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强
摘要: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领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有自己的特点,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美术学科是高中艺术学习领域里的必修课程,其课程目标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通过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下,高中美术学科是学生的必修学科,也是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然而,从现实来看,学生普遍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度不高,也缺乏积极性,导致高中美术课问题较多,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背离,对此,美术教师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认真分析问题,采取有效举措进行整改,切实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效。
一、充分重视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新课改下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育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就是美术课程,这也是美术课程设置的价值所在。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的美术教学工作,重视美术教学。从学校来说,要強化教师队伍建设,保证美术专业教师人员,不断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满足新时期高中美术教学需求。同时,积极改善美术学科教学条件,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有利于教学的美术专业教室,给学生的美术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方面,美术专业教师要更新观念,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用先进理论指导教学;认真研究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领悟课程精神,用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指导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重视师德修养,这样才能够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非智力因素影响和调动学生,为开展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准备。
二、开展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属于美育的范畴,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和融合。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赏析与评价,能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的文化底蕴,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作者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通过鉴赏活动,还能够使学生发现作品的人文精神和美学内涵,理解“美”与“丑”的含义。例如,学生通过鉴赏美术教材中的外国雕塑作品《欧米埃尔》,就能够了解该作品中“丑”的内涵,从而达到以丑审美的教学效果,这对高中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中美术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介绍美术基础知识和创作方法,还要增加美术鉴赏(判断)相关内容的比重,并结合具体美术作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整合资源,促进学生进行创意实践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不是几个作品和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积极整合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充分整合民间美术、乡土美术,以及传统美术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剪纸技艺的基础上,能够结合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对于美术的学习不应当仅停留在书本和课堂当中。尤其是当今时代下,网络信息高度发达,不论是教育资源还是艺术资源都极为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将优秀的艺术资源引进课堂,为学生营造更为直观、有趣的美术课堂。比如:在针对性学习某一朝代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对应朝代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到当时那个朝代的时代背景,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情绪。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前布置作品鉴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的背景资料,并在上课之后关于自己的感觉和认知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向学生进行其他种类的美术学习,比如:通过绘图软件进行简单地图案设计或是美术制作等,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之余,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五、针对个性特点,开展针对教学
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不同于数理化课程,没有十分严谨的逻辑,更没有绝对的对错。事实上,美术是一门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和艺术,更倾向于个体的感受和个性化。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表达方式和直观感受也各有不同,故而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和避免模式化教学,更不能在课堂上树立所谓的标准,以免限制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表达,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通过客观的阐述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不同喜好的学生,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自我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如:进行“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答什么艺术形式是乡土艺术,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然后在分组学习结束之后再让每个小组以汇报的形式向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讲授。通过中间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课堂氛围自由融洽,也更加适合美术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是一种分享人类经验的特殊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积极研究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教学,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真正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郭海岩,郭晓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74-75.
[2]钱丽丽.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课教学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7(03):102-103.
[3]周玮.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0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