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露阳
摘 要:媒体融合是当前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走向之一。公共图书馆在媒体融合这一背景下,应努力紧跟时代进程,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效能,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将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播地方特色文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媒体融合;数字资源整合
随着移动数字端技术迅猛的迭代更新,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提出了迫在眉睫的新要求,数字文化建设的及时性、移动性和便捷性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必备功能。尤其在类似疫情防控这样的特殊时期,如何能够满足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保障公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如何能为公民树立文化自信,如何能确保各类流通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需要各级公共图书馆掌握时代趋势,重塑自我,才能摆脱困境,让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今后各类突发状况时期的文化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研究综述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人们无论是消费方式还是娱乐方式都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的移动客户端,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快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仍以线下实体馆为载体,活动设施陈旧,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不能被有效利用,其影响力也江河日下。尤其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如何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保障公民享受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权利,让人们不出家门也同样能体验数字文化建设成果,突破“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亟需讨论的问题。
在媒体融合思路引导下,为增强服务效能,促进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及个性化,公共图书馆必将走上服务创新之路。当前,基于媒体融合的文化服务还在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形式多以传统媒体基础上加入自带移动信息化属性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服务为主,距离“全媒体传播格局”尚有很大距离,经过新冠疫情影响,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为文化推广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场馆及文化机构等都做出了新的尝试,并获得了一些成效。
在新媒体浪潮的驱动下,媒体融合进程方兴未艾,政府已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已经逐步建立起新媒体平台,然而当下媒体融合的思维意识形态还不够成熟,这种新型的文化服务机制也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媒体融合的内涵
媒体融合,狭义是指把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既具有传统媒体的内容,又具有新媒体的形式,如电子报刊;而广义的“媒介融合”是指一切与媒介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除了狭义的融合以外,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本文讨论的媒体融合,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非单一元素的组合形式,在各个平台融合流通,最后通过互联网经由电子设备以多种渠道呈现出来的信息服务形式。比如,人民日报的微博、电视栏目今晚60分的微信公众号,各文化机构的抖音直播等。
媒体融合的前提是数字文化建设的完善。数字文化建设主要是对各公共图书馆所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数字化的展示和宣传,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排演、展示、宣传、查找,提升文化馆对公共文化的影响。在公共图书馆的媒体融合背景下,完备的数字文化建设应至少包含“已有资源的数字化和特色数据库建设”和“网络服务平台建设”这两点。
三、公共图书馆媒体融合进程中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政府机构重视不足
不同地区对媒体融合的重视程度差别巨大,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政府机构对媒体融合的意义与力量没有准确认知,抱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仍以传统思维来衡量文化服务,硬件设备和网络设备都不完善,媒体融合进程缓慢,现有的网络平台建设粗糙,这就使相当一部分优质的文化资源难以数字化,传播起来较为困难,少有机会面对更广泛的群众。
2.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除了政府机构重视程度的原因,资金投资力度也是媒体融合进程的一大关键因素,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尚未有专项的建设资金。而媒体融合的发展,必然需要数据库的建设、网络平台的搭建、系统维护、人员聘用、发行宣传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宣传效果差,新媒体平台宣传作用不明显,就难以实现各新媒体平台的互联互通。
3.用户粘性差
当前绝大部分新媒体的信息发布、线上活动推广仍然是单向的,没有与用户群体产生有效互动。同时,媒体融合平台覆盖面不够广,辐射力度较弱,也是新媒体与其用户黏性较小的原因之一。群众缺少表达自己所需的文化服务平台,公共图书馆也难以准确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与经济、科技、文化、政治息息相关,尤其在特殊时期,如何消除数字鸿沟、保障人民群众平等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也是公共文化机构一份社会责任。
4.数字资源整合效果差
各级公共图书馆各司其政,平台建设单一,没有实现有效联动,难以紧密配合;总分馆之间资源分配不均,媒体融合的进度不一。这就造成数字资源冗余且分散,而读者若想获取相应的数字资源,就需要下载不同的系统或平台,用户体验感不够及时、方便、快捷。
5.馆员业务水平不足
无论是新媒体融合还是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这两个概念对于各公共图书馆的馆员都给出了时代考验。文化服务的相关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对新媒体的应用熟练程度,都是媒体融合与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是偏远或经济发展不足地区,数字化人才数量少,很多馆员缺乏互联网思维,相关专业技能水平不足,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差,使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与推广形同虚设,媒体融合也最终容易沦为空壳。
四、推动媒体融合进程中,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對策
1.政府支持,资金保障
各地方政府作为当地文化服务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应合理统筹规划,完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备,并做好监督管理的角色,以加快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进程。政府合理分配财政投入,将媒体融合作为文化建设与宣传的重点,扩大媒体融合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完善硬件及软件设施,搭建实用便捷的网络平台。聘请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对平台的搭建与维护,同时加大宣传资金的投入,确保所建设的媒体融合平台不成为政府面子工程的空架子。
2.以人为本,贴近读者
(1)以读者为核心,实现文化服务的精准供需
新媒体与用户之间的粘性直接决定了其数字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也是媒体融合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作为公共图书馆,读者的满意程度才是一切工作的导向与目标,因而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决不能仅仅埋头苦干,故步自封,将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成一座空中楼阁,仅能远观,却难以贴近群众的所需所想。公共图书馆在不断完善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同时,也要深入读者,准确掌握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文化传播途径,使新媒体和用户之间形成有效互动。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专业的知识、优秀的文化输送出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城市的文化成果跨越年龄、职业、学历无差别地惠及更多群众,满足广大市民的学习、阅读需求,为全年龄段群体提供了线上阅读、学习、交流的平台。
