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利 栗顺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媒体相继出现。媒体融合视域下,各高校需要直面挑战,抓住机遇,采取相应对策,这样才能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本文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对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开展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研究,从加大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力度、完善新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健全校园文化网络环境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为广大教育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4-001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助力育人工作实践研究 ——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JCXJX21-24)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华利(1983—),女,硕士,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栗顺(2000—),男,专科在读,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大学生是民族事业发展、国家进步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有直接联系,对当代大学生开展高效的思政教育工作是现下高校的首要任务。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各类新媒体相继出现,新媒体俨然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新媒体的进步与普及,改变了时空与地域的局限性,使思政教育更为便捷、丰富、高效,各类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问世,充分发挥着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以抖音为例,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抖音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借助抖音在网络上发表理性客观言论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甄别真伪、明辨是非。教师可借助抖音短视频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通过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提供指导与引导[1]。另外,施教形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的“注入式”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依托新媒体平台传播的短视频、图画等新兴教育形式应运而生,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接受文化的熏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趣。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生了变化
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缺少资源便寸步难行。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为教学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创新。其一,新媒体的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更为方便、高效,思政教育内容出现在大众视线的频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极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改变了传统师生面对面的形式,通过新媒体可以将师生上课的过程中录制成视频,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三)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幅度增强
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愈发重视,接受程度大幅度提升,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合力。此外,我国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移动设备新媒体的应用,给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学生使用新媒体已经具备相应的现实条件,而依托新媒体技术接受思政教育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的形式。
二、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不良文化的入侵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大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人生观念尚未成熟,极易在网络中迷失自我。互联网中存在着大量负面信息与不良文化,如校园霸凌事件、虐猫事件、色情等,这些负能量信息,严重抑制了当代学生的健康成长[2]。
(二)学生沉迷于网络中失去社会属性
媒体融合大环境下的网络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部分高校学生深陷其中,互联网的便利使他们的学习有了“捷径”,作业拷贝、剽窃的现象越来越多。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人人平等,部分学生由于在现实环境中遭受不公平、不平等待遇,就在互联网中寻求关心,网恋、网购等也逐渐成为“潮流”。若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只是面对一部智能手机、一台冰冷的电脑,很难更好地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三)新媒体舆论传播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十分快速,部分负面舆论的传播也极其迅速,大学生是一个极易被“带偏”的群体,他们对热点信息、热门话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学生喜欢在互联网平台发表意见、观点,一旦受到蛊惑很容易对热点事件口诛笔伐。若未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极易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另外,当代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逐渐衰退,致使学生对学校及老师产生抵触,继而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产生巨大影响[3]。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思政理论课程的施教形式、施教手段进行改革与创新,发挥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便捷性、自由性,在无形中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对青年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肩负着学生思政教育重任的思政课程需要紧随时代步伐,做到革故鼎新,不断融入新兴理念和信息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
1. 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顺应媒体融合时代下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新趋势。现代化技术的进步突破了时空的壁垒,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再受课堂和教育工作者的影响,资源共享共建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途径更加丰富、教学理念更加先进,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方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拓宽知识传输的途径,还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对不同现象的看法,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看法进行引导与调整。这时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身份,由讲授者向组织者与指导者转变[4]。
2.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施教模式
教育工作者应借助媒体融合的优势,并将其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施教形式等密切结合,形成具有时效性的实施模式。其一,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形成混合型施教模式,即板书与多媒体结合,为当代大学生构建一个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调整施教手段。其二,基于新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导式施教实施模式,即依托钉钉、微信等交流平台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就学生关心的政治时事等内容进行针对性引导,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高校教育工作者借助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开放性,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在掌握学生思想观念基础之上,增强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引导他们借助新媒体技术关注国家大事,理性、客观看待热点新闻,借此树立科学的三观。对于部分学生评论中消极、负面的想法,教育工作者应借助新媒体的回复功能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此外,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沟通,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互动交流,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
4. 完善思政教育师资建设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还必须提高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切实强化自身媒介素养。高校需要定期对教育工作者开展有关新媒体技术的培训活动,确保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施教手段与时俱进,确保教师掌握的信息与学生关注的问题一致,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二)完善新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发挥自身优势及工作能力,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中的主力军,互联网技术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习乃至就业。由此看来,高质量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5]。高校应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点,根据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借助各类施教方式,抢抓网络阵地,确保思政教育能够完全融入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首先,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通过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其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创建起抵御西方消极文化、腐朽思想的隐形壁垒,提高学生转变固化思维、解放思想的能力。
其次,加强心理教育及法制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接触网络时间长,部分学生迷失在网络世界中,甚至出现消极避世、精神萎靡等问题。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再次,借助网络平台,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改变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部分网民逐渐淡化了民族信念和国家观念。教育工作者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时,应重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
最后,建设校园网站。高校应建设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主题网站,精心设计网站中的各个栏目,使网站内容更具吸引力。
(三)依托新媒体技术,健全校园文化网络环境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校园文化多样而开放,有助于大学校训、校风等的扩散和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这一重要载体,紧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开展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其一,加大校园文化媒体传播建设力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媒体担负着重要作用,是培育优秀人才的载体。高校应提高对新媒体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做到紧随新媒体时代潮流,构建新媒体工作平台,打造优良的校风,为校园文化建设夯实基础。
其二,加强校园舆论、舆情的监管力度。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避免出现负能量信息的传播。高校相关部门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关注的信息,将正确信息发布在校园官网上,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确保校园舆论的正向发展。
其三,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监测机制。高校应努力健全校园新媒体监测系统,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跟踪研究,对新媒体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展开分析,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监测机制。
四、结语
媒体融合背景下,丰富、新兴的媒体技术出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合理使用新媒体技术,把握时代脉络,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避免遇见挑战时束手无策,更好地将各种新兴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另一扇大门,有利于实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国家培育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熊皇,许艳艳.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改革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21(Z1):63-65.
[2] 陈清华.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论基础与路径创新[J]. 宁夏社会科学,2020(05):20-25.
[3] 丛亮.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战及应对[J]. 思想理论教育,2019(11):82-85.
[4] 杨磊,周强.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创新[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0):87.
[5] 杨于岑,张振.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提升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52-56.
(荐稿人:沈玲,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