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华
摘 要:熊善隆自幼生长在胡坡村,其故居和他曾经读书的榆山书屋、开展地下工作的家庙、自己建造的婚房,以及熊氏家族民居建筑群的街头巷尾都见证了熊善隆成长、学习和参加革命的历史过程,是研究、宣传熊善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听党指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实物载体,对平阿革命根据地和中国人民的抗战史研究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熊善隆烈士;革命文物;红色;山东
1 熊善隆烈士革命史实
熊善隆(1911—1942),字荆州,号盛甫,山东平阴县(济南市平阴县)李沟乡胡坡村人,是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缔造者之一,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万里同志是同学加革命战友(图1)。
1929年冬,熊善隆考入平阴云门高等学堂。1930年年底,升入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1934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在校期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1937年毕业后,到黄河北岸的牛角店高等小学任教。1937年年底日军占领济南后,其所在的学校被迫解散。
1938年12月初,中共泰西特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进入平阿山区,先后在罗圈崖、薄庄和东平二区的西柿子园举办了两期训练班。熊善隆经万里、袁振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熊善隆到黄河北毕庄一带开展活动,先后介绍张常试、赵玉庆、孙泽生等人入党。1939年2月1日,中共平阴县委在王楼村成立,熊善隆任书记。10月,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选举他为县长。
熊善隆坚持党的原则,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大家。抗日基干大队组建初期,战士多数赤手空拳,需要武器来武装。县政府决定用钱购买地富护院枪支,多做工作,不准强迫,地富们害怕刘绪安,尽管再三动员,但一时还不敢把枪卖给政府。有的同志弄枪心切,采取了逼迫买枪的办法。有一次,基干大队几个队员到白云峪村找到一个枪主,因枪主不同意卖枪就抓起来吊打,逼他交出枪支。熊善隆闻讯赶到,严肃批评了这种违反政策的行为,亲自为枪主解缚释放。在生活上,熊善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想着群众的利益,从不搞特殊。每次队伍行军、机关转移,为避免惊动群众,都在村外扎营。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生活十分困难,缺吃少
子破得比自己的还厉害,那个战士羞愧地低下了头。为了培养抗日干部,熊善隆总是积极地选派干部到区党委学习,对派去的同志谆谆教导,提出殷切希望。学习归来,他总是热情询问情况,介绍斗争形势,鼓励他们到群众中去做好工作。每当夜晚行军或转移时,他都亲自深入到战士中去,检查准备情况,帮助照顾体弱的同志。
1941年,日伪军数次对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清剿”,熊善隆带领全县军民,同日伪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6月18日,日伪军纠集泰安、肥城、长清、平阴、东阿、东平、汶上七县之敌五千余人“清剿”平阿山区,妄图一举消灭抗日武装力量和党政机关。此时,平阴、东平两县机关、部队住在湿口山、罗圈崖、陈庄一带。按照部署,熊善隆带领县大队、机关,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胜利地冲出了包围圈,撤出了平阿山区,保存了抗日力量。8月,熊善隆带领人员轉移到毛铺村一带,筹集粮款,坚持斗争,后被敌人发觉。10月5日(农历八月十五)凌晨,日寇纠集了肥城、长清、平阴等县3000余人,合围毛铺。面对强敌,我部队、机关分三路突围,突围中损失很大,被迫撤离平阿山区,转移到黄河西进行整训。平阿山区进入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1942年3月,日寇推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实施所谓“治安肃正”“总力战”“囚笼政策”和“保甲制度”。 抗日根据地的形势不断恶化,我抗日力量只能通过派遣小分队夜间到黄河南开展活动等举措,坚持根据地的抗日斗争。10月7日,为建立联络站点,熊善隆带领一区区长朱大全等6名同志,将罪恶累累的伪乡长卢绪汉处决之后,准备到平、肥接壤的三台山隐藏,当夜住在钱官庄(今安城乡大官庄村),由于坏人告密,夜里被毛铺据点的伪军和平阴城的日本特务包围。熊善隆等奋起抵抗,激战两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熊善隆当场饮弹自尽,以身殉国,时年31岁。
2 熊善隆烈士相关革命文物构成
熊善隆烈士故居坐落在平阴县孔村镇胡坡村,包括内外两个院落,进入外大门是外院,原有的建筑因时间久远已坍塌,穿过内大门,就来到内院,现存建筑主要包括 2 座院门、3 座建筑,全部为砖石砌筑。院落东西 30米,南北 19米,建筑面积 86.7平方米,占地面积 570平方米。外大门是万历年间的建筑,已有几百年历史(图2)。其中的东屋是熊善隆自己开山凿石建造的婚房(图3)。
熊氏祠堂位于熊善隆故居西北 30 米处,所在院落包括 1 座院门、3 座建筑(图4)。其中家庙为砖石砌筑,囤顶带前廊,廊为合瓦屋面;两侧耳房为砖石砌筑,属于后期搭建房屋。院墙为石砌院墙,局部用红砖拆改补砌。院落16.7米×20.9米,建筑面积131.12平方米,占地面积 349平方米。熊氏祠堂抗战时期成为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熊善隆成为平阴县委书记、县长后,当时革命斗争形势严峻,到处没有安全的地方。由于祠堂距离熊善隆家较近,出入方便,他利用祠堂为掩护,多次在祠堂内召开秘密会议,研究作战方案。两侧配房本是存放杂物和管理人员住的地方,在特殊时期也派上了用场。东配房放有几口空棺材,成了抗日武装经常存放枪支弹药的库房,西配房存放粮食供部队食用。后此事被东天宫日伪据点的大汉奸宋保连得知,派人对祠堂进行了大肆破坏。