(2)贴合大众的生活习惯,以读者利益为出发点
与媒体融合的发展相应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自媒体数量井喷式的扩张,使广大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数字文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善的通讯条件、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都使得人们可以跨越空间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在自己家里就可以浏览图书馆最新的图书,甚至参与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这些都是对公共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能力的考验,使得图书馆的数字文化建设变得极为必要和迫切。一个好的媒体融合服务平台,不仅可以贴合人们对移动客户端和互联网的依赖习惯,还能适当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思考创新,推动媒体融合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公共文化机构提供媒体融合服务,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结合大数据技术,生产整合优质公共文化资源,达到生产一次可推广多次,并实现协同共享的效果。在协调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还需要在应用和实际服务中注重开展个性化、精确化,深层次服务,积极发展人性化文化服务,强调群众体验,构建公平、便民、人人共享的文化服务格局。
3.整合资源,打造品牌
(1)整合数字文化资源,提高其利用率
面对当今数量急剧增长的各类信息载体,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将之全面收集、整合,数字文化的建设使无序的信息成为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组织成一个科学有序的体系。现代社会公共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是数字文化建设,不断完善的数字文化建设也是疫情期间图书馆开展各类读者服务活动的前提保障。数字文化建设构成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各项活动、跨媒体融合的基础和条件,是现代公共图书馆核心能力之一。如果说,阵地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线,那么,数字文化建设则是支撑公共图书馆媒体融合的重要支撑和框架。如此可以最大化地满足用户需求,大幅度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2)以资源为基石,打造品牌文化
数字资源浩如烟海,打造出一个具备地方特色的媒体融合文化品牌,是公共图书馆应当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快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媒体融合进度,杜绝单一的网络媒体平台现象,积极加强各地、各级的新媒体联动,整合数字文化资源,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展现各类资源、文化活动、服务信息的及时性、权威性、便捷性的特点,打造出一个传播性强、寓教于乐,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让本地品牌文化的影响力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简便有效地获取所需文化信息资源。
(3)消弭数字鸿沟,促进信息公平
数字信息的鸿沟使得每个公民获得的有效信息资源不平均、不透明,很多人甚至因此采取错误的决策,而公共图书馆作为捍卫信息公平的权威机构,应致力于大力发展媒体融合,弥合数字信息鸿沟,以维护社会的信息公平。在抗击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更应发挥这一功能,整合有效信息,去伪存真,对虚假信息、不实信息进行甄别,确定所发布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社会公信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信息平台。因此,媒体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提高媒体融合意识,科学地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对于数字文化建设中信息内容制造、信息服务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4.以人才为准绳,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
无论是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还是媒体融合,由于其内容复杂,涉及领域多和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对于馆员的专业和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其职业素养已成为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和媒体融合至关重要的一环。除了传统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业务以外,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对新媒体媒介的熟练运用、对当下流行趋势的敏感掌握,都是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从业者必备的业务技能。
现阶段各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应着力扩充人员队伍,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做到“术业有专攻”,把每一块技术型业务做精、做透;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各类场馆现有馆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馆员的数字化水平,尽快建设起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新媒体队伍,提高服务效能。
5.扩大宣传力度,传播特色文化
(1)扩大宣传,提高影响力
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效果是媒体融合发展的试金石。公共图书馆在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同时,应避免闭门造车,扩大宣传力度,将媒体融合的成果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关注度,提升媒体融合的影响力。
(2)传播地方特色文化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受地域空间、开放时间、辐射范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其受众少、传播慢、影响力小。而媒体融合则突破了传统公共文化机构原有的桎梏,全方位覆盖了阵地服务功能和流动服务功能。图书馆线上阅读推广活动、线上科普、线上直播艺术类课程等一系列线上文化活动,不仅能让本地的用户享受文化服务,还能拓宽其他各地群众的文化视角,足不出户亦可遍览各地特色文化。
五、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数字文化建设虽已是老生常谈,却在疫情之下的文化服务工作中大放异彩。这也为文化建设的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不仅仅是疫情,面对各类突发状况,公共图书馆都应时刻保障公民利用公共文化资源的自由权利。
在当今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媒体融合已然是大势所趋。公共图书馆积极完善数字文化建设进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整合数字资源,提高其利用率,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将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形成双向互动的良好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摆脱传统文化服务模式的桎梏,消弭数字鸿沟,传播地方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徐 平.强化数字资源建设引领群众文化服务新方式[J].中国民族博览,2019
[2]许道琳.公共文化机构特殊时期媒体融合服务创新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20
[3]肖希明,完颜邓邓.以数字化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
[4]辛秀琴.融媒体时代图书馆员职场环境重构及素养提升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經济,2019
(作者单位:大庆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