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
1954年,26岁的山东青年侯锋从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他被分配到天津做农业技术员。
在津郊的一片菜地里,侯锋遇到了一位绝望的农民,他辛辛苦苦栽下的黄瓜苗染上了霜霉病。这种病还有一个残酷而贴切的俗称:“跑马干”,霉菌像癌细胞一样以跑马的速度扩散,被感染的叶片迅速干枯、爬满黄斑。一两周之内,黄瓜就会绝收,地里只剩下满眼枯黄。
看不得瓜农望天瞅地却无能为力的眼神,年轻的侯锋作出了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决定:专攻黄瓜抗病育种,帮农民抵挡“跑馬而来”的病害。
在此之前,他作的第一个重要决定,是学农。
侯锋是个执着的人,心里认准的事就得干,还要干到底。从津郊回来,这个大学毕业的“天之骄子”一头扎进了黄瓜地——1957年主持黄瓜地方品种整理研究;1958年主持日光温室黄瓜栽培试验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侯锋又和同样学农出身的爱人吕淑珍一起,率先在国内开展黄瓜抗病育种研究。
霜霉病、白粉病都属于叶部病害,为了获取研究数据,两口子一早钻进试验大棚,一整天蹲在地里,一片叶一片叶地观察。
5月进入人工授粉时节,为了避免蜜蜂等昆虫的影响,黄瓜花将开未开的下午,侯锋要自己动手,做扎花隔离。那样的夏天,塑料大棚里的温度最高能超过40℃,还不透气,侯锋从早到晚得在黄瓜藤前完成数百次“深蹲”。“衣服能拧出水来”这样的描述,用在他身上,一点儿也不夸张。
1969年,在侯锋的试验地里,能抵抗霜霉病、白粉病两种叶部病害的黄瓜新品种“津研1号”诞生——凶猛的“跑马干”第一次遇上了科技的“套马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