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福建 福州 350005)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多频振动排痰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8例。以统计学软件SAS将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人工扣背促排痰方式,观察组应用多频振动排痰仪排痰。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衰竭、肺动脉痉挛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喘息缓解时间、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频振动排痰仪可促进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使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尽快得到控制,有助于降低不良结局风险,使患者获得理想的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流行病学报告显示该病是人类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急性肺部感染,并且还呈现升高的趋势,在2020年甚至成为第三大致死原因[1,2]。本病的典型特征是不完全可逆的呼吸气流受限,具体表现为喘息、胸闷、咳嗽等。COPD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为典型的原因是吸入香烟及其他有毒颗粒。世卫组织(WHO)报告显示COPD发病的最常见危险因素是吸烟;此外大气污染、职业危害性物质吸入、生物燃料污染等也是诱发COPD的危险因素[3]。COPD呈进行性发病,其严重程度随病程延长和急性发作频率的增多而加重,最终引起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临床当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治疗COPD,其治疗目标主要是降低急性发作频率和改善患者肺功能,使疾病长期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因而在治疗中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以帮助患者控制症状和体征,减少患者痛苦。大部分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时会出现排痰困难的问题,随之加重呼吸不畅的症状,因而在治疗COPD中如何促排痰是极为重要的部分。本次研究为促进患者排痰应用多频振动排痰仪,结果较为理想,现整理报道如下。
病例选取自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8例COPD患者,以统计学软件SAS将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分组完成后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32例、22例;年龄46~76岁,平均(60.58±10.50)岁;病程1~8年,平均(4.52±2.05)年;GOID分组:a组11例,b组24例,c组19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34例、20例;年龄47~79岁,平均(60.95±10.62)岁;病程1~9年,平均(4.62±2.11)年;GOID分组:a组10例,b组26例,c组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级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5];(2)收治入院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咳喘、痰液增多等症状,但并未出现呼吸衰竭;(3)患者无法自主排痰;(4)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2)入院前1个月有使用糖皮质激素;(3)合并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疾病;(4)治疗配合度差。
收治患者后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糖皮质激素改善免疫,同时对其慢性疾病进行控制,如控制血糖、血压等。
1.2.1 对照组。护理人员行人工扣背排痰,扣背时五指并拢,微屈呈瓢状,食指指腹在大小鱼际着落。然后以40次/min的频率叩击患者背部,扣背从肺部映射区外向内,从下到上。每4h扣背1次,每2h翻身1次。
1.2.2 观察组。应用多频振动排痰仪(日成PTJ-5002)进行排痰,每日4次,分别于中餐、晚餐餐前1h、餐后2h进行。排痰前予以患者雾化吸入10min,设置排痰仪频率为20~30Hz。操作者一手扶住患者躯体,一手握住排痰仪手柄,在患者背部移动,遵循由外向内、由下而上的顺序,每次时间10min。
(1)以多功能肺功能仪检测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指标变化。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d进行。
(2)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等维度,每个维度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总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3)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
(4)统计患者喘息缓解时间、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
由统计学软件SPSS 24.0完成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或连续性校正,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FVC、FEV1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对比(±s)
表1. 两组肺功能对比(±s)
组别 例数 FVC(L) FEV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1.86±0.50 2.85±0.42 49.63±5.82 65.69±6.17对照组 54 1.92±0.52 2.46±0.58 50.14±5.90 60.76±6.54 t 0.611 4.002 0.452 4.029 P 0.542 0.000 0.652 0.000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550.25±50.62 634.04±41.06对照组 54 553.47±50.96 605.42±45.36 t 0.329 3.437 P 0.743 0.008
观察组呼吸衰竭、肺动脉痉挛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观察组喘息缓解时间、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d)
表4.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喘息缓解时间 体温复常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54 4.50±1.38 2.56±0.46 7.63±2.76对照组 54 5.76±1.82 3.24±0.57 9.20±2.82 t 4.054 6.822 2.924 P 0.000 0.000 0.004
COPD已成为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疾病,其诱发的呼吸受限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导致患者医疗开支和家庭负担的增加[6]。当前在治疗COPD中基础原则是缓解患者呼吸受限的症状,予以其止咳、舒张支气管、改善机体免疫、吸氧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继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7]。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由于呼吸气流受限受阻,气道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随着时间会例导致痰液逐渐增多,继而使呼吸道阻塞,加重疾病。并且由于痰液较浓,多数患者难以通过自然咳嗽排除痰液,最终影响患者疾病治疗。
为改善患者排痰困难的问题,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往往会通过扣背的方式帮助患者咳出痰液。人工扣背的方式可促进痰液的排除,但需要消耗医护人员较多体力;并且患者在疾病急性发作期间体质较弱,排痰无力,因而单纯通过人工扣背排痰操作难以获得理想的促排痰效果[8]。振动排痰机利用物理惯性定理,参考人工扣背方式而应用于排痰中,通过机械惯性力持续、高效的拍击患者背部,促进痰液的松动和排除[9]。相较于人工扣背,排痰机能够稳定的输出,不存在体力受限的情况;并且拍击力度可调整至合理区间,在有效排痰的基础上避免力度过大或力度过小的问题[10]。本次研究中予以患者多频振动排痰机,能高频稳定地拍击患者背部达到排痰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多频振动排痰仪排痰后,其治疗疗效显著提升。在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对比中,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均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多频振动排痰仪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其原因在于应用排痰仪有更理想的促排痰效果,因而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在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比中,观察组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再次证实多频排痰机有良好的促排痰效果,继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应用排痰机排痰还显著减少了呼吸衰竭、肺动脉痉挛的发生,减少疾病的急性进展。基于以上作用效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提高,这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中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多频振动排痰仪治疗COPD可促进疗效的提升,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