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2021-12-18 07:34张业尼付荣霞张军范志华孔庆学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育人思政

张业尼,付荣霞,张军,范志华,孔庆学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张业尼,付荣霞,张军,范志华,孔庆学通信作者

(天津农学院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392)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农业院校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必修课,对生物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主要围绕如何立足微生物的学科优势、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进行论述,并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育人功能。同时,为其他自然科学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与学校纷纷开展对讲话精神的传达与学习活动,深入探索落实讲话精神的方法与路径。

在微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做到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让微生物课程突出育人价值?关键是立足微生物学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指引[3]。

微生物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科研技能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微生物学作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并展开了全课程育人的教学实践,为其他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立足微生物学科优势,展开全课程育人教学实践

根据微生物课不同章节内容特点设计思政案例,向学生渗透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认识微生物探索之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自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开始,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微生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尽管随着显微技术、成像技术、测序技术等不断发展,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从生理、生化到分子层面的演进,但我们对微生物依然缺乏了解,从数量上看目前人类所认知的微生物还不足其总量的1%。人类对微生物的了解、探索任重而道远,对微生物的研究也许正是我们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们应该更好地了解、学习和利用微生物,以应对当今和未来所面临的巨大挑战[4]。

人类对微生物的探索之路是一条“质疑—实践—理论”的不断循环之路。千百年来普遍流行的“自然发生说”依旧盛行,并于18-19世纪达到了顶峰,1859年巴斯德设计了曲颈瓶试验,对“自然发生说”进行了反驳。巴斯德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这种学习态度和严谨求实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传承。

20世纪70年代末,WOESE等提出了三域学说,揭示了微生物之间系统发育关系,使微生物学进入成熟阶段[5]。WILLIAMS等指出目前广泛接受的三域分类系统可能是错误的,而支持二域分类系统或泉古菌假说[6]。由此可见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不断地变化和纠正中,告诉学生要有理性思辨意识,鼓励学生要有质疑精神、不盲从。

1.2 结合相关实时热点话题,渗透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2018年“基因编辑婴儿”试验引发了轩然大波,关于试验涉及的技术细节和后果以及基因编辑的伦理规范和制度约束引起激烈讨论[7-8]。应当鼓励基因编辑基础研究和体细胞临床应用,但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研究应遵循限制性伦理规范[9]。在课堂上,结合微生物课本中细菌与噬菌体部分的内容,为大家介绍CRISPR/Cas9的发现、发展、原理及应用。结合病毒学部分内容,为学生讲解HIV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同时,让学生思考基因编辑技术的利弊、风险以及如何看待基因编辑,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地培养,教育学生恪守道德规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1.3 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结合,对学生进行奉献精神教育

我国“沙眼之父”汤非凡克服简陋的试验条件,在战乱中依然进行细菌学与病毒学地研究,为沙眼病原体地分离和确认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证明了沙眼衣原体对人类的致病性,终结了70余年关于沙眼病毒问题的争论。以介绍衣原体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特点与免疫性为思政融入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爱我中华的赤子情怀。使学生认识到选择研究课题要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出发,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10]。科学研究不仅要坚韧不拔、知难而进,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1.4 科学与艺术有效融合,引导学生亲近学术热爱生命

