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笛
1985年,那年,我二十四岁。
小学没毕业的我,不甘心在家种田,又没其他的门路,只能背着一个画夹,走村串户,给人画像、画墙,以养家糊口。
我是过了正月十五出门的。画像没有固定的客户,画完一家,不知下一家在何处,我只有一路走,一路问,不敢去城市,只在鄂、豫、皖、赣一带乡村流浪。
到了四月下旬,我画到了江汉平原一带。一天,我正在一农家给已逝世的老人画遗像,天空响起了布谷鸟的鸣叫。“割谷插禾,割谷插禾……”那叫声一声比一声紧,像是在催我回家。那时,正是农村大忙季节,麦子要割了,秧苗要插了,我必须赶紧回家。
从江汉平原回鄂东浠水老家,要走武汉中转。那天到达武汉,刚过上午九点,可回浠水的车要下午二点才开。我想利用这个空当,去蛇山转转。
蛇山是武汉的一处风景。我上至山腰,见一古色古香的画廊前,挂着“方成漫画展”的横幅。一见那横幅,我就迈不动步了。方成是我最喜欢的漫画家,能看他的画展,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看画展要买门票,门票一角钱一张。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掏出钱来,买了一张。
走进展厅,我像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武大郎开店》《神仙也有残缺》《不要叫老爷,要叫公仆》……
一幅幅构思精巧、画法精湛的水墨漫画,看得我气都不敢喘了。
我正看得起劲,进来了两个人,一年轻女子,还有一中年汉子。中年汉子身材魁梧,感觉有些面熟,定睛细看,才知是周韶华。周韶华是著名画家,时任湖北省文联主席,他创作的《大河寻源》组画正在全国巡展,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我就是在电视上“认识”他的。
周韶华问年轻女子:“方成什么时候到?”
方成也要来!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方成真的来了。他被人簇拥着走进了展厅后面的会议室。见他们进了会议室,我也鬼使神差地跟在他们后面,走了进去。
方成当然是主角,坐在会议桌中间的位置上。我胆怯地找了一个靠墙的位子坐了下来。坐在我旁边的,是《武汉晚报》漫画版的编辑王贤来先生。休会时,王先生问我是哪个报社的。我羞怯地说:“我是一个漫画爱好者。”见我背着个画夹,他又问我带作品没。我说:“只有一些信手乱画的东西。”
我刚把画稿拿出来,方成先生就发现了。他说:“小伙子带作品来了?我看看。”方成先生说着走了过来。看完我的画稿,他说:“画得不错嘛,小王,你可以帮他发表发表嘛!”
散会后,王贤来先生叫我第二天去报社找他,那个跟周韶华一起来的年轻女子也说,方成先生明天在武汉大学讲座,我可以去听听。这时,一旁的日本漫画家诧间文男,听说我喜欢漫画,当即给我画了一张漫画像。
出了展厅,我赶忙去把车票给退了。晚上,我找到一家建筑工地,跟在那里做民工的堂弟挤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到了武汉大学。
去得太早。为打发时间,我买了一张报纸,坐在教室前的台阶上看。保安见了训斥道:“堂堂大学生,在台阶上坐着,像个什么样子?”遭到保安训斥,我不仅没有沮丧,还有些高兴。
讲座开始了。方成先生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我用心听着,竟也聽出了一些门道。听讲座之余,我用炭笔为方成先生画了一幅漫画像,方成先生连声称赞说:“画得好!画得好!”随后,他又给我讲了画漫画的一些技法和要求。
得到方成先生的鼓励和指导,我有了信心,也找到了方向,开始了业余漫画创作,并向报刊投稿。没过多时,《北京晚报》《辽宁青年》《当代农民》等报刊,就发表了我的漫画作品。第二年,《黄冈日报》接连发表我的漫画作品,《武汉晚报》还把当年的年度漫画大奖给了我。
作品发得多了,影响也大了。听说偏远山村出了一名青年漫画家,县里非常重视,没过多久,破格将我招录为国家文化干部。后来,我去南方发展,仅凭一本发表过的漫画作品剪贴,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后来,又在《中国漫画》《幽默大师》《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发表了大量作品,出版了三本漫画专著。
回想起来,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和生活,真的要感谢那次与方成先生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