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少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慕课”等资源平台不断涌现,但资源平台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师生参与度低、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针对这些,文章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平台功能需求出发,提出一个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资源平台,并对平台功能需求进行分析与设计。
关键词:教学资源平台;高职院校;功能需求;分析;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3-006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Teaching Resource Plat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Shao-man
(Ji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eyang 522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ource platforms like MOOC, etc. are emerging constantly, but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about resource platforms, for example: teachers and studentsinvolvement is low, they also lack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o this essay combines with it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tarts from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proposes a resource platform that combines online learn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nalyses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platform.
Key words: Teaching Resource Platform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design
1 国内教学资源平台研究现状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国务院于2015年7月,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包含职业教育行业在内的各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1]。因此,各种专业教育资源库、教学资源平台等不断涌现,如:慕课、微课等。
教学资源平台的出现,带来了一定的优势:首先,学生学习更加灵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给社会上更多的人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其次,资源平台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最后,教学资源平台的开放性也使得服务范围更广,从而缩小了不同群体、地区的教育差距。但尽管如此,教学资源平台的出现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课程资源针对性不强,很多学生在平台上学习的课程与本校课程无法一一对应;平台使用率低、师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只能在讨论区提出疑问,问题无法立马得到解决;缺乏可行的监督机制,学生在平台上学习效果如何,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评价等。
2 教学资源平台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教学资源平台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也会开发教学资源平台或利用资源平台进行上课。从我所在的高职院校来看,学校也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但使用率不高。从本人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上课的经历来看,教学平台的使用确实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特别是疫情期间,可以很好地解决线上教学问题。可是,单纯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上课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平台在功能模块上的设置一般是课程信息、课程内容、讨论交流等几大模块。课程信息里主要包含课程公告、大纲以及考核标准。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教学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等。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一般只能在讨论区里留言,等待老师解答,无法立马得到解决,这样的交流方式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正好说明了资源平台当中教师的参与性非常重要。
再有,一些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课程中的软件学习(像PS),如果仅靠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学生想全面地掌握所有知识点还是有点难度的;可单靠线上学习,有时会遇到很多疑问无法解决。因此,搭建一个在线资源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刻不容缓。
3 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原理及目标
针对前面提到的资源平台所存在的局限性,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急需设计一个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平台。这个平台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决当前资源平台存在的教師参与度低、缺乏针对性课程,缺乏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弊端,把在线资源平台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满足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他们的学习交流提供便利。因此,在对资源平台进行设计时,要遵循以下的设计原理:第一,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第二,课程资源要由任课老师提供,解决平台课程内容与老师讲授课程内容脱节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的参与度以及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要使师生能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有疑问能得到解答,老师也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第四,要整合不同学科的课程资源,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存储池,用户可任意搜索所需课程,也能实现跨学科学习;第五,平台的操作要简单,界面要友好。
与此同时,资源平台在设计时也要满足以下几个目标:高效性;用户不必考虑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也不用考虑终端,笔记本、手机都可以满足需求,从而提升学习交流的效率。安全性:要保障用户个人资料以及学习内容等有关资源不被病毒或黑客侵入,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不会丢失。便利性:考虑一些教师不具体专业操作能力,平台的操作要简单,不能太过于复杂;运行要流畅。
4 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4.1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通信方式也变得多样化。高职院校师生之间较常用的交流方式有:通讯工具交流、聊天软件交流及论坛软件交流等。下面,对这三种主要的交流方式进行分析。
4.1.1通讯工具交流
目前,移动类设备主要包括手机和台式电话。但是电话及手机的通讯交流在许多问题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学术问题的讨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依靠手机来沟通将会产生大量的通讯费用,提高成本;此外,一个老师面对的学生是众多的,所以,为了避免给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老师一般是不会把自己的私人号码公布给学生的。这些情况使得师生之间通过通讯工具交流是不可行的。
4.1.2聊天软件交流
当前社会上被广泛使用的聊天软件有QQ、微信等。聊天软件能通过语音、文字或图片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而且这种方式只需依赖于网络,不会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但是,通过聊天软件交流是一种以留言的方式来进行沟通的,需要双方都在线的情况下才能沟通顺畅,如果某一方一直不上线,将一直看不到对方的留言,这反而使得问题的解决周期变长了。
4.1.3论坛软件交流
学生通过在专业论坛里发帖子来进行问题的讨论是当下高校中比较常用的一种交流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使问题发布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多人的答复。可其缺点是由于网友的水平参差不齐,发布者可能收到很多毫无意义、错误的甚至负面的回答;而且由于网络的覆盖面大、浏览人数众多、论坛快速的刷新速度使得帖子还没有收到有意义的答复就被淹没在论坛之中。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交流方式并不能很好地使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在高职院校中,导致学生与教师交流太少的原因还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不同于中小学生,大学生已经有自己固定的三观和思维,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充分的认知和主见。第二,高职院校有很多公共课程,也就是大课,这种课程学生数量庞大,再加上有些外聘教师来源于其他学院,故而无法了解学生,更无法进行交流学习。
显然可见,传统的沟通方式并不能让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交流。除此之外,在高职院校中,有些学生课堂上并不能认真地听讲,课后自学也不是很自觉,因此多渠道地指导、监督学生的学习也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搭建一个平台,把在线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此平台的设计需满足以下需求:平台管理员控制登录者及时验证其身份;用户分享使用学习资源;关联词语的键入以寻找有用的学习资源;能够进行互动交流;能够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4.2功能需求
根据上面的需求分析,此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功能模块:用户信息模块、通用资源模块、互动交流模块、公共信息模块、课程管理模块和课程功能模块。用户信息模块主要是对管理员、教师、学生等用户的信息管理,储存其基本信息。通用资源模块里主要是存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用户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查看、下载、预览、收藏。互动交流模块主要分为交流论坛、在线答疑两大部分,交流论坛里主要是以帖子的形式进行交流,用户可以在上面发帖,也可以查看、回复帖子;在线答疑则可以在上面提出自己的问题,再由其他用户进行回答。公共信息模块主要归属于管理员负责,可以更新新闻公告等。课程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各学科课程进行管理。课程功能模块是实现具体各课程的学习。教学资源平台的总体功能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4.3课程管理模块实现
在这里,主要是以本人所上的图形图像处理这门课为例,课程主界面效果图如图2所示。单击相应的栏目,即可学习相应的课程内容。
5 小结
教学资源平台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本文主要从当前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现状,并结合自身利用资源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的经验,从设计原理与目标、功能需求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搭建一个资源平台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满足高职院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闫广芬,张栋科.“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6(8):7-13.
[2] 梁翠丽,王玉芬,孙晶.远程开放教育在線学习平台(分校版)适应性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73-74.
[3] 唐伟.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功能架构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9,21(2):62-69.
[4] 赵红霞,王建.基于PHP+MySQL结构的微课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通信,2017,30(3):84-85.
[5] 袁松鹤,邱崇光.数字化学习港开放式平台的理念和设计[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8(6):15-20.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