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21-12-18 08:04李晶晶
清风 2021年20期
关键词:染色体科学探究

文_李晶晶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很重要,这是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这门课程,并且能够就各类实际问题展开有效思考探究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多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参与,并且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探究空间。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会更高,对知识的吸收也会更充分,这可以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强化,并且能够让知识教学的预设目标很好地实现。

教师应创设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

教师首先应在课堂上创设更多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通过提问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并且基于这样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问题作为导向推动课堂,这是一种值得采取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让学生主动解读课本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应的观点,学生之间会在观点交流与讨论中慢慢揭示问题的实质。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并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提升知识教学实效的一种方法。

比如在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其有关的Flash 动画,建立学生的初步学习印象。动画观看完后,教师随之提出几个问题:转录和翻译这两个过程的模板是什么?最后模板的去向是哪儿?这两个过程需要的原料是什么?产物分别又是什么?两个过程中分别需要什么酶的参与?这两个过程分别有怎样的特点?生物性状是怎样被基因通过该过程控制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刚才看到的动画内容,根据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如果能够将这几个问题弄清楚,那么就能基本掌握这节课的核心知识。同时,这种思考归纳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预设的目标。

教师应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设计各种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一同来分析解读各种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更丰富的学习收获,教师在设计合作任务时要做合理选择。教师可以将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融入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探究空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问题出发,找寻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避免学生思维局限。这样的学习活动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学生的多种学科能力会得到发展,科学探究的素养也能很好地强化。

在教学“染色体变异”这部分内容时,当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随之可以为大家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你对非同源染色体有怎样的认识?果蝇的精子中真的存在同源染色体吗?你对染色体组的概念有怎样的认知?鉴于学生的思维存在一定差异,最后得出的答案也可能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大家在小组内进行了各种交流讨论,学生的思维也变得十分活跃。有些学生把一只手的五个手指比作果蝇卵细胞的染色体,把五个手指头比作染色体组,使探究的内容更加形象。随着讨论的逐渐推进,大家不仅能够慢慢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样的学习活动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收获,不断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后实践探究作业

教师还可以尝试从课本内容出发,给学生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后实践探究作业,以这样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这类课后学习任务时,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实例出发,这样学生的探究过程易于展开,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进行问题的研究。

比如学习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节内容后,学生在课堂上虽然从理论层面就环境问题展开了各种学习,但是,对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各种行为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学生的认识还是较为有限。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出某一块区域,要求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在探析这个区域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的同时,关注和解读这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学生可以选取一个具体的研究角度,比如水资源的污染破坏、大气资源的污染破坏等,结合自己选定的角度综合搜集资料,让学生在了解这一区域近几年变化的前提下,提出一些开发策略,着重给出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案和对策。这样的课后实践探究作业让学生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并且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环境意识,这种课后活动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染色体科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
能忍的人寿命长
科学拔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