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峰,夏海平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8)
眩晕症通常起病急骤,患者突发剧烈眩晕,可伴随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闭目难立等症状,轻则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重则可发展为厥证和中风,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眩晕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不同的药物疗效参差不齐。中西医结合是现今治疗眩晕症的趋势,天麻素是由中药天麻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还可够抑制大脑皮质兴奋,改善血管内活性物质[2]。现选取急诊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倍他司汀联合天麻素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8 例急诊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 例。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20 例;年龄40~87 岁,平均(64.3±21.86)岁;疾病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20 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16 例,梅尼埃病5例,前庭神经元炎3 例;体质量指数(BMI)19~25 kg/m2,平均(22.24±2.53)kg/m2。观察组男性26 例,女性18 例;年龄40~88 岁,平均(66.23±22.51)岁;疾病类型: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21 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15 例,梅尼埃病6 例,前庭神经元炎2 例;BMI19~25 kg/m2,平均(22.53±2.72)kg/m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规定的眩晕症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45~85 岁;③认知、感官能力正常;④均同意治疗方法;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②合并有颅内感染、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④心、肝、肺、肾等功能不全;⑤近期内有创伤、手术等影响血管内皮因子水平;⑥老年痴呆、精神疾病等影响合作的疾病;⑦多种药物过敏史。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遵医嘱静养,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治疗,糖尿病给予控糖治疗;同时给予改善脑部微循环的治疗。
1.2.1 对照组 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506948,10 mg/支)20 mg+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 次/d,连续3 d。
1.2.2 观察组 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天麻素治疗,倍他司汀的用法同对照组。0.6 g 天麻素(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36,0.2 g/支)+0.9%氯化钠250 mL 静脉滴注治疗,1 次/d,连续3 d。
1.3.1 眩晕障碍评分 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情况。该量表共包括25 个条目,满分为100 分。
1.3.2 中医症候积分 参照文献[4]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主症和次症进行评价:主症包括旋转感、头晕目眩、浮动感及摇摆等;次症包括乏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肢体麻木等。按照严重程度:主症计分0(无)、2(轻度)、4(中度)、6 分(重度);次症计分0(无)、1(轻度)、2(中度)、3 分(重度)。
1.3.3 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 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C 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以上指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参照相关文献[5],以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减少程度评价治疗效果,共划分为四个等级:积分减少≥90%为痊愈;50%≤积分减少<90%为显效;30%≤积分减少<50% 为有效;积分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加重为无效。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DHI 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DHI 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n=44,,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DHI 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n=44,,分)
两组治疗前CRP、ET-1、N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ET-1、NO 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n=4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n=44,)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4.55% 和29.5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3,P=0.017)。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好(Z=2.199,P=0.028)。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 [n=44,n(%)]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病,其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由于症状严重、发病急骤,多就诊于急诊科。眩晕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情发作时出现对空间定位障碍,多数学者认为其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部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引起眩晕症最常见的疾病有后循环缺血性,其次为良性发作眩晕和前庭神经炎[6]。倍他司汀是一种组胺H3 受体拮抗剂,多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脑血栓、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但该药物不仅药效不够持久,单独使用难以获得显著疗效,而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DHI 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别亮[7]与唐铁钰等[8]研究也显示,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在缓解急诊眩晕症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倍他司汀治疗。天麻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平抑肝阳、熄风止痉之效。天麻素提取自中药天麻,现代药理学证实该药能够显著增强血管的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马聪等[9]研究表明,天麻素对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调节血浆ET、NO 的水平而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三项指标的改善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比较亦有差异。ET、NO 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其中NO 可调节血管紧张性;ET-1 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CRP 被认为是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谭莉等[10]认为,天麻素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血清NO 水平而降低ET-1 水平,进而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这些都提示天麻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综上所述,倍他司汀联合天麻素能够尽快缓解急诊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其可能与对血管内皮具有的保护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