拓展美育边界,打破学科界限,把握好切入点,美育可以和微生物课程实现非常有效地融合。微生物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比如在微观世界里,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这些平时肉眼观察不到的平凡生命经过染色、显微放大后,其自然的规则排列、别样的色彩冲击会呈现出生命的独特之美。微生物的世界不仅给我们带来视觉之美,同时我们还可以感受微生物世界中的听觉之美。我们可以用耳朵了解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麻省理工学院原子与分子力学实验室的研究者们把微生物中的蛋白质肽链变成了一段“蛋白质音乐”,它反映了一种来自大肠杆菌的代谢酶,音频化可以成为分析蛋白质特征、创造新蛋白质的一种途径。教师在立足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紧密跟踪最新进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多维生动形象的奇妙微观世 界[11]。自然科学之美的启迪作用在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科学理论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1.5 增加研讨式专题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研讨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12]。在微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增加专题内容学习,对微生物学的前沿知识、跨学科研究等内容进行研讨,通过让学生查阅文献、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答辩等环节,有效突破课堂时空限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并实现课堂教学的无限可能。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增强探讨式教学内容,教师将课本知识点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围绕微生物学前沿热点等开展主题研讨,如“噬菌体最可怕的敌人也可能是最亲密的朋友”“肠道菌群:你所不知的那部分‘自己’”“偷听细菌的悄悄话——微生物的群体效应”“与超级细菌展开龟兔赛跑,不要让超级细菌威胁我们的健康”等等,要求学生课后对主题进行深入学习,最后回到课堂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种研讨式教学在让学生关注生命科学发展前沿的同时,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综合思辨的能力。

2 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2.1 学生课程评价

在2018年—2019年第二学期,通过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对2017级生物工程专业55位学生发布“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良好。71.43%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讲课方式感到非常满意,52.38%的学生对这门课非常有兴趣,47.62%的学生对这门课有兴趣,认为思政内容非常助于本学科知识的了解,激发了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由此可以直观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课程结束后,了解到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除了获取知识,很多同学认为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自身的人生观和科学观,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更好的规划。

2.2 教师自我反思

部分承担自然科学类课程的高校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自然科学类课程同样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如何选择最恰当的切入点,根据授课内容不同、选择案例不同、每人理解的不同而不同,是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内容,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地方。教师在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也应不断发现问题、积极进行反思和不断改进方法。

3 结语与展望

微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结合紧密,从食品到药物,从人体健康到生态环境,微生物的思政教育也需要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的生活点点滴滴中。在微生物学的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味,发掘更多课程思政案例载体和教学情境信息中的思想意义,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课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方式。立德树人不仅要讲信仰,还要讲智慧、讲创新能力。“树人先立德、育人先育己”,我们都应“尽好天职”“做好良心活”。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2):30-31.

[2]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张俊玲. 将“课程思政”理念基因式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8(46):49-50.

[4] 邓元慧,王国强. 人类对微生物的发现与探索之路[J]. 张江科技评论,2019(2):72-77.

[5] WOESE C R,FOX G 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prokaryotic domain: The primary kingdoms[J]. PNAS,1977,74(11):5088-5090.

[6] WILLIAMS T A,FOSTER P G,COX C J,et al. An archaeal origin of eukaryotes supports only two primary domains of life[J]. Nature,2013,504(7479):231-236.

[7] 陈晓平. 试论人类基因编辑的伦理界限——从道德、哲学和宗教的角度看“贺建奎事件”[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41(7):1-13.

[8] 王翠平. 人胚胎基因编辑治疗的伦理分析——以CRISPR/Cas9技术为例[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40(11):105-112.

[9] 秦超勇.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引发的伦理问题[J]. 生物学教学,2016,41(2):79-81.

[10] 张美玲,贾彩凤,杜震宇. 见微知著,溶盐于汤——浅谈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生物学杂志,2019,36(4):8-10.

[11] 崔恒林. 《微生物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高校教育管理,2005,27(4):78-80.

[12] 卜宁,马莲菊,薛明智,等. 微生物学“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74-78.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Microbiology course

Zhang Yeni, Fu Rongxia, Zhang Jun, Fan Zhihua, Kong QingxueCorresponding Author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92, China)

Microbiology is not only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of life science, but also a compulsory course of cor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biological specialty and is a good carrier for develop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ubject advantages of microbiology, develop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discovering the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are effective way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morality. The course was evaluated and reflec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otential of morality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other natural science courses.

microbi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rality education

G642

B

1008-5394(2021)01-0089-03

10.19640/j.cnki.jtau.2021.01.017

2019-07-09

天津农学院2018年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18-C-02)

张业尼(1984—),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技术教学工作。E-mail:yenizhang@hotmail.com。

孔庆学(1960—),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工作。E-mail:78320782@qq.com。

责任编辑:张爱婷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