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芳
[摘 要]在语言材料极大丰富的今天,初中生接触的阅读理解文章仍大多为记叙文或科普说明文, 他们较少接触英语诗歌。在初中英语课堂上适当地渗透诗歌教学,既能让学生学习优秀的语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又能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文章选取上海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诗歌语篇为教学材料,用发展的眼光,探索如何在4年时间里逐步实施英语诗歌教学,并结合教学案例,总结出英语诗歌语音特征教学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英语诗歌;语音特征;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4-0021-03
初中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学生需要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以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为载体。在初中阶段,语料多为记叙文与说明文,英语诗歌很少被选编入教材内。然而诗歌作为一种音乐化的语言形式,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初中生(尤其是在初中低年级阶段)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语料。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渗透诗歌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优秀的语言文化,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王爱平,2014)。
课程标准在对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七年级学生应“能辨认歌谣中的韵律”,“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上海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编者非常巧妙地把英语诗歌与单元话题相结合,在4个年级的教材中,都有选编一定数量的英语诗歌,笔者的统计结果是六年级课本总计3首诗歌,七年级课本总计4首诗歌,八年级课本在Unit 7重点介绍诗歌,总计3首诗歌(见表1)。
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合适的诗歌教学材料。笔者结合英语诗歌的基本语音特征,在诗歌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教会初中生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初中生也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诗歌之美。并且,在赏析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鼓励学生在掌握诗歌基础知识后,借助一定的框架,自己创作诗歌,体验诗歌创作乐趣。
一、英语诗歌的语音特征
英语诗歌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征,而初中英语教材中选编的英语诗歌,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没有明显体现英语诗歌的特征(如使用古体词、诗体词、创新词、倒装、省略以及语法变异等),这主要是考虑到初中生已有的词汇与语法积累,因此本文主要关注英语诗歌的语音特征。
(一)英语诗歌的节奏(rhythm)
英语是重音节拍语言(stress-timed language),其特点是同音长。不管在两个重读音节之间有多少个非重读音节,重读音节出现的时间间隔大体上相等。根據这一特征,每一行诗句都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音节,并将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区分开来(重读音节用”/”来表示,非重读音节用“V”来表示)。例如华兹华斯《致布谷鸟》中的句子(见图1):
在本句中,共有8个音节一轻一重交替出现,整句按一轻一重的格式流动,这样一轻一重构成的一个组合被称为音步(foot), 所以本句共有4个音步。英语诗歌的音步基本格式有以下4种:
1.抑扬格(an iambic foot):由一轻一重两个音节组成,如“The rain is raining all around”。
2.扬抑格(a trochaic foot):由一重一轻两个音节组成,如“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3.抑抑扬格(an anapestic foot):由两轻一重三个音节组成,如“And was always a rose”。
4.扬抑抑格(a dactylic foot):由一重两轻三个音节组成,如“Dragging the corn by her golden hair”。
(二)英语诗歌的押韵(rhyme)
诗歌押韵的目的在于加强音响效果,读起来声音和谐,听着顺耳,增强艺术魅力。英语诗歌由于一个词可能有好几个音节,因此它的押韵也就变化较多。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介绍了押头韵和尾韵。
1.头韵(alliteration), 就是在一个词组或一个诗行中,有两个以上彼此靠近的词,其开头的音节(或其他重读音节)具有同样的字母读音(主要是押辅音)。例如:
The fair breeze blew, the white foam flew,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2.尾韵(end rhyme)押在诗行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上,押韵音节的元音要相同,如bee、see,押韵元音后的辅音要相同,如park、lark。如下面这首儿歌: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二、教学案例展示与方法探析
(一)六年级初探诗歌节奏,体会抑扬格/扬抑格特点
上海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6A Unit 2 “I have a good friend”中,第一部分就是一首小诗“I have a friend”,笔者在第一轮教授预初年级学生时,也仅仅把这首诗的教学当作阅读理解来完成,过于咬文嚼字,忽略了诗歌的节奏和押韵特点,导致学生对于诗歌的初次感受并不深刻。
在第二轮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听觉上感知英语节奏,通过具体诗句识别节奏模式,从口头上操练和区分节奏模式。教学过程如下:
1.从听觉上感知节奏模式
笔者首先通过板书直观展示两种节奏模式,用 “/”表示重读音节,用 “V”表示非重读音节,并大声把两个节奏读给学生听(重读音节读作DA,非重读音节读作di),一边读一边在课桌上敲打节拍,让学生仔细体会两种节奏模式的异同,感受英语中两个重读音节之间同音长的特点。之后,让学生模仿着读一读,在实践中体会轻重节奏差异。
a: V / V / V / V / (di-DA-di-DA-di-DA-di-DA)
b: / V / V / V / V(DA-di-DA-di-DA-di-DA-di)
用“di”“DA”标注节奏,赋予节奏以声音,更生动具体,也便于笔者操作,引导学生从听觉上、口头上进行感知和操练。
2.通过具体诗句识别节奏模式
笔者选取了上海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6A Unit 9中的小诗“Shall we have a picnic?”中的四行诗句,并将轻重音符号标注在诗句上,让学生初步识别诗句的轻重节奏。
3.从口头上操练和区分节奏模式
笔者运用用手掌拍击桌面的办法来展示每行诗句一轻一重的节奏特点。笔者示范朗读四行诗句,因为诗句很有节奏,在拍击声的映衬下,学生很快就领悟到拍击桌面时,所对应的单词音节要重读,不拍击桌面时,所对应的单词音节要轻读,这样就形成了一轻一重的鲜明节奏感。然后笔者板书上海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6A Unit 2 “I have a good friend”中的一首小诗,要求学生自己用符号“V”“/”标注音节的轻重,再带领学生一起边拍击桌面边朗读第一节的四行诗句。
