掌握的行业内新标准、新规范与新工艺、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利用三年时间,逐渐完成相关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类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建设。
总之,通过流动站建设,能够使教师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工作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从而助力高职院校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2]原波,何显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研究与借鉴[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47-248.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双平台、四融合、五对接”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RSHZ-2021-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