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洋 曹晶
张东升,男,汉族,北京人,1950年7月出生,1969年2月参加工作,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常委、工会主席。曾任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等职。曾被评为中国汽车改革开放30周年杰出人物。
初见张东升,他穿着银灰色的北汽工作服,笑容可掬。谈起在北汽集团工作几十年的经历,张东升感慨万千。他说:“我这辈子都放不下汽车事业!”
“入党一辈子,为党奋斗一辈子”
1969年,19岁的张东升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他所在的部队是一支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的战场上都立下过赫赫战功。张东升严格要求自己,在部队里锻炼成长。1971年6月1日,他正式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入党一辈子,为党奋斗一辈子。”这是张东升入党时,他的入党介绍人老连长对他的谆谆叮嘱。张东升说:“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让我受益终身。”
1973年4月,张东升从部队复员,到北京二里沟汽车制造廠工作,被分配到热处理车间产品组当工人。因为这个车间工作条件差、体力劳动强度大,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张东升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经过部队的锻炼,服从组织安排已经成了习惯,我同意去热处理车间。”
热处理车间真的是热。设备淬火时油烟四起,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由于生产设备落后,淬火工序全靠手工操作,造成大量产品变形成为废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厂想进口一台自动淬火机床,但是由于费用很高,申请报告几年也没批下来。
张东升听说了这件事后,凭着不怕吃苦、虚心好学的精神,摸索出一些技术革新的门道。半年后,他主动请战,提出自己动手研制设备。厂里组成攻关组,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制造出一台淬火机床。投入使用后,产品合格率接近100%。
“共产党员有为才能有位”
1976年1月,北京二里沟汽车制造厂更名为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北二汽”)。
1983年10月,张东升被任命为厂党委副书记。当时,厂里生产的BJ130型号货车供不应求。地处首体南路的厂子占地面积不足20万平方米,无法扩大生产规模。经过多方努力,北京市政府批准位于顺义区的北京内燃机配件厂并入北二汽,北二汽获得十几万平方米新厂区。
1984年两厂合并后,厂级干部安排成了一个难题。张东升主动提出改任行政管理岗位。他回忆说:“这次主动‘下’,‘下’得很光彩。”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实现BJ130型号汽车更新换代,北二汽与另外两家公司共同组建合资企业,成立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即“北轻汽”。合资之初,由于各方对发挥党组织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一致,企业的生产秩序和职工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具有丰富党团工作经验的张东升临危受命,担任北二汽和北轻汽联合党委的党委书记。他一方面积极团结中方员工,并从思想上纠正职工对合资企业的认识偏差;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合资方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很快使生产走上正轨。
张东升说:“共产党员有为才能有位。你只有在岗位上作出成绩和贡献,才能为人所认可。”
“把北汽优秀文化传下去”
“北京汽车集团成立多年来,没有系统总结过历史发展脉络。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抢救整理北汽集团的历史,一定要让北汽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把北汽优秀文化传下去。”张东升说。
2011年7月,临近退休的张东升根据集团党委决定,组织协调成立相关经济研究组织并承担了北汽集团历史展厅的筹建任务。
为收集更多见证北汽集团发展的资料,张东升带领同志们走访老领导、老员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他们出色完成任务。2014年以来,北汽集团历史展厅已接待十余万人次参观。
“工作可以退休,思想不能退休。一线同志在拼搏,老同志也应该出点力!”张东升说。按照北汽集团党委的要求,他从行业发展角度向市政府提出建议,分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支持。他还先后组织编辑了《北汽集团史话》《北汽摩史话》《北内史话》等书,累计超过500万字。
“这辈子跟党走,特别值!作为一名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十分庆幸赶上了新时代。”张东升说。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