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诗颖
摘要:生涯教育是高中学生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课程规划的角度,一般可以划分为生涯唤醒、自我探索、外部探索、行动与调整等板块。当前,很多学生即使升上高中,生涯发展意识依旧朦胧,学习缺乏自主性。作为生涯发展系列课程的第一课,能不能唤醒学生对生涯发展的一些思考,进而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索,生涯唤醒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当前高一生涯唤醒课的设计,从教学目标、常用活动设计、教育形式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涯教育;生涯唤醒;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5-0048-02
一、问题提出
在传统的高考模式下,很多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考试,以考上好大学为唯一目标,很少考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从笔者所接触的学生来看,面对新高考的变化,很多学生对于他们未来的规划还是比较模糊的。比如,一些学生知道“生涯规划”这个词,但不知道如何规划,或者会把生涯规划简单粗暴地理解为选科填志愿。从生涯发展教育的角度,我们通常会把课程划分为生涯唤醒、自我内部探索、对于外部世界的探索、生涯决策、生涯管理等几个板块。其中生涯唤醒作为生涯发展系列的第一课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于生涯发展没有自主规划意识,我们作为教育者“强按牛头喝水”,那么接下去的课程或者教育活动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生涯规划教育,但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受课时、场地、人员等因素影响,往往无法完整开展一系列课程,或者只能用有限的课时去设计课程。因为课程系列庞大,在教学设计上,很难做到每课都精雕细琢。尤其对于生涯唤醒课,万事开头难。从教育结果的评价标准看,如何通过有限的一节或几节课激发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进而让学生能产生兴趣,有动力去探索,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二、关于生涯唤醒课的教学目标思考
在生涯唤醒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上,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知道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而是对于这种重要性的认识很模糊,对于自身的生涯发展要如何探索、如何反馈调整等问题没有概念。因此,很多老师在上第一课的时候,往往介绍了很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比如生涯是什么,生涯规划是怎么回事,生涯探索期是什么,生涯规划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等,这样就容易陷入理论过多,学生不爱听,或者老师自己都说不好的困境。那么,学生是不是需要了解这些理论内容和课程结构?在笔者看来,活动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如果要介绍理论,也必然是因为这个介绍能达到活动目标。比如,学生能通过了解生涯规划的发展途径,降低自主规划的焦虑,更有动力去行动。那么,可以基于老师教学的实际,谨慎进行陈述性知识的输送。笔者更倾向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产生实践知识,在不是必须学习大量理论知识,应减少学生的认知负担。总之,在生涯唤醒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在认知目标上,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涯的特点与生涯探索的一些途径;在情感目标上,让学生感受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意志、行为目标上,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生涯发展产生一定的思考,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对未来产生积极的预期。
三、关于生涯唤醒课的常用活动设计思考
生涯唤醒课最常用的一个经典活动是生涯彩虹图,这是根据舒伯的生涯理论提出来的。在生涯彩虹图中,舒伯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退出)和角色(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每个阶段所承载的角色的数量与比例是不一样的。生涯彩虹图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人的生涯发展变化,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对规则的说明和对理论的解释很考验教师的功底,如果学生对几种社会角色或活动规则的理解不够,会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好好体验这个活动。此外,活动的用时很长,适合作为工作阶段的主体活动。如果课时充裕,有好几节生涯唤醒课,选择其中一节进行生涯彩虹图的体验未尝不可;如果课时有限,仅能安排一课时用于生涯唤醒,那么对这个活动设计,笔者认为要谨慎使用。
常用的主题活动还有“生涯幻游”。这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冥想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在实施过程中非常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活动前,教师要先说明幻游的目的和具体方法,幻游前先引导学生的身心都放松下来,幻游过程中需要通过指导语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空间,幻游结束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回到现实世界,并在之后充分交流分享。整个活动操作需要精细化,尤其是在没有专门的活动教室,学生有固定的班级座位的情况下,学生的体验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尤其每个人的思考速度和对未来的清晰度都不一样,教师采用的指导语很难对每个人都适用。就笔者尝试的实际效果而言,这个活动用时太长,如果说得太慢,有些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就开始放飞自我;如果说得太快,又容易打破放松的氛围,中间有人脱节了,就不容易再进入状态。此外,大学生进行幻游,场景的具象化可能比较现实,让高一学生去想象自己十年后工作的样子,跨度还是有点大。有些学生会借助看过的小说、电视剧等产生特别脱离现实的想象,对这种幻游他自己也知道不靠谱,因而对于唤醒效果也有限。因此,如果想要尝试让学生通过想象未来去唤醒他们的生涯发展意识,那么可以把掌控想象空间的权利还给学生。比如让他们去设计未来的名片,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每个学生思考的自主性更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用清晰的规则、合适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探索。
在生涯唤醒课上,还有老师可能会采用一些比如悟空求职之类的活动,让学生理解自我探索的几个方向(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这类活动在设计时需注意引导语,不要让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窄化,把生涯发展规划与职业相对应,认为生涯发展的途径就是求职,或者生涯探索只是自我探索。
如果课时充裕,在生涯唤醒的总结阶段,可以设计一个“生涯起航宣誓”活动,一般有诵读、签字、见证人签字等步骤。宣言可以根据本课的设计,组织不同的语言和呈现形式,比如有的老师设计的是爱心宣言,有的是扬帆启程的羊皮纸宣言,通过这样一个有仪式感的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唤醒意识。
其实在生涯唤醒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通过模拟参加社团或者学生会选举等学生实际能接触的校园生活情境,或者结合热门的电影游戏设计活动关卡,通过体验让学生了解生涯规划。也可以用一些心理学的技术,比如借用OH卡投射来分享学生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活动必须紧贴着我们的教育目标,通过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对生涯规划有兴趣,愿意自主思考,并付出行动。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如果采用两个体验活动,时间往往就不够用,特别是分享部分,所以尽量不要设计太多环节,多给学生体验与交流分享、思考感悟的时间。
四、关于生涯唤醒课的教育形式思考
生涯发展意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目标,生涯发展课也不是一个独立的课程,生涯唤醒其实也跟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关,跟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关。因此对于学生的生涯唤醒,并不是只能通过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者一节生涯教育课去完成,事实上,很多学校目前都没有办法給予充分的课时安排。面对时间不充裕的实际状况,我们也可以通过讲座、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宣传栏、报纸、广播、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去帮助学生了解生涯规划对个人的意义,或者通过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班会课以及日常的一些活动去进行唤醒。针对不同的活动开展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比如在课堂上不好操作的“生涯幻游”或者“生涯彩虹图”,在小组团体辅导或者个人生涯辅导中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当我们的课时有限时,可以以一节生涯唤醒课为主,辅以其他活动形式,或者开展一场“生涯唤醒”主题的讲座,之后再按班级进行自我探索的课程设计。总之,活动的形式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编辑/张国宪 终校/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