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的策略

2021-12-19 21:08梁志红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

梁志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一直更新与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以及家长开始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意识的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帮助学生培养责任心,让学生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及国家有用的人。本文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责任担当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阶段;责任担当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0-0159-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renewal and reform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more and more teachers and parents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moral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Primary school is the stage to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can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help students cultivate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and make students useful to their families,society and countr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filtration Strategy of responsibility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

【Key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Primary school;Responsibility bearing

教育的目標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小学阶段不仅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以及打造人格的阶段,在开展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责任心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的阶段中能够培养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教师也需要重视对于责任担当的渗透,真正普及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进程与保障。

1.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依旧有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自身的素质没有提高,还有一些教师则是完全没有参透新课程标准中的教材理念,对新课改的理解度不够。这也就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采用一些设计不符合学生思想的方式进行教学,或是依旧通过传统,单一的方式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家庭作业也是难以展开的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需要让学生们深刻地受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则需要让学生多在课堂外参与实践活动,只有参与了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的思想发育依旧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便需要家长从旁协助,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学校之间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存在认知差异的,不仅是家长与学生的思想存在差异,在文化素质以及道德品质方面依旧存在差异。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命负责的渗透,对教学的质量造成影响。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责任担当的影响因素

责任承受是指学生主体自觉承担或自动履行自己社会角色要求分内的事,而在我国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指学生处理国家、国际、社会关系方面。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责任担当教育,能够开启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意识。主动性是一种良好的品性,这其中更多的表示学生的态度,让学生主动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并且对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主动承担。主体意识主要指让小学生为自己负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社会中、家庭中以及国家中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也需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而群体意识则指学生需要自己认识到自己处于社会大环境中,在这个环境里,人与人都是相互依存的,自己则需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与他人的权利都不会受到侵害,自身的权利也能够得到保障。而责任担当的启蒙则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责任担当,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担当,对自然以及国家的责任担当,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等各方面的责任担当。通过对学生的启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 培养学生心中的责任意识,逐渐渗透责任担当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方式,逐渐渗透责任担当的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培养出责任心。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接受一些世间的规则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责任心与责任意识。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校园》时,教师便可以通过之前发生在班级中的安全事故来进行教育:班上有两名学生在教室里追追打打,但是在跑动的过程中,不仅将班里的垃圾桶打翻了,而且班上也被弄得乱七八糟,搞得学习环境都变差了,不少学生开始抱怨,还有一些学生则也加入到了追打过程里。说出这个事例之后,教师便首先需要告诉学生,在教室里追跑打闹是绝对不能的。将这个规则告诉学生之后,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原因,告诉学生如果在这个小环境里追逐打闹,不仅很快就会把我们学习的环境弄脏弄乱,而且班级是学生们每天待得最久的地方,如果就这样弄脏,不仅其他同学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自己也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静下心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便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心中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纠正不良习惯,达到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的效果,最终达到渗透责任担当教育的目的,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

3. 创设情境,落实责任心的培养

在开始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过程中,因为道德与法治涉及的知识较为复杂,对思维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说非常不易懂,所以在进行课堂上讲解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逐渐感到无趣并产生厌烦,导致课堂的气氛不好,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更加有趣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笔者认为在课前进行情境创设是有效手段之一,教师需要研究相关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感受学科的实用性与魅力,最后达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效果。例如,在教学《我爱我的家》的时候,教师则通过创设一个学生平时熟视无睹的一个家庭情景来进行教学,笔者首先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然后要求学生一起唱这首歌,并且在唱歌时想一想妈妈每天为我们做了那些事。在歌声中学生感到了妈妈的辛苦和母爱的伟大,不少学生在歌唱时留下了眼泪了,这时笔者进行适当的渲染,并趁热打铁提出给妈妈打个电话,表达自己的爱意。接着,教师便可以告诉学生,等到父母年纪大了,我们也需要养育自己的父母。从现在开始,大家回家之后便可以通过帮助家里打掃卫生,做饭洗菜的方式来逐渐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此时此景,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能还能深刻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母爱,什么是家庭责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责任心的目的,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快乐的同时,真正落实责任心的培养。

4. 设计一些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如果仅仅只是通过基本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长期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承担责任。例如,在教学《我自己会整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首先问问学生们:整理自己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只是在浪费时间吗?这个时候有些学生觉得在浪费时间,还有些学生则认为整理是必要的,自己整理东西不仅可以在找东西的时候更方便,而且还可以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耐心。为了真正落实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东西如果自己不整理,没人会帮忙整理。接着,教师则需要告诉学生,这些东西的主人就是自己,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去收拾或者整理,它们很快就会不见,再找起来也更麻烦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而且还能在一个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责任感,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 将责任担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与生活紧密相联,因此,渗透责任担当教育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归纳到教学中来,真正达到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学科的内涵,真正体会责任担当的意义,并且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把握好责任担当的渗透机会,并且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宽隐性教育的渠道,让学生能够真正得到素养方面的提高。例如,在走进教室之后,如果教师发现黑板没有擦,地上也乱糟糟的,这个时候不应该直接对学生大喊大叫,让学生去打扫卫生,而是通过自己身体力行,让值日生以及其他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同时,在进行打扫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参与到打扫的行列中来了,这样则能够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在打扫的过程中问问学生,在家有没有帮妈妈打扫卫生,或者是否有帮其他的朋友打扫卫生过呢?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便会积极地回答,有些学生回答有,有些学生则回答没有,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德育方面的教育。这样教学可以真正提高教育的效果,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真正使得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渗透条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与道德品质,最终使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也需要紧跟新课程标准的推进与发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通过渗透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将责任担当渗透到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且坚实的基础,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长期教学活动,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推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教学,使得责任担当能够真正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婧.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J].才智,2020(3):184.

[2]谢丽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路径探析[J].小学德育(教学指导版),2019(1):7-8.

[3]范文雪.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2019(21):14-14.

[4]王成.《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做诚实的孩子》教学片断及反思[J].华夏教师,2018(35):25-26.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素人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