随后,笔者带领学生一边拍击桌面一边朗读后面的三节诗句,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拍击声中,体会着这首诗的节奏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课堂气氛高涨,学生也非常享受这样的课堂。
鉴于抑扬格和扬抑格的概念比较深奥,笔者在教授六年级学生时,并没有引出这一概念,而是始终用“一轻一重”来代替“抑扬格”,这样的提法不仅简洁明了,很直观,还很容易让学生接受,不会让学生对诗歌产生畏难情绪。学生会因为诗歌所具有的音乐性的节奏感而对诗歌产生亲近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节奏特点,笔者又补充了一首扬抑格童谣,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儿歌: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在引导学生体会其“一重一轻”的节奏特点后,再让学生用拍击法来一起朗读这首儿歌。最后又播放了这首儿歌的伴奏音乐,让学生伴着音乐演唱这首儿歌。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体会到了诗歌的节奏美。
至此,学生在六年级就初步感受了诗歌的节奏特点,并学會了借助拍击法来展示音节重音,这是学生对诗歌的初次探索,学生由此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欣赏诗歌的种子。
(二)八年级品味诗歌韵律,体会诗歌之美
诗歌采用节奏优美的词句来表达诗人的强烈情感,是一种有韵律感的语言(李佳颖,2015)。英语诗歌利用发音的特殊规律来使诗歌读起来有韵律感,例如尾韵、头韵和行中韵等,使得诗歌成为一种音乐性语言。
1.观察诗句,发现押韵特点
笔者首先板书几组单词:king与ring,bee与tree,maiden与laden,motion与ocean,tenderly与slenderly。然后笔者让学生观察这几组单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发现,各组单词的尾音是相同的。笔者接着介绍押韵知识——尾韵,即两个单词的最后一个或两个或三个音节是相同的。
2.在具体诗歌中找寻尾韵
笔者展示上海版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7中的一首小诗,引导学生找寻每行诗句末尾的单词有没有押尾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尾韵的特点。下面是教学片断:
T:Look at the last words of each line, what similarities can you find?
S1:Line two and line four, the two lines both end with /i:/.
T: So smart! What else?
S2:“small” and “hall” both end with -all /ɔːl/.
S3:“attention” and “detention” both end with -tion /ʃn/.
S4:“play” and “way” both end with -ay /eɪ/.
S5:“Li” and “see” both end with /i:/.
T: Awesome! You did a good job cause you find two ending words have the similar sound. We call these similar sound rhyme. In Chinese, it is called “尾韵”.
笔者在介绍了尾韵的概念后,又继续发问:“同学们在诗句的末尾发现了语音规律——尾韵,有没有考虑过在诗句的开头也存在一定的语音规律呢?”经过笔者的启发,学生举手回答,他们发现第一小节的后两行都用I开头,第四小节的中间两行用she开头,笔者继续介绍头韵。至此,学生通过对诗句的三次朗读,在笔者的启发式提问下,自己发现了英语诗歌的韵律特点。虽然学生只学习了头韵和尾韵,但在英语诗歌的入门学习阶段,这也是很大的收获了。尽管英语诗歌的韵律特点总结出来了,但笔者不满足于此,趁机继续追问:“为什么诗人在创作诗歌时,要将韵律考虑其中呢?”
T: Why does the poet use rhyme?
S1:I think by using rhyme, the poems sound very beautiful.
S2:In my opinion, the use of rhyme makes it easier to recite a poem.
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文诗歌的经验,总结出了英语诗歌使用尾韵的原因:使得诗句读起来声音谐和,加强音响效果,朗读时听起来顺耳,增强艺术魅力。
(三)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体会写诗的乐趣
英语教学不仅仅包括语言能力的培养,只要课程设计合理,完全有可能把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兼顾起来。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笔者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英语诗歌,应用课堂所学的头韵、尾韵、节奏等知识,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并且在母亲节献给自己的妈妈,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结合前面所学的两首诗歌,笔者建议学生选择以四行为一节,写两节以上的诗歌,对于节奏可以选择“一轻一重(抑扬格)”或“一重一轻(扬抑格)”。为了更有仪式感,笔者准备了彩色纸,希望学生创作好诗歌后,制作一张卡片,在母亲节送给自己的妈妈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
诗歌创作具有挑战性,虽然学生最后提交的诗作比较稚嫩,有些还有语法错误,但学生基本都注意到了节奏,写出了头韵或尾韵。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效地发展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和运用英语的成就感。
三、结束语
因为诗歌的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而且在考试中很少考查诗歌理解,所以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不愿触碰诗歌。但笔者通过上述诗歌教学探索,深刻地感受到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教会学生赏析诗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文化意识,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在众多文学体裁中,能够直接触碰学生情感的,恐怕诗歌是排第一位的。我们的学生平日里被各种学科知识包围着,在埋头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他们的情感如何表达和宣泄?笔者认为,教会学生用创作诗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的好方法。虽然英语诗歌教学存在诸多挑战,但这个课题值得教师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笔者谨以此文来记录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探索,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指正。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王爱平.提高初中英语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5):26-29.
[3] 李佳颖.谈英语教学中的英语诗歌教学[J].教育探索,2015(3):69-71.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