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惠智
摘要:小学中年段的很多课程都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承载着本课时或者本册书的知识,往往还为后期学习作出铺垫,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角度,谈谈如何才能优化小学中年段数学课堂教学,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段;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中段是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总体发展趋于平稳,同时个性分化也开始显现,在学习能力、互动交流、兴趣偏好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数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学科,针对此,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好数学做出努力。
一、根据课程内容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主要可以分为概念课和计算课。概念课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在概念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采用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概念上的导课形式。例如多采用感知、观察引入新课。通过观察分析进行归纳,进而形成表象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导课时尽量要激发学生对计算探究的欲望。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和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要把好小数的第一关,因为后期小数的意义和计算会伴随学生整个生涯。小学中段的课程往往都会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如何导入新课就至关重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数在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所以,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你对小数有什么认识?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小数?这样比较直接、开放的导课方式会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生从开课就能感受到小数来源于生活,只是平时并没有仔细地观察,从而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数学的习惯。
二、加强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
比较难的数学问题一般都是多个数学知识综合起来的,而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对每个知识点都清楚,并精准、灵活地运用。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中,如果没有思路、没有方法的话,就会生出畏难情绪。因此,数学教师在学生课前自主探究中,要注意方法的指导[1]。另外,在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运用赏识性和竞赛性的方式推动他们积极参与。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四则运算》中,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个人和小组合作完成的运算题,要求他们能简便计算的一定简便计算,否则判错。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进行小组评议,最后比出“计算王”,“最强小组”,并给予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的奖励。
三、渗入数学思想,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标十分重视在教学当中培育学生在多个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下意识地去培育学生在多个方面的能力。即使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中并没有涉及难度过大的知识,对于学生综合方面的能力要求也并不是很高。但是,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启蒙阶段,对于培育学生各种数学思想和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年段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之后,其看待问题的眼界与角度也会逐渐开阔,也就更可以试着用创新思维来思考问题。在教学当中,数学教师应为学生讲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思想和方式,像是“数形结合”思想。而 “数形结合”本身是将部分抽象数据转变成具体形象的“图形”,这样来进一步理解题目。在数学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能够把数字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在面积知识的教学当中,在讲述到粉刷墙面这类问题时,教师需要借助图形来画出哪部分需要粉刷,哪部分不需要粉刷。接着让学生共同分析图形所存在的关系,同时在图形上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不只可以使学生感觉更加有趣,也可以使其体会到“数形结合”的运用,进而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可以使课堂氛围生活化,从而促进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有着以直观和具体的事物为支撑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将数学中的知识还原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时、分、秒”这些知识时,为学生收集生活化的学习资料,让学生依据平时生活中的时间安排来了解时间的相关概念,并且为学生准备较为常见的计时器材,从而巩固学生对于“时、分、秒”这些关于时间单位的课程知识。在课上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之后,再指引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当中,让学生借助学习的“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来使学生逐渐建立起时间观念,进而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规划意识。
五、开展分层教学,推动整体数学水平提升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应该从了解学生开始,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包括数学学习经历、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合理进行分组、分层。从而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不同层次教学的方向以及重难点。此外,分层过程应该根据不同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调整。
比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对时间的了解基础,从而合理分类。有些学生已经可以熟练掌握时间钟表知识点,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学生分类到一组,引导学生们学习时间的计算;而对于部分学生以往在生活中不关注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时钟,鼓励该组学生从时间认知开始了解时间的奥秘。
通过合理分层,每组学生在自身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练习,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将基础相同的学生分类到同组,为了后续设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打好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中年段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课前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完善教学策略与方法中优化课堂教学,以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全面提升教学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小荣.综合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3):1
[2]田文娟.實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8( 22) :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