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宜男
(辽宁省金秋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英文简称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及痴呆间的认知缺损状态,以与年龄不相符记忆力衰退及认知功能障碍为典型临床表现[1-2]。同时,有研究资料显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正常老年人向老年痴呆转变的过渡性疾病,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则可能演变发展为老年痴呆。目前临床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尚未出现确切有效的方法,着重强调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控制病情演变发展,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率,而家庭是老年患者康复及疗养最为重要的场所之一,做好早期家庭护理干预非常关键[3-4]。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评价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不配合此次试验者。进一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29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7∶12;年龄在61~80岁,平均年龄为(69.53±1.17)岁;病程为6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23±0.09)年。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为(69.63±1.18)岁;病程为6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17±0.11)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自行出院,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出院指导护理,相关护理工作人员需针对患者和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仔细告知药物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并且叮嘱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
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第一,组建护理档案:医院交由科室护士创建患者个体护理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结果、病情情况、文化水平、治疗结果、药物类型、联系电话及家庭住址等方面内容,每隔14日电话随访1次且主治医师每隔30日家庭随访1次,控制随访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第二,制订护理方案:护理人员仔细查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资料及文献,及时征询临床专家的意见及建议,立足于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兼顾个体性及针对性的早期家庭护理干预方案,着重强调改善认知功能及增强用药依从性,定期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再调整具体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
第三,开展心理干预:患者家属尊重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尽可能给予患者更多宽容,满足其合理要求,保持温和有效的沟通态度,多多陪伴患者主动与其沟通交流,拉近患者与亲属间距离,促使患者切身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及支持,有助于减少患者内心孤独感,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心理状态。
第四,营造舒适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室内日常清洁工作,合理摆放各种物品且固定其摆放位置,并且于客厅、卧室及卫生间等醒目位置摆放警示标志,仔细清扫地面,妥善保管剪刀及药物等危险性物品,保护患者人身安全。
第五,强化生活能力:患者家属利用指导或示范等方法,帮助患者逐步掌握洗脸、刷牙及穿脱衣物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点,叮嘱患者反复练习,直至可独立自主完成,并且练习期间可播放患者熟悉的歌曲,能有效改善记忆力。
第六,强调合理饮食:患者家属秉持合理膳食的原则,提前备好易消化、维生素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及热量高的食物,提倡患者多喝水及多吃瓜果蔬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打太极、散步等,能有效增强患者自身机体抵抗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判定标准 以MocA评分量表及ADL评分量表为参照标准,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分别评分越高,代表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越理想[5-6]。并采取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并且开展为期12个月的护理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AD(老年痴呆),计算其总发生率。
1.4 统计数据处理 此次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即涉及的计量数据采取()代表,然后采取t进行检验;涉及的计数数据采取率(%)代表,然后采取χ2进行验证;P<0.05,代表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研究的价值。
2.1 两组护理前后MocA评分、ADL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MocA评分、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MocA评分及ADL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MocA评分及ADL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5.52%,该组满意11例、基本满意8例及不满意10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55%,该组满意13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例。结合数据可知,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368,P<0.05)。
2.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AD发病率对比 对照组随访期间AD发病率为27.59%,共计8例;观察组随访期间AD发病率为3.45%,共计1例。由数据可知,对照组与观察组随访期间AD发病率分别为27.59%、3.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χ2=11.279,P<0.05)。
老年痴呆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群身体健康及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疾病之一,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发病隐匿等鲜明特点,可能出现与生理性老化相互混淆的情况,大大增加患者个人及社会总体的负担[7-8]。与此同时,由于老年痴呆是神经变性疾病,临床治疗仅仅停留于阻碍疾病发展的阶段,但是无法重建患者逐渐丧失的认知功能。且有研究资料显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正常老年人向老年痴呆转变的过渡性疾病,一旦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则可能造成认知功能持续恶化,直至演变形成老年痴呆,并且已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群的老年痴呆转化率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群[9]。因此,考虑到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方案。
本次重点提到的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秉持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原则,将医院护理模式延续至家庭层面,立足于老年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兼顾个体化及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围绕患者家庭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并且其护理干预目标相对明确,能大幅度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后续治疗及功能康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纳入两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实行常规出院指导(对照组)及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观察组),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对Moc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的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2%;此外,观察组随访期AD发病率仅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研究结果数据说明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应用优势较为鲜明,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10]。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加强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使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所以,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