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垒 赵曼曼
1 沈阳二四二医院妇产科 (辽宁 沈阳 110000)
2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3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入两组,对照组65例采取宫腔镜下的刮宫术治疗,观察组65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8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2个月复发率6.15%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18.46%,P<0.05;在病因检出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在异常子宫出血治疗中应用疗效肯定,虽然会增加手术时间,但是手术操作更为彻底,能将病灶从根部切除,减少残留,预防复发。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的一类疾病总称,月经周期、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等出现异常时均为异常子宫出血,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定期子宫出血、经量增多、月经次数增多、停经后子宫持续出血等。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较多,如子宫内膜疾病、妇科肿瘤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2]。对于良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传统的方法是刮宫和药物治疗,但是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宫腔镜的快速发展,其在妇科疾病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在异常子宫出血的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宫腔镜下的刮宫术和电切术最为常用,本文就这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13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来源于本院妇产科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诊患者,均符合宫腔镜手术指证,无手术禁忌证。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65例,年龄27~54岁,平均(38.8±5.1)岁;异常子宫出血时间为9~23d,平均(13.8±4.2)d;有分娩史的35例,流产史的13例。观察组65例,年龄25~55岁,平均(39.1±5.3)岁;异常子宫出血时间为8~24d,平均(14.1±4.4)d;有分娩史的37例,流产史的1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出血量大、月经不调等。(2)符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指征,且无手术禁忌证。(3)年龄≥18岁。(4)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2)合并子宫和卵巢的恶性病变的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患者。(4)合并精神疾病、交流障碍、痴呆的患者。
于月经干净后3~7d内开始手术治疗,或是在子宫出血停止后开始手术治疗。对照组:宫腔镜下刮宫术,术前于阴道后穹隆处置入400μg米索前列醇片,腰硬联合麻醉,协助患者采取截石位,消毒外阴和阴道,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并探查子宫腔的深度和方向,然后将宫口扩张到7号,以5%甘露醇溶液膨宫,将镜鞘与光学镜之间的空气排空,将宫腔镜缓慢推入到宫腔内,并注入膨宫液,观察到宫腔充盈良好、术野明亮后,转动宫腔镜以全面探查宫腔、子宫底等处,探查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同时用刮匙刮除子宫内的息肉,清除子宫内异物,负压引流。观察组: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术前准备、麻醉方法、宫腔镜置入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待进行子宫底、宫腔、输卵管开口的探查后,采用垂直电切环切割子宫底部,使用90°切割环将子宫峡部组织切除,并切割子宫内膜,一般切割到内膜下2~3mm浅肌层即可,用电切环将宫腔内息肉、肌瘤、异常内膜等切除,最后排空宫腔,收回电切镜,再一次进行全面探查,确定无异常后退出手术器械、宫腔镜等,结束手术。
(1)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病因检出率:主要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增生与癌变;(3)术后康复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有子宫穿孔、低钠血症、感染等);(4)疗效判定标准:术后跟踪随访3个月,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术后患者的出血停止,且术后3个月内未复发,子宫无粘连现象;有效:术后子宫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术后3个月月经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术后出血未停止,术后3个月月经依然未恢复正常,出血依旧存在或是可见宫腔粘连、宫颈管粘连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概率+有效概率;(5)远期疗效指标:术后跟踪随访12个月,记录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
使用SPSS24.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数据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的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的病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病因检出率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治疗效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为6.15%(4/65),对照组的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为18.46%(12/6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P=0.033)。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产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众多,一般是由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异常出血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将异常子宫出血分成两类:器质性出血和功能性出血,其中功能性出血指的是本身无病变,因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出血,多出现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中。器质性出血的主要病因有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异物、外源性激素等,在治疗中需结合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等诊断治疗。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是器质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异常子宫出血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患者会并发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会造成不良影响,临床诊疗中需快速明确引起出血的病因,并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止血治疗。
对于器质性出血患者,既往多采用盲视下的刮宫术治疗,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主要依赖术者的经验,术者无法精准确定病灶的位置,易出现子宫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随着微创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医疗设备的研发应用,在异常子宫出血治疗中也有了更多的微创术式。宫腔镜是集合了最新的光源、传导、成像技术的医疗设备系统,其目前已在妇科疾病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多用于妇科异常出血疾病和宫内疾病的诊疗中[3,4]。在宫腔镜的辅助下临床医师可以直视整个宫腔,细致的观察子宫内膜形状、宫腔内的病灶部位、范围、大小、外观等,并且可以借助刮匙等工具取材,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宫腔镜下手术主要分成刮宫术和电切术两种,其中电切术是以热效应切除子宫内膜以及相关息肉等病变组织,以热效应使局部增生的子宫内膜纤维瘢痕化,避免其再次增生,达到治疗目的。电切术应用中不会对子宫的正常组织、正常解剖结构造成不良影响,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5-7]。而刮宫术则弥补了传统盲视下刮宫术的不足,能在宫腔镜下全面观察病灶的位置、外形等,能在直视下手术,一般使用刮匙或是负压吸管清除子宫异物、息肉等病灶,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且刮匙难以深入到宫角和宫底,使得部分患者难以彻底根除病灶,导致病灶残留,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复发。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P<0.001;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不明显,P>0.05;提示宫腔镜下的刮宫术、电切术均能达到满意的病因诊断效果,但电切术会增加手术时间。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宫腔镜下刮宫术相比,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能完整的将病灶切除,彻底根除引起出血的病因,且避免对子宫内膜等造成的损伤,利于术后出血停止、月经恢复正常。随访12个月的疾病复发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中刮匙难以进入宫底、宫角等部位,可能导致病灶残留,导致疾病复发[8];而电切术操作中电切刀则能彻底切除病灶,病灶残留少,复发率低。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肯定,虽然会增加手术时间,但是能彻底根除病灶,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