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展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文章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观视域下对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丰富教育实践载体、营造育人氛围、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三個可行性实施方案,为大学生开展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拓展知识维度、丰富践行主体、拓宽实践载体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4-0158-03
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202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YGJ21 20)。
作者简介:荣聪(1990—),男,硕士,徐州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不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学术界与教育界十分关注的常新话题,新时代的发展更突出了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爱国情感的合理表达,还是爱国实践的合法践行,更是一种基于感性情感上的理性表达[1-3]。如何做到顺应时代新发展,结合时代新特点,包容并蓄,实现理性爱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有必要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观视域下对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探讨。
一、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探赜
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但有时容易受到外界的误导,不理性和偏激地表达爱国情感,甚至触犯法律,造成严重后果。如何理性地表达爱国情感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是不够的,有可能会转变成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观视角下高校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合法、有序、合理的方式表达爱国热情,理性实践爱国行为至关重要[4]。
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也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如追求个性与自我。但是信息全球化下的互联网快餐文化虽然增加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却带来了文化冲击和价值评判模糊的恶果,主流意识形态在部分大学生中受到冷落,部分大学生家国意识、民族概念薄弱,猎奇心理强,表现出浮躁、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法律意识淡薄等现象,容易把强烈的爱国情感转化为不理性行为甚至违法行为[5]。
这对新时代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提出了更髙的要求。首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根植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使理性爱国成为大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第二,强植法治、道德理念,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新时代大学生要把法律作为一条不可触摸的“红线”,道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以身作则,遵纪守法,不把爱国热情发展成盲目、冲动、偏激的不理性行为,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合理正确地表达爱国情感,努力做到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6]。
二、理性实践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
为引导大学生合理表达爱国情感,理性践行爱国行为,通过对教育实践载体、营造育人氛围、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提出以下新途径。
(一)丰富教育实践载体
高校应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载体新途径,做足五个方面的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各载体的有利因素,丰富教育实践载体。第一,以课程育人为启明灯,利用好专业课、思政课的课程思政功能载体,以文化育人为抓手,注重多学科融合,助力学生学懂弄通学科知识,不断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国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讲好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如利用音乐课讲好红色歌曲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创造动机,讲好思政故事;第二,以活动育人为先锋号,利用好重大活动载体,发挥好仪式仪典、重大纪念活动的育人功能,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如纪念一二九运动活动、五四表彰活动等,通过开展缅怀历史、表彰先进等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精神成长;第三,以文化育人为压舱石,利用好文化载体,特别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以徐州大运河为例,通过梳理徐州大运河沿线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从红色人物事迹、红色历史遗迹中汲取精神滋润,寻找精神榜样,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历史文化等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吸引力。结合主题开展红色话剧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第四,以场所育人为传家宝,利用好红色基地、历史遗产等载体,“讲好历史故事”身临其境,通过宣传展示、实地体验等有效方法,结合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参观英雄纪念馆、红色革命基地等,在实践体验中激发爱国热情;第五,以实践育人为主心骨,利用好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平台载体,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以练促学,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所感,积极开展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使大学生更好地知民需、察民情,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强信仰、长才干、促担当[7-8]。
(二)营造以生为本育人氛围
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理性践行爱国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说的育人环境包括校园环境、网络环境等显性环境,还包括普法环境和包容理性的社会环境的隐性环境。为更好地发挥环境对大学生践行理性爱国主义的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要思想领航润物无声,营造以生为本的校园育人环境。校园作为大学生主要活动阵地,校园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学校要突出思想内涵,注重日常生活中强化、落实、引导理性爱国教育和实践养成,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营造以生为本的校园育人环境。二要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环境。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关注大学生网络动态,引领大学生网络思潮,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意义深远的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合理利用新媒体工具推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短视频、微课堂等,例如通过开展书记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等云端活动,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教育学生不信谣、不传谣,理性表达爱国情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环境。三要增强法律意识,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普法育人环境。不断加强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普法意思,遵纪守法,合理地表达爱国之情,让爱国行为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倡导知信行合一,大学生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时要知法、懂法、用法,要在法律“红线”、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对自身爱国情感进行合法表达,反对极端行为。四要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和谐社会育人环境。要在注重理论宣传教育,舆论潮流风向引领、思想观念合理引导上下功夫,使学生识大体、明大理、守私德、讲公德,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育人环境。大学生要不断通过对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正确把握,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确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9-11]。
(三)加强政策引导支持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激励,既要发挥课程教研平台的内生动力,也要发挥党团组织的号召力,還要发挥先进个人的感召力。要把理性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通过不断推动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调动任课老师在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上的主动性,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同时,加大注重教研平台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考核比重,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充分调动课程、教师的内生动力。高校要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号召力,利用好学生支部和教师支部的创造力,在做好党团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思路与方法做好党建创新、智慧团建,开展好以理性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党团活动,思想把关,行动引领,积极开展“书记讲堂”“三会一课”等活动,发挥党团组织、党员干部的号召力。要发挥先进榜样模范的感召力,通过树典型、立标杆,在大学生中寻找优秀楷模,进行事迹宣讲等,不断使大学生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逐渐认清自身使命,对标找差,争当先进,身体力行,做爱国守法的榜样[12-14]。
三、丰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新意义
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对当前我国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丰富与发展,更新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当今时代背景以及大学生爱国方式中产生的典型问题,并进行探讨、论证,就此类典型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研判。以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问题为起点,围绕“新时代大学生应如何理性爱国”这个话题,从四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拓宽知识维度,引导学生理性爱国[15]。
其次,有助于拓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主体维度,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有效开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实践活动内涵优势,发挥辅导员、专任教师协同作用,“三全育人”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观视域下大学生理性爱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补充,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
最后,有助于大学生理性爱国行为的培养,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维度。依据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新形势,不断提高认知水平,提炼方法,总结经验,利用好爱国主义红色基地、仪式礼仪活动、重大纪念活动、节日等,提出切实可行的理性爱国实践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凯歌,王萌,王子涵. 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应如何理性爱国[J]. 林区教学,2017(01):71-7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2):8-13.
[3] 朱亚玲.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研究[D]. 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5.
[4] 张馑.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 姜莎莎. 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新思路[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7(01):136-137.
[6] 安羽白,高梦.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路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36):170-171.
[7] 蓝汉林,符灏.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创新[J]. 人民论坛,2021(23):108-109.
[8] 袁坤.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思考[J]. 教育观察,2021,10(29):38-41.
[9] 田志久,刘磊,蒋洪冰. 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引导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2):186-188.
[10] 代莉平. 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1):107-108.
[11] 吕俊杰,宋亚林. 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2):571+533.
[12] 张伟娟. 时间纵轴观察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表现方式的变化[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05):75-78+82.
[13] 沈德艳,李进,程斌.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机制[J]. 中州大学学报,2016(06):105-107.
[14] 刘梦娟,唐智敏. 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49-50.
[15] 张然. 理性爱国:当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课题[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06):20-21.
(荐稿人:刘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