榆山书屋在熊善隆故居南侧3米处,为砖石砌筑,平顶带前廊,合瓦屋面(图5)。书屋前面东侧院门为熊氏家族分家后建造。与书屋正对的原有南屋已坍塌,仅存房基。院落东西宽 23米,南北长 31.5米,建筑面积 70.5平方米。据熊氏族谱记载,自先祖熊朝滨落居胡坡至1905年,注重耕读并举,历来人才辈出,近300年的十辈人中,培养出了进士、举人、廪生、庠生、监生、生员等功名的知名人才共65位,为当时的文化教育事业及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熊氏聚族而居,经过数代繁衍发展,陆续修建了榆山书屋、东南院建筑群、东南院西四合院、南大厅等建筑,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
熊善隆烈士墓位于胡坡村北部熊家林,面积367.5平方米。2002年平阴县政府拨专款对墓进行修缮,石棺长3.8米,宽2.1米,高1.9米。曾与熊县长一起战斗过的万里同志题写的“熊善隆烈士碑 万里敬题”几个大字(图6),镌刻在烈士墓前的石碑上,碑的背面是县委起草的烈士生平。每年都有熊氏后人和社会各界人士来墓前凭吊烈士事迹。2013年,熊善隆烈士墓被公布为第五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图7)。
3 熊善隆烈士革命文物遗存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胡家坡熊氏以耕读持家,族人能文能武,人才辈出。熊善隆故居、榆山书屋、熊氏祠堂以及熊氏民居是研究明清时期乡村社会制度和宗族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熊善隆故居、榆山书屋及熊氏祠堂等熊氏民居建筑自明万历年间始建,直至民国时期建筑活动不断,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居建筑群。它不仅承载了数百年的历史信息,还记录传承着一定区域内的民居建造技艺和风俗。它们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就地取材,那工艺细腻、錾纹丰富的石墙和粗犷朴素的门脸浮雕花卉,是鲁中山区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工艺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建筑科学和艺术价值。
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过程的再现,是众多革命先驱精神的凝聚,是中华民族为了自身命运顽强拼搏过程的载体。缅怀那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先烈们,是一项旨在使中华民族气节血脉得以代代传承的政治任务。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用烈士的精神品质引领社会价值取向,不断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熊善隆烈士墓,以及伴随熊善隆烈士成长的故居、书屋、祠堂等民居,是很好的缅怀先烈、开展红色教育的基地。结合熊善隆烈士墓及故居等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把隐藏于革命文物中的故事讲出来、传开去,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使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胡坡村有著数百年的历史,熊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活,树立了良好的家风。熊氏后人长期保持着节孝守义、习武耕读、入仕经商的传统,形成了其独特生产生活习俗、婚姻习俗、生育习俗、丧葬习俗、节日习俗、饮食文化、家风家教等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展示地。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十三五以来,平阴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熊善隆烈士故居已于2020年、2021年先后被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革命文物。
地方镇党委、村两委积极性非常高涨,空前重视本地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委托相关单位围绕熊善隆烈士墓、烈士故居、熊氏祠堂、书院等古建筑编制保护规划,计划打造熊善隆烈士墓、烈士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县内形成以王楼村中共平阴县委旧址为核心,向胡坡村熊善隆烈士墓及故居、野场村抗日民主政府诞生地、丁泉村秦培伦烈士故居、兴隆镇村大峰山八区党支部旧址南北山区两个方向辐射的平阴县红色教育线路中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卢世主,朱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45-153.
[2]马超.浅谈革命文物保护利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7):96-97.
[3]曹国娇.山东省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9.
[4]贺云翱,干有成.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路径[J].群众,2018(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