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慧
本文论述了STEM教育在聋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点,介绍了STEM教育与聋校教育融合教学的形式和优势,以及STEM教育在聋校教育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近年来,STEM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思路规划、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为我国义务教育改革摸索出一条更宽更广的路。借鉴这种教学理念的实践方案,把STEM教育作为聋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为特殊教育打破传统单一、机械的教学困境提供了助力。
STEM教育与聋校教育融合教学的优势
从浅层面上解释,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现在的STEM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涵盖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艺术等多门学科。教师适度地将STEM教育与聋校教育教学相融合,会给鸦雀无声的信息课堂带来更多乐趣,打破了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困境。这种融合教学突出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跨学科的整合教育:虽然聋校开设课程科目繁多,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较低,不会主动发现问题,因此难以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学生既要学习单个学科的知识,也要合理恰当地建立学科间的联系。STEM教育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打破分离的独立学科领域,根据整合经验的设计,目的明确的获取学科间知识技能,注重教育整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与现实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项目式学习利于问题重构:STEM教育以项目推进学习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学生自身建立问题意识是点燃学习兴趣的关键。听障学生的专注力大都集中在眼睛上,很容易“钻牛角”或者被外界信息干扰。基于项目式的方式可以抓住学生的热情,将问题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短暂的时间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驱动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做?”“怎样做自我感觉更好?”问题的重構促进知识的重组改造和再创造,针对特殊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意义。
STEM教育在聋校教育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STEM教育在聋校教育应对策略的研究是推动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校秉承康教结合、发展技能的培养目标,注重创新教育模式,在近年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原有的信息技术、色彩基础、构成、泥塑造型和雕刻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更新开设了Scratch编程、无人机课程、机甲大师编程教学、3D打印、CAD制图以及Arduino开源电子兴趣小组等。在STEM教育及聋校教育的融合策略上,我校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了初步尝试,初步探索出以下应对策略步骤:
跨年级、跨学段设置综合实践课
在现有的聋校教学基础上进行STEM教育试探,为避免大量调整人员分配和影响原有的教学计划,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进行STEM教育。课程内容的深度按照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阶段三个层次进行划分。例如小学低年级结合理学,小学高年级结合工学力学,初中阶段结合理工、美学设计等综合技术工程。由于每个班级内部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较大,需要教师进行打乱班级和年龄分组,按照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划分到不同兴趣小组。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知识与学科的衔接工作。加强教师STEM教育培训,按照年级、层次进行分科学习和整合技术,确保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跨学科成立STEM教育教师团队
足够数量的STEM教师是建立STEM教育学习系统的重要保障。足够的学科专业教师是STEM教育团队的灵魂。教师必须进行分科的基础教学,为促进学生整合教育奠定基础。被运用于科学工程和技术的数学知识必不可少,数学教师在团队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科学教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专业等为项目设计过程提供信息。任何STEM教育主题的成立少不了技术的支撑,包括信息与通信技术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整合教育对教师团队提出了高素质高质量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更要跟进创新教育理念转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STEM教育已经在我国起步,它所呈现的繁荣态势是教育界有目共睹的。努力将STEM教育惠及聋生以及更广泛的群体,才可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和开发力度,有机整合特殊教育教研机构平台的有益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动STEM特殊课